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言语形式聚焦语言运用

时间:2022-03-23 03:29:21

关注言语形式聚焦语言运用

一、 模仿起步,有效迁移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中巧妙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源泉”之一。语文学习需从模仿开始,教师以文本引路,能降低语言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巩固言语的兴趣。

例如 ,《海底世界》一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的:

师:通过朗读,海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海底虽然很深,但能听到动物们发出窃窃私语的声音。

师: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海底奇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

师: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轻轻地吟诵)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师:你发出的声音为什么这么轻?

生:因为这些鱼都在窃窃私语,声音很小,在说悄悄话。

师:怎么样才算“窃窃私语”呢?你们能不能在小组里表演一下呢?(学生小组表演,体会“窃窃私语”)

师:哦,除了课文里面写到的声音,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一下,海底还有什么声音呢? 能不能也像课文一样,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呢? (生练说,指名说)

生: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真奇妙,它们有的像小鸡一样叽叽,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

师:海底真奇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去感受一下海底世界。(生闭眼,听教师配乐范读)

师:如果你用水中听音器听到海底发出的各种声音,你会怎样称赞呢?

生:海底实在是太有趣,太神奇了!

生:海底简直在演奏一首奇妙的乐曲。

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在练说中调动语言积累,展开思维活动,进行语言实践,这是语言吸纳运用,这是情感领会倾吐。学生说得自由自在,练得兴趣盎然,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自然融合。

又如《鸟语》一课教学中,我告诉学生用心听鸟语,就能成为鸟儿的知音。(配乐)出示:你听“叽叽啾啾,叽叽啾啾”“咕咕咕咕,咕咕咕咕……鸟儿们仿佛在说——”学生模仿鸟声,兴奋地讨论着。语言异常丰富:“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在说,多多照顾,多多照顾。”“叽叽啾啾,叽叽啾啾,分明在说,天长地久,天长地久。”……

文本中例句运用了“拟人”,生动地表现出了鸟语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很有示范性。教学时让学生将“拟人”之法及时加以运用,促成了言语形式的有效迁移。学生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如山泉叮咚,让我们看到学生已完全融入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之中。这种仿中有创的言语实践,以文本语言引路,给学生的表达提供完美的范本,保证学生规范表达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性表达开启了一扇窗。

二、 入情入境,及时练笔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其咀嚼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

言语的表达离不开特定情境,因而,精心构建言语实践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防止脱离文本情境“另起炉灶”式的言语实践对文本整体意境的破坏,教师可在文本中找到合适的情境,借助语言范例的迁移,落实语言的实践。我教《孔子游春》一课时,就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这一段中有一个精妙的比喻,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师:这个句子写得很美,美在何处?

生:它使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美,还抒发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师:你真会学习,不仅关注文章写了些什么,还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

教师紧扣这一文本独具特色的言语形式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自己感悟语言的精妙,然后,教师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写景”对表达作者感情的作用,由此引出“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最后,借用模仿再造语境,运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进行想象练笔,尽情感受泗水河畔春天的美好,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中,以“触景生情”这样的言语形式为依托,以课文语言为材料,通过举一反三的言语实践,达成“触景生情”写作方法的初步掌握。

相反,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解、淡化。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化成言语实践的能力。

三、 活学活用,言意兼得

在学生对文本的人文内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时,应努力营造一种调动学生知识积累,提升学生运用言语能力的大环境,并提供一定的言语形式,让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鉴,从而不断丰富、扩展、积累语言,达到熟练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比如在教《麋鹿》一课时,我以“学做讲解员,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这一任务为抓手,进行言语实践,学生由被动的阅读者变为主动的体验者。这样的言语实践扣准了学生的情感喷发点,很容易激起学生言语表达的欲望。学生在解说时根据表达需要,自觉地调动先前所积累的语言经验,来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因而,这样的言语实践所呈现的语言是富有张力、具有创造性的。学生能运用课内习得的文本言语形式之“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学生学会解说后,我尝试让学生以自述的方式来写《自我推荐——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的竞选演讲》,学生的练笔活泼而有新意,还不失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当成了麋鹿、猩猩、猴子等,主动地、快乐地表达,用心灵与小伙伴交流,课堂流淌着和谐的人文情怀。教师让学生内化和运用文本的言语形式,此时的表达已是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学生“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借鉴,在表达中又一次感受着语言运用的快乐。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上一篇:让课堂精彩在细节把握中演绎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