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的关联论述

时间:2022-03-23 04:21:19

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的关联论述

作者:王守平 单位:河北筑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的平面布局对使用者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火车站的候车厅,候车人员一般会选择站在厅内柱子旁边而且避开人群流动的地方,这是人们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感的体现,所以可以知道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并不是随意的和毫无道理的,而是一种使用者的共同的心理反应模式,这种模式就需要建筑设计师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就是建筑中对于光线的运用,建筑是一个空间场所,光线通过建筑开口进入建筑内部而成为建筑空间内部的调节器,不同的光源、不同的开口的情况下,建筑内部的空间体验是不一样的,比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建筑内部都是相对封闭的,在讲坛后面有一个十字形的开口,光线从这里射入,营造一种神圣的空间体验。最后,就是建筑其他的属性,建筑不同的风格形式所选用的不同材料给人的感觉和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砖石给人一种质朴、原生态的感觉,而玻璃钢筋、钢材等给人冰冷、现代的感觉,建筑的色彩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系给人温暖柔和的感觉,冷色系给人冷静、拒绝的感觉等。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建筑心理学,人们对建筑的心理感知是建筑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理性研究和思考的过程,正如阿尔瓦•阿尔托所说的那样:“建筑师所创造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和尝试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而用来编制的最基本的经纬就是人们纷繁的情感之线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之线。”

人们的心里知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正如芦原义信所说:“空间基本上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建筑的空间与人们的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空间是建筑师限定的一个区域,不管在建成初期是能够完全满足或者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会有所改变,这时候使用者就会在心里激发改变建筑使用空间或者建筑功能的想法,这就是人们的心理感知对建筑设计的一种变相的影响。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限定一部分空间留出一部分空间,这部分空间可以给使用者自己改变和调整。正如赫曼•赫茨伯格所说,做出选择的先决条件不仅在于被限制的一部分空间内,也在于选择者运用自己的思维来进行选择,使用者在现有的空间与自己的心理学求两者存在矛盾的情况之下形成的心理张力系统进而影响建筑的某些设计。

建筑引发人们的场所感、归属感建筑空间给人的不仅仅是一个庇护场所更是一种精神意义空间的需求,人们把记忆、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具有精神意义的重要元素,也即我们所说的精神场所。精神场所包含着人们的生活习俗、记忆、文化等多方面的心理因素,所以建筑空间是一个在时间上的延续、传承并且具有特征的空间,新游的建筑必须要承载旧建筑所变现的精神,才能给使用者以归属感。人的知觉是一种主动地感知活动,带有强烈的个人经验和欲望,这些具象的信息一般都是依附于人们印象中的建筑空间,所以在营造建筑空间的时候以一种原有建筑在时间和空间上延续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才能给使用者一种归属感。当地的社会文化心理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建筑设计的很多元素和依据是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当地的一些原有的因素,建筑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才能使建筑自然地存在于这个场所而不是遭到环境的排斥。比如: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老先生就是充分挖掘了苏州园林具有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精髓并将其提炼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建筑风格也很好的结合了当地的清雅、精妙的特点,宛如天成,整个地块看起来是非常和谐的。

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学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建筑心理学是一种塔式思维过程,是一个整体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单一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是要从整体思路来考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与心理之间的辩证关系等,进而更加客观地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与营造,努力为人们创造一个宜人的空间。建筑心理学也应该根据当前的一些建筑设计主流形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发掘人们对艺术欣赏的心理感知,由于现在很多建筑的设计都是比较浮躁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和欣赏时候的心理感知,通过深入的分析可以正确的引导建筑的走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停留在一种比较浮躁的状态。

上一篇:抗洪防灾建筑设计综述 下一篇:建筑设计与房内设计的内容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