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红到发烫互联网催生“普惠金融”

时间:2022-03-23 12:31:35

“微信红包”红到发烫互联网催生“普惠金融”

中国银监会2月19日对外正式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流动性办法》),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于2018年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于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及2017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

据介绍,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行监管机构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办法》同时规定,在过渡期内,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提前达标;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已达到100%的银行,鼓励其流动性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之上。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流动性办法》还要求银行现金流测算和缺口限额涵盖表内外各项资产负债,包括为防范声誉风险而超出合同义务进行支付所带来的潜在流动性需求,从而将同业和理财业务等表内外项目对现金流的影响纳入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和控制。

2013年6月,我国银行间市场出现的阶段性流动性紧张现象,暴露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此,该负责人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据介绍,《流动性办法》共4章66条,4个附件。它明确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要求,并规定了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流动性比例三项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提出了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分析框架及工具等。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流动性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外国银行分行参照执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外国银行分行以及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不适用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不是只能做对手

商业银行最近有些纳闷,自己还没有表态,怎么就突然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首要对手了呢?

将时间回溯至2013年中期可以发现,在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宣传里,作为对手的几乎都是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银行也就在不知不觉间“被站队”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对立面。

如果说银行开始对此还有些不以为然、一笑了之,现在却不敢再如此轻松对待了,与互联网金融为敌(哪怕是假想敌)的可怕如今正逐步显露出来。

日前,“私募教父”赵丹阳高调回归A股,他在深圳与部分投资人互动时表示,未来5年中国股市将出现一轮大牛市,看好消费、健康医疗、互联网相关产业,而且互联网创新将给很多产业带来冲击。“我不会买银行股”,赵丹阳表示,在选股时,要对互联网非常小心,“互联网是个崭新的东西,会带来创新性的破坏。我不太担心中国银行股的坏账问题,倒是担心互联网创新对银行业的冲击。”

不仅仅是赵丹阳有此担心,在很多券商的研报中,银行股估值近半年来整体上跌跌不休的原因之一就是“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未来业绩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

对于永远是炒作预期的资本市场而言,上述观点确实值得警惕,因为目前谁也说不清互联网金融究竟有多大的创造力和多大的破坏力。

说银行“躺枪”自然也不准确,因为互联网金融确实对银行吸收低成本储蓄资金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是如果将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视为对手也显失公平。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盛宴少不了银行的参与。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缺失是什么,自然是风控能力,从这一点上,银行的参与等于是“品质的保障”。从中信银行监督托管余额宝也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其实非常需要银行“兜底”,这种兜底显然不是刚性兑付,而是对于资金安全附加承诺和保障。

其次,银行也在借助互联网实现创新和与转型,不同银行的路径选择也十分不同,有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审批的POS网贷,有肩负重任的电商新平台,有被称为银行版的“P2P”业务模式,还有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的直销平台。这些探索多数还未见效果,但是银行的创新态度却十分鲜明。

第三,笔者还想提醒一句,早在余额宝等各类互联网金融“宝宝”横空出世之前,银行就已经开始大量发行中短期理财产品,并为利率市场化热身。也就是说,最开始决定“消灭”活期存款的恰恰是银行本身,互联网金融仅仅是加快了进程、放大了规模,而且从目前来看这部分资金还是回流到了银行体系(当然是以成本更高但银行尚能承受的方式回流),互联网金融与银行并不仅仅是对手。

上一篇:企业会计诚信问题与解决思路 下一篇: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社会资金交易规模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