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23 10:16:21

小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越来越重视。课堂,作为受教育者在日常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个场所,已被相关学者广泛的研究。现代的课堂教学要求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天性特点为标准来进行组织教学。因此,在小学课堂中开展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老师们首要选择之一。

然而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是很明确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很容易进入到游戏中去,但是要再回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去却很难,因为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师要想在游戏化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设计和组织游戏的时候,考虑如何让它与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习者的生活实践、个人经验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自如的发挥他们自身的潜力,并且能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加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效果。

本课题将以小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尝试着发现小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问题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及如何更好地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小学课堂。

一、小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的概念界说

本课题研究的是小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以小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因此必须要先对游戏、教学、游戏化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1、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含义。游戏化教学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精神特点融入教学实践中,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评价方法等的一种新型教学。1

游戏化教学的含义可从“游戏化”和“教学”两个角度来界定。首先,从“游戏化”的内涵来看,游戏化教学表现为把教学目标隐藏于游戏活动中,把教学内容贯穿在游戏活动中;其次,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游戏化教学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即教学过程的游戏化,指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都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成长规律。因此,游戏化教学即为借鉴游戏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和内容隐藏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学习者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从而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和陶冶情操。

2、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在小学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前半节课学得很认真,可是到了后半节课就很容易走神或甚至表现出厌倦的神情,整个课堂都变得死气沉沉,教师也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使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互动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更大程度上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果。

二、小学课堂游戏化教学出现的问题行为与归因

在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游戏化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必须考虑多种因素,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这上面。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课堂中游戏化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游戏化教学是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设计和组织恰当、合理的游戏,是游戏化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让游戏充分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呢?笔者针对以上的问题,指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化教学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 游戏化教学的设计方面

1、内容的趣味适中。具有趣味性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趣味性过低,不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趣味性过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游戏活动上,而不是在所要学习的知识上。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游戏时,只有选择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且趣味性适度的游戏,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游戏化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游戏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从游戏中深刻的掌握教师所要教内容,达到教师期望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不仅要考虑到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要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充分考虑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所要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的组织、结合,并且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 游戏化教学的组织方面

1、游戏的使用要适时适度。课堂游戏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果课堂使用的游戏过多,会直接影响到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确定好游戏使用的时间和环节,一般游戏的时间只占整节课的四分之一,每个环节要快速过渡,这样课堂游戏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生才会有收获。

2、要合理组织游戏。小学生天性好玩,并且有些学生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时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叫、起哄。因此,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首先,在开始游戏之前,应给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其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游戏规则、课堂秩序、时间等。最后,如果在规则、要求都讲明白以及多次的提醒后,游戏中还是出现一些混乱,那么教师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学生,而是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再讲清楚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应该遵守规则,为他们在下次的游戏活动中能够遵守规则表示充满信心。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下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三)游戏化教学的主体方面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的作用。游戏化教学,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玩中获得知识,以及获得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主体性原则,把握游戏的目的性,合理的定位师生关系;而在游戏教学的活动中,教师既要对游戏的进展进行调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讨论与总结:

游戏化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和选择合理的游戏,将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组织能力,灵活的使用游戏,让每位学生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能够很好的控制课堂秩序,保持课堂秩序有条不紊。

总的来说,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的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要使游戏化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设计合理、恰当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班级气氛,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能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反应,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课堂教学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

上一篇:浅谈高一生物分层导学中的导读 下一篇:小学英语中高段教学中工具性的体现与运用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