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P模型在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综述

时间:2022-03-23 09:53:59

CPUP模型在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综述

摘要:东北师范大学郑长龙教授课题组对化学课堂进行精细化研究,构建出系统科学的CPUP模型 , 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提供了观察和分析课堂的新角度。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资料对CPUP模型在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做出一个文献综述。

关键词:CPUP模型,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理论背景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少研究者开始从教学行为角度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分析,东北师范大学郑长龙教授课题组通过对化学课堂精细化研究,构建出系统科学的CPUP模型 , 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提供了观察和分析课堂的新角度。

CPUP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课堂系统(Class System,缩写:CS)是由多个板块系统(Plate System,缩写:PS)构成,每个板块系统又包含了多个单元系统(Unit System,缩写:US),多个基元系统(PrimitiveSystem,缩写:PrS)又组成了一个单元系统。

每个系统(System)都是由活动(Activity)和内容(Content)构成,所以说,课堂系统是由课堂内容(Class Content,缩写CC)和课堂活动(Class Activity,缩写:CA)构成,单元系统是由单元内容(Unit Content,缩写UC)和单元活动(Unit Activity,缩写:UA)构成,基元系统是由基元内容(Primitive Content,缩写PrC)和基元活动(Primitive Activity,缩写:PrA)构成。[1]

二、文献综述

笔者根据是否应用CPUP模型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现将统计和分析结果呈现如下:一、自从构建出CPUP模型以后,与CPUP模型相关的研究逐年增多。其中2013年和2014年文献数量更是达到顶峰,这说明该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了解和应用。二、样本论文全部来自学术期刊和硕博学位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参考依据。三、文献的作者基本都来自于东北师范大学,唯一一篇来自其他院校的论文也是在东北师范大学娄立果博士的指导下完成的。这说明目前关于CPUP模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东北师范大学进行。四、文献所归属的学科均为化学,说明CPUP模型主要是应用在化学学科中。

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 5 个方面:

(1)从教学行为链或者教学行为对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比较

以一节课为案例,从教学行为链或者教学行为对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使用的数量、频次、时长和发生先后分布特征等方面来比较新手-熟手教师、优质课-常态课等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比如李琳瑶在她的硕士论文中结合“教学行为”和“教学时间”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希望能找出新手型和熟手型教师教学行为链和教学时间的特点和相关性,最终为优化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可行性建议。[2]

(2)将教学行为链中有交集的教学行为对特征与教学行为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五种类型教学行为链中前五条都包含有“提出问题”这一教学行为对,那么,在不同教学行为链的实施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学行为对的实施又有什么特征呢?针对这一问题,刘晓冬在其硕士论文中基于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CPUP模型,通过对30节优质化学课(其中概念原理类优质课和元素化合物类优质课各15节)中所运用的5种教学行为链类型中所含的“提出问题”教学行为对分别进行特征分析,并对“提出问题”教学行为对的特征及其与教学行为对组合模式的相P性进行了研究。[3]

(3)分析基元内容重要程度(CID)与所用教学行为链的匹配特征

选用匹配度(Match Degree, 简称MD)作为衡量基元内容重要程度(CID)与所用教学行为链水平(IBCM)的匹配程度的标准之一, 根据郑长龙教授提出的匹配度的计算公式[4]:

匹配度(MD)=5-|CID-IBCM|

当 MD≥3时,可以认为二者的匹配程度较好;

当MD

运用以上公式对二者的匹配程度作出分析,以期帮助一线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刘思含(2012)选用10节高中化学优质课堂为研究样本, 具体分析了内容重要性程度不同的基元内容与它所对应的教学行为链水平的匹配特征[5],对一线教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作出相应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最终找到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教学方式。

(4)编制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表

教学行为链的实施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课堂基元系统的教学是否有效,而且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编制一个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实施质量评价量表可以使整个评价系统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尹学慧、左春强、王维、张苗宇四位研究生采用李克特6点式量表分别确定了四条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指标,形成初步量表。然后运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对量表进行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研制出了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6][7][8][9]

三、结论

从上述内容分析,利用CPUP模型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化学课堂细微化并运用量表评价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质量,使得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由多年传统的宏观定性描述进入了微观定量描述阶段,研究方式由描述性研究转为实证性研究,评价体系变得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4]郑长龙.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授课讲稿[Z].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1.

[2] 李琳瑶. 新手―熟手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组合模式及教学时间分布特征的案例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 刘晓冬. 优质化学课堂中“提出问题”教学行为对特征及其与教学行为对组合模式的相关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5] 刘思含. 优质化学课堂中基元内容重要性程度与学行为对组合模式类型的匹配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尹学慧. 化学课堂基元系统中“交流型”(讨论交流)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研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7] 左春强. 化学课堂基元系统中“直答型”(动手书写)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编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8] 王维. 化学课堂教学基元系统中“直答型(口答)”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研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9] 张苗宇. 化学课堂教学基元系统中“自答型(讲解陈述)”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评价量表的研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做好“加减乘除”文章全力促进国企提质增效 下一篇:学前英语教学“小学化”不良影响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