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的感恩关怀研究

时间:2022-03-23 03:47:42

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的感恩关怀研究

教育学家诺丁斯认为关怀肇始于教师的关怀行为,完成于学生的被关怀感受,只有当W关怀X,且X承认W关怀X时关怀关系才能成立[1]。临床实习过程中,能被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认可的临床带教教师的关怀才能真正成为关怀行为,这种具有关怀性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对护生的学习经历、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2]。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加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2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生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工具

参考HughesL设计的护理组织氛围问卷(Organ-izationalClimateforCaringQuestionnaire,OCCQ)[3],对19名护士、护生进行座谈,探讨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的关怀行为,建立问卷的条目池,请带教教师、护士和护生共30人对各个条目的语言、逻辑进行修改,增减条目,形成由19个条目组成的感知量表,量表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即每1个条目分别计为5、4、3、2、1,并请7名护理专家分别以1、0.75、0.5、0.25、0测定量表的内容效度,测得平均值为0.908,随机选取90名临床实习护生检测量表信度,测得Cronbach’s系数为0.965,Guttman分半系数为0.936。KMO统计量(Ka-iser-Meyer-OlkinMeasure)为0.942,Bartlett球型检验的2=1467.524,<0.001,说明量表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经因子分析后将问卷分为2个维度:实践、交流。实践包括9个条目,是指教师注重护生临床实践经历;交流包括10个条目,是指师生能自由、公开交流思想。

1.3调查方法

将人口学资料问题和临床实习护生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感知量表编制成调查问卷,对两所教学医院414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前,将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采取自愿、匿名、封闭的方式,共回收问卷414份,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为93.23%。

1.4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将数据输入spss12.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性资料386名护生的年龄为16-25岁,平均年龄为21岁;男生15名,女生371名;汉族370名,非汉族16名;中专46名,大专137名,本科201名(缺失2名);班干部149名,普通护生237名。

2.2总体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认为教师在实践维度的得分较交流的得分高(=4.85,<0.01),见表1、表2。

2.3不同性别护生对教师关怀行为的评价

男护生在总体上,以及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女护生,见表3。2.4不同学历护生对教师关怀行为的评价不同学历护生对教师关怀行为的评价总体上以及各个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班干部与普通护生对教师关怀行为的评价

班干部和普通护生在总体上和各个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2.6护生关怀评价的多因素分析

以总体得分的平均值作为因变量,将自变量年龄、自评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家庭关心情况和所在学习的关怀氛围纳入多元回归方程,应用Stepwise方法,结果见表6。根据方差分析,=20.052,<0.001,说明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在筛选的四个自变量中,学校关怀氛围和家庭关心被引入方程,进行检验时均小于0.01,即说明护生对教师关怀感受的得分与其自评所在学校的关怀氛围和家庭关心的程度有关系(2=0.097说明所在学校的关怀氛围和家人关心程度能解释护生对教师的关怀感受的9.7%)。

3讨论

3.1总体结果评价

临床实习护生对教师的关怀行为评价的平均得分在4.03±0.71,说明总体上护生认为教师是很关怀实习护生。相比较而言,交流维度的得分比实践维度的得分低,这可能是因为两所被调查医院均为部属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教师都承担着临床、管理、科研、教学等繁重的工作任务,且人员缺编和日趋繁重的护理工作量[4],使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忙于日常护理工作,很少有时间与护生进行交流,或者与教师的人文底蕴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临床护理教师需要主动地、动态地了解和关心护生的需求[5],而本研究中护生认为教师最具关怀性的行为有:真诚地希望看到自己的成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照护好病人、表现好时会得到老师的赞美、强调自己要有自信成为一个好护士、会郑重指出自己的不足并帮助自己改正或提出建议。关怀性评价得分最低的行为有:关心自己的生活、花时间确定自己是否明白所学的内容、理解自己的感受、有开放的思想交流、有麻烦时教师能看出来。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忙于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很少有时间关心的护生的生活,关注护生的感受,同时与教师的关怀意识以及能力有限,而未能注意护生的反馈,与护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有关。

3.2性别、学历、是否班干部对护生关怀感受的影响

不同学历以及是否班干部对护生评价教师关怀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教学管理部门一般会根据护生的学历层次安排不同水平的带教教师,而是否班干部对教师给予护生的关怀影响不大。不同性别的护生对教师的关怀行为评价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生在总体上以及在两个维度的评价得分均低于女生,这可能与我国护士队伍中女性占绝对优势,面对男护生,教师与之交谈、指导相对较少,而男护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正确看待护理专业[6],与占多数的女教师或护士的期望相悖,不能很好理解关怀的含义[7],不愿与带教教师有更多的交流有关。这就要求临床带教教师应摒弃性别偏见,了解护生的个人价值观和信念[8],通过护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9],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护理教学管理者或者部门可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关怀意识和提高其关怀能力及技巧,一方面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10],另外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关怀型师生关系。

3.3护生关怀评价的多因素分析

护生对教师关怀行为的评价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本身给予护生的关怀,这与教师本身的关怀教育目标、能力和资历的关系最为密切[11],但是根据本研究调查结果,可能影响护生评价结果的因素还包括护生所在学校的关怀氛围,以及各自家庭对实习护生的关心程度。学校的关怀氛围越浓厚,家人对实习护生越关心,护生就会感受更多的关怀与爱,在与人交往过程也会更顺畅,包括与自己的带教教师,从而也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所以,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显性的和隐形的,营造良好的关怀氛围,加强与护生家长的沟通,更加关注护生,以培养出更多关怀型的护理人员。

上一篇:管理局城市管理工作打算 下一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