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多维度反思

时间:2022-03-23 12:10:06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多维度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始终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往往以教师的理想信念、知识储备、能力培养、教学质量等因素为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教师教育意识的觉醒及对职业生涯的整体反思。当前教师专业成长已经成为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决策者、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等不同群体广泛关注的热点。

一、 教师专业成长的哲学维度:从信仰理性到认知理性再到反思理性

1.从人的本质到教师专业成长动力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为理解人的成长动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马克思看来,人既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也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意识性,因此人的成长动力不仅受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的制约与影响,也受其意志和思想的支配,是自由自觉且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成长。可见人的成长动力不仅有来自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外在制约,也有来自人的意识、思想等的内在决定,是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有机作用的结果。由此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既包括外部条件和环境提供的动力,也包括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内的内在因素,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有机统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受动性是指来自外部环境并在外在力量的作用和推动下产生的动力;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动性是指来自教师的内心活动作用下产生的心理和精神动力。其能动性源于受动性,受动性通过能动性表现和发挥作用。

2.从信仰理性到认知理性再到反思理性

由于教师专业成长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究其内在动力而言,应当从理性精神出发,因为教育作为一种理性的事业,其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也应该洋溢着理性精神,并由理性引导和规范。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该蕴含着理性精神,通过理性审视、评价和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教学行为。教师作为一个理性主体其专业成长的自我诉求由信仰理性出发,经过认知理性再到反思理性,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积累过程才能增强教师的事业使命感,形成日益成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教学中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由于从个体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来看,理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个体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教师的教学理性则具体表现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及生活方式。

依据教育教学这种特殊实践活动的特点,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信仰理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具有一定的信仰,在此基础上具备坚定的信念、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并热衷于教育事业,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首先具备了良好的精神支撑和信念支持,为其认知理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具备信仰理性之上不能裹足不前,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认知理性就是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应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其在理论上具有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因为专业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保障,教师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拓宽知识面,才能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专业保障。

然而知识的积累并不意味着智慧的产生,即使教师拥有较高较全面系统的知识水平,也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理性的自觉,具备反思理性的能力了。教师只有将外在的理论和知识经过一定的理性反思转化为内在的智慧,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型”向“学者型“转化。

二、 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学维度:从自我认识到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再到自我效能感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也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导者,因此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教师自身的努力往往起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教师由自我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到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产生再到自我效能感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由专业理想到专业自我再到职业体验的不断实践过程。

1.自我认识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教育是师生之间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认识自我,并依据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及与其他教师的比较,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关于自身的价值观、思想态度、能力发展等的认识,不断缩小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差距。教师的自我认识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开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自己所处的发展现状有深刻认识,才能有效调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

教师只有在真正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不断缩小社会对教师个体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并将所订的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展示自我的主体力量,才能逐渐走向自我超越和潜力的自我实现。

2.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为达到社会和教育部门对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依据专业发展的要求,自由自觉地形成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发展目标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教师发展心理的反映,也是教师针对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能力要求的追求意识。在教师产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之后往往能将自身过去经历的发展过程与当前正在经历的发展状态以及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形成是产生教师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的前提,不仅有利于教师自我潜能的挖掘,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然而在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必然经历角色定位的模糊、多重角色的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多个阶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角色定位模糊往往出现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开端,是指教师所体验到的角色环境的不确定性。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是由于网络时代多元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引发的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导致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的认知产生较大分歧,尤其是职业评价偏低及职业认同感下降,由此引发新任教师的角色感不清晰、期待不明确甚至产生角色模糊。多重角色冲突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往往扮演多个角色,扮演的角色既有有知识的传授者、心理的疏导者,也有家长的人、班集体的管理者,更有学生的知心朋友等不同角色。一旦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期望甚至在不同群体的利益产生冲突时不能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将会出现角色冲突,教师的专业发展将由此受阻。此外,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影响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成功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是十分明显,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有的教师可能出现职业倦怠甚至导致职业生涯的终止。

上一篇:略论知识与教学的关系 下一篇: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