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无悔,不破不立

时间:2022-08-12 07:57:02

曾经有一个关于企业改革的寓言故事:

某人为了行进赶路做生意,忙得四脚朝天,没时间搞个人卫生。肌肤小痒时,偶遇问郎中,郎中回答勤梳洗好作息即可。某人不当事,笑称哪有那个时间。久之,皮肤患癣症,顺路问郎中何解,郎中说买些小药涂抹勤梳洗即可。某人哀叹还得花钱,挠挠就是了。来年皮肤溃烂,某人专程求郎中,郎中说需要剜肉灸艾卧床休养,某人长叹:停不下来了,生死由命吧。

我们将从企业环境、宏观竞争、内部运营三个系统出发,逐一解析民营中小企业困境所在。企业环境

任何一个企业在投资和置业初期都要对企业环境进行判别,以保障企业的立足和发展是否具有可行性。这其中主要分为八个方面:人口环境、经济因素、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从人口环境讲:中国的人口基数虽然足够庞大,但是整体社会的人口素质和人均消费水平并不具备过硬的基础。其中,计划生育所带来的老龄化社会负担延展,以及新人口教育成本上升造成的素质壁垒,都使整个社会的利润体系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和缺乏新动力,可持续发展阻碍重重。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涉及人口政策调整、地区资源不平衡调整,教育管理制度调整等等,错综复杂。

从经济因素讲: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模式,促进了地区资源的自由流通,同时也使得收入和消费唇亡齿寒。当世界经济整体下滑之际,没有需求,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就没有了供给的必要性。对于高科技利润和原创文化产业,我们缺乏宽容和良好的引导性。因此,我们能以举国之力,实现各种科技领先,但现实中尚缺乏自主的民用量化能力。加上近十年来的“金融战略”,金融与实业的发展并不匹配,泡沫滋生,短期内亦难有消解泡沫的斡旋可能。

从自然环境讲:从小痒到剜肉,经济在发展,环境在凋落。十年一木,半夜火柴。环境的恶化始于企业之初成本节约的诉求,到地方政绩以GDP考核求发展时为甚,加之监管乏力,走到今天的无奈局面。改善环境,企业受不了成本不改善环境,企业受不了环境。一度想糊弄的各方既得利益者,看看雾霾,看看污水,治理岂是数年之功!

从技术环境讲:流行的教育体系创造了“服从”,却创造不出“创造”。什么是创造?最直白地说就是否定权威,否定师长,推倒旧模式,开创新表现,俗称“叛逆精神”,当社会不能宽容这样的叛逆精神时,“制造中国的乔布斯”就是一句口号。乔布斯个体的一切叛逆,也是苹果厚积薄发的创造基础。创造型人才的频出,既需要破除“木偶教育”,也需要根治“学术腐败”

从法律环境讲:企业在模糊的界限里求生存和发展,如履薄冰。经济的稳固和发展,需要法界的清晰,权责的稳固。想要从历史的沉重里找到统一的平衡,难。

从社会文化环境讲:法国电影《云上的日子》里有句台词:“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伴随经济的指标性而生的,是信仰的模糊,管理的滞后,法权的动摇;土地经济的生存成本,教育体系的失衡投入,养老制度的一再摇摆,等等,直接动摇普通大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转而寻求即期利益。当社会不再具有信任基础和奉献精神,这对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都形成巨大的成本隐患,累积发展障碍。

宏观竞争

关于“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理论之争,已经由来已久。“国进民进”是理想中的美好愿望。这涉及到国家利益来源,国家安全稳定性和国家资源调配的持续发展。

通常可以从大家长的角度理解现行的管理制度,一大家子孩子都需要过日子、过生活。于是基于大家庭在地球“大杂院”里的各种生存发展准备,需要家里搞建设、存储备。剩下的有限物资形同粮食,基于即期回报的考虑,当然首先会给能干活的大孩子。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大孩子喂饱了干活挣钱全交家里,小孩子喂饱了干活挣钱会藏私房钱或转移财产,自然产生基础生产资料分配和管理的偏颇。

从资料转化价值和人口用工“量化”角度,涉及民生的物资既要有所利润索取,又要满足就业规模,还要防止流失和不可控的漏洞。这种简单直接的管理认识,决定了民营中小企业从原料层面就不可能具有和国有企业的平等性和对抗性。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提高管理意识,还需要提高管理方法。十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内部运营

企业运营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生产供应系统、公众沟通系统和终端需求系统,这三个系统的掌握和损益决定了企业的基础存在和发展能力,那么我们从三个系统解读它和宏观管理的制约和冲突。

首先从生产供应系统看,企业的内部管理主要是人力、财务、物资、时间四大指标影响着运营状况。对目前整体素质和产业结构不高的加工形态来讲,无力控制成本上升,是造成加工体系的崩溃重要原因。财务的负累是税法不健全衍生的弊端,同时关联着生产资料的成本,所涉及的企业信贷不足,企业只好从生产到销售过程所必须的时间中,不断对内勒紧腰带,背起利息泰山。

其次从公关沟通系统层面看,传统广告法以及传媒路径对此束缚得过于严密。品牌企业之所以稀缺,其原因就在于“品牌”是一种企业内涵,形同人有着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有很多时候需要超越独立的表达才可以彰显,形同“李娜精神”。没有任何一个灵魂可以做到“高大上”或“伟光正”的完美,但它可以鲜明地吸引消费者的忠诚度,奠定利润空间。管控严密的广告法体系和传播的路径,导致企业难以以低成本高沟通的方式去光大品牌,同样,成本问题限制了企业壮大的品牌和功能内涵诉求,使得国内市场沦为西方大品牌资本运营规模传播化的消费群体。

最后从终端需求系统看,企业内部的利润源头本应是研发,然而,落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造成今天在国家倡导自主产权研发下无人应和的尴尬。同时,地方贸易保护依然严重,看不见的利益保护交织着市场的格局,竞争者想要获得突破,成本太大。

在改革的大潮里,民营中小企业以泪汗激发了国家经济格局的活力,但又形同拥堵在经济轨道上生气勃勃的电动车。这是时代进程的局限。至于如何解决,既不能是加速私有化进程,也不能严防死守地依靠国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这是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也是中国未来市场取向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毕竟,对比着“好山好水好无聊”,当下的“又忙又乱又精彩”也自有它的韵味,更何况,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上一篇:欧洲廉航的盈利宝典 下一篇:拉美房市将面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