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爱惜物品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02-17 09:40:46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爱惜物品的行为习惯

3―6岁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行为习惯养成都要靠学习。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孩子需要的东西,家长不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就可以办到,所以只要孩子需要,家长就会尽量满足。然而,细究孩子的心理,越是容易得到的物品,可能越是不会真正爱惜,有的孩子甚至会对物品有强烈的欲望,喜新厌旧,不予珍惜。回想起来,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玩具掉了一地,没有人主动捡,图书角的书常常是没有几天就被撕坏了,墙面上到处乱画乱涂,甚至还有幼儿会故意损坏物品。小班幼儿年龄小,易塑造,且容易定型,对于他们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我们尝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生活习惯,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养成爱惜物品的生活习惯,通过深入到家庭的互动教育,促使家长更好地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

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小班幼儿形成爱惜物品的意识。

幼儿老师都知道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观察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多层次地了解幼儿在爱惜物品方面的有关表现,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并积极查阅网络等相关的资料,针对性地运用合适的方法,依托多样的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意识的有效措施。针对小班的幼儿,我们可以多设置情境性的游戏,以拟人的手法给予更多的更为形象的讲述,这样幼儿很容易接受,并会形成相应的概念,逐步以行为习惯的方式呈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品质,离不开成人长时间的督促和榜样,因为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幼儿园就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如同家人,我们更要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犹如家长对幼儿一样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和培养。我们也会综合幼儿在家在园的不同表现及正反两种不同的意识行为进行客观的有效的分析,结合孩子的表现,对幼儿错误习惯的纠正、正确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2.开展多样的集体活动,教给小班幼儿正确爱惜物品的方法。

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幼儿知道了爱惜物品的一些方法,明确了爱惜物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重要性。他们知道不能浪费粮食、不能破坏身边的物品、不能浪费各种资源。幼儿在吃饭的时候,知道不再把饭粒撒到桌子上,喝牛奶的时候不再倒出来,他们明白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特别是到了冬天,天气转冷,幼儿吃饭的速度减慢了,可是,因为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无论怎样,幼儿都还是尽量不浪费。以前幼儿在洗手的时候,常常会借机玩水,把水弄在地上,也会弄湿袖口,现在我们教给幼儿很多的好方法,他们乐意学习,并在洗手的时候用儿歌或是顺口溜的形式边说边做,也会互相提醒“保护水资源”,或许从小班幼儿的口中,说出这样的话,令人好奇,但是幼儿确实在意识和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大部分孩子都不愿与别人共看一本书,喜欢独自看一本书,现在,很多孩子能够分享书籍,与伙伴一起阅读。

3.组织丰富的一日活动,鼓励小班幼儿参与爱惜物品的实践。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在幼儿入园、谈话、游戏、盥洗、餐点、离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生活和学习环节中,提醒幼儿要爱惜物品,巩固其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适时抓住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及时捕捉到幼儿的行为契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的源泉,此时老师与幼儿进行的语言交谈,选择合适的方法,都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爱惜物品的情感。榜样的作用永远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注重一些细节,给予很多语言提示:“把桌子宝宝摆整齐”、“小碗小勺子轻轻放”、“花儿好看不能摘”等,久而久之,幼儿也会用语言进行这样的互相提示,并努力做好。对不良行为的制止,能使幼儿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活动中,尽量避免,并加以改正。从“摔倒椅子无动于衷”到“和椅子宝宝成为好朋友”,从“重重地甩放小杯子”到“小杯子轻轻放”,从“纸屑果皮满地扔”到“自觉捡起操场上的餐巾纸和落叶”,我们看到了幼儿的进步。

4.关注典型的个案事例,指导小班幼儿捕捉爱惜物品的契机。

个案的观察与分析,对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的意识和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更是由个别延伸到全体幼儿的一种有效措施。选择班级中一位“爱惜物品”意识和行为较差的幼儿,关注他的兴趣点,发现不良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全面合理的分析,在保护孩子的童心、爱心的同时,促使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给予及时的引导,并以幼儿接受的方法,鼓励幼儿自己发现不足,自己寻找方法弥补,这样会比较容易记忆,得到改观,逐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意识。从中教师也可以指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教给幼儿一些判断是非、及时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联系家长,进行沟通,知道教育必须取得一致,家长要配合做好相应的工作,让孩子知道,幼儿园的规则在家也是要遵守的,逐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家长不要什么事情都惯着孩子,要有纠错的意识。

5.注重时事的有效教育,帮助小班幼儿提高爱惜物品的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虽小,但是爱心不少,他们会对一些时事比较关注。当幼儿看到云南等灾区因为缺水而受苦受困,进一步了解了水资源多么重要,说出不少保护水资源的方法,积极地从自己做起,表达了自己的爱心。原本“节约用水”这句最为平常不过的话,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说出来不多,做起来就更难。可是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游戏活动过后,正当孩子们卷起袖管,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洗手过后,却有一个水龙头还在“哗哗”地流水。我顺口问道:“是谁忘记关了水龙头啊?”韩飞宇急急地跑过来,踮起脚伸出手,紧紧地关上。突然听到了这样的回答:“保护水资源。”我寻找着声音的来源,原来是浓浓小朋友,“浓浓说得真好,保护水资源是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爸爸说的。他还说,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啦,我们都要保护的。”浓浓几乎又想起了什么,继续说道:“电视里最近一直在说云南很久没有下雨,土地都裂开了,田里庄稼都死了,人和动物喝不到水,多可怜啊,他们也会死的对吧?那可怎么办啊?”担心的话语刚出口,孩子们都议论纷纷,虽然他们美好的愿望不是那么快能实现,虽然他们的想法或许有些荒唐可笑,但是他们都明确了自己要爱惜身边的水资源,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6.确保家园的一致教育,保证小班幼儿养成爱惜物品的习惯。

通过家访、短信通、班级论坛等交流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良好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在培养幼儿的爱惜物品的习惯上保持家园一致的教育态度,得到家长很多的支持和鼓励。我们鼓励家庭开展“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在社区里,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大自然、爱护周边环境的良好情感和行为。我们也鼓励幼儿跟随父母一起,寻找公园或是公共的场所,寻找到有涂抹墙壁的现象,经过共同的协商,有的运用毛巾或是湿布等进行了擦拭,尽量减少不洁,并通过树立一些简单的小标记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中,我们得知,很多幼儿从开始时的乱扔玩具到现在自己会收拾和整理,从以往挑食偏食到现在吃好吃饱,从浪费水电到现在有节约的意识,让家长大为震惊,确实感觉到了教育幼儿爱惜物品的重要性。

只有选择更加全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给幼儿更多的更正确的行为方法,才有利于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正确规范和养成;只有在一日活动中细致地观察,抓住教育的契机,才能站在幼儿的立场,以幼儿喜欢的、能理解的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真正做到落到实处,及时分析,有效地采取措施;只有更好地进行家园沟通,积极地开展亲子间的互动活动,才能在双向教育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巩固小班幼儿爱惜物品的意识和行为。

上一篇: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下一篇: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优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