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高职生就业如何突破学历

时间:2022-03-22 08:10:42

本期话题:高职生就业如何突破学历

中小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近日,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招聘现场,参会的企业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而学院新老校区共有应届毕业生2000多人,平均每个学生有3个岗位供挑选。招聘岗位有财务、营销、广告等十几个种类。

而在厦门海洋职院不久前举行的另一场航海专场招聘会上,对于远洋船员,大多数企业都开出了1200美元左右的工资待遇。福建莆市某海事公司的黄经理表示,公司更愿意招聘高职院校学生,相比名校本科生而言,他们更愿意从基层做起,工作起来更踏实,公司能真正留住他们。

厦门南洋学院副校长何卫华说,虽然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但前来参与南洋学院招聘会的企业多达300家,与往年相比,招聘岗位并没减少。他说,高职生在中小企业是“香饽饽”,因为在学校实训多,所以上手快。

专科生很难入城市户口

据何卫华介绍,现在学生的就业率高,企业反映也不错,但是大专生在享受的就职服务上却明显不如本科生,比如一些大城市的人才中心往往不接受专科生档案挂靠,专科生的档案只能发回原籍;有的城市只接受本科生入户口,而专科生则被排除在外。现在学生毕业后在企业有“五险一金”,其实这些待遇现在普通民工也能享受到。

另外,高职学生档案回原籍后,在当地发展也受到限制,比如政府部门招考公务员甚至招录村官,也将高职毕业生排除在外,使许多原本就持观望态度的用人单位,都不愿录用高职学生,而宁愿要能力不一定强、学历却占优势的本科生。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就业处负责人林海宏说,有的本科生到村官岗位上后,往往忙着考研、考选调生、考公务员,其实高职生会更加安心在村官岗位上工作。

同时,高职生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企业发展渠道偏窄。在一些中小企业,并没有技术等级的晋升机制。比如从初级工到中级工,再到高级工考级,多数企业没有人组织,时间一长,高职生的技能资质等方面的积累就受到影响,最终会影响个人发展。

突破学历瓶颈要有政策保障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潘懋元说,现在高职生毕业后,有的到社会上其实只能享受与民工同等的待遇,这样,一些农村家长就会认为,不如高中毕业直接去打工,何必去读三年高职。潘懋元呼吁,必须重视这一社会现象,否则会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

对于当前高职生面临的困境,厦门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柯雅婷认为,受传统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认为只有考上重点大学才算成才,对于培养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有的家长看不起。她建议,希望媒体多报道技能型人才的典型,只有多报道学生的成长历程,才会有更多的人把眼光放在劳动技能上。

林海宏说,高职生在入学时就要做好职业规划,除加强实习外,在校时还要多考职业证照。林海宏还建议,高职生可以通过专升本来进一步深造,另外,学生毕业后要多参加各种培训,经常“充电”,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

高职自主招生搅动教育形态

中国青年报 2013-04-22

“云南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创新高”、“广西自治区级示范性高职首次单独招生”、“陕西中职毕业生可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频频在媒体曝光的新闻显示,今年我国各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或称单独招生)跟往年相比,出现招生数量增加、覆盖院校层次增多、参考学生范围扩大等诸多新调整和变化。

对考生来说,这些变化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自主招生这个迅速发展的新生事物,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搅动着高职教育甚至教育整体的生态,推动着教育改革向更深领域迈进。

开淘宝店,不仅可以赚钱,还能享受考试加分,这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新公布的一条自主招生政策。经媒体报道后,一时间成为舆论热烈的话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周晨认为,虽然这项政策推出以后,网上议论比较多,但从导向来看,这对考生是一个积极的多元评价。因为自主招生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打破分数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性、公益性、创造性、独立性方面得以发展,让中学生能走出题海,不再成为分数的奴隶。

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旺看来,学院试点单独招生3年来,除了适应社会需求,给更多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上大学的机会外,更重要的是触动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这根敏感神经。“以前我们只是强调动作性技能的培养,自主招生进来的这些学生的特性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智力技能的培养。怎么提升他的应变性、综合应用性方面的能力,这都是我们作为高教工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自主招生的最大意义之一就是选拔适合自己教育类型的生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志良介绍,学院从2012年开始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去年31所学校校长推荐了58名学生,今年72所中学校长推荐了100名学生。“这一制度是面向学院确定的部分优质生源基地中学招收学习成绩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长和潜质,对学院专业有浓厚兴趣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邓志良说,这一措施旨在尊重考生丰富的个性,尊重学科人才培养规律,“这对学院科学选拔人才,改变‘唯分数论’选拔人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企业实践让中职教师完成从会讲到会做的转变

中国教育报 2013-04-23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但在不少地方,由于缺乏组织领导、经费保证、企业合作等,此项工作成效不大。从做好项目设计入手,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于2012年5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通知》,制定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企业实践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并成立了企业实践项目办公室。

发挥省属职教集团的作用,河南省教育厅遴选了校企合作基础较好的22家省内外企业。项目办及时召开企业相关负责人会议,并指定企业实践基地教师负责人,在教师较多的企业还设立班组和临时党支部,负责与企业和项目办沟通联系及加强自身管理。

为确保经费落实,在国家下拔专款的同时,河南省财政厅为每位到企业实践的教师人均划拨1万元配套经费,并创新经费拨付办法,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接收教师的企业,用于教师工作实践及食宿等,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

为提高实践效果,在后期总结考评阶段,项目办组织4个专家考评指导组,分工包干5至6个实践基地,检查验收,总结表彰优秀教师。每位教师都写出半年实践的总结报告,并结合企业实践完成至少一个教学改革案例设计。

河南省中职教师企业实践专家组成员,河南商务学校校长张士平感到,企业实践让中职教师完成了从会讲到会做的转变,一批受学生欢迎的“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正在实践中成长起来。

“制造强国”需要更多一流技工

北京日报 2013-05-04

转眼已是5月,应届大学生求职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各地传出的信息,都是“难”,甚至所谓“史上最难”。媒体频频提到: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创纪录地达到699万人,而目前北京、上海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只有三成。

大学生愁着找工作,技校生却不然,大量“学生技师”被“哄抢”一空,有的提前一年就“预订”出去了。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沿海到内地,企业高薪争技工、互相“挖墙脚”已经成为常态。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段敦厚表示,我国技工缺口至少在2200万到3300万人之间。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一点在许多领域,比如汽车制造领域、精密仪器制造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事实证明,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材料有多优良、设计有多完美、机器有多先进,更在于有一大批能为材料增添高附加值、能把设计精确实现出来、能将机器效能发挥到最大化的人。没有这样一批人,制造就只能停滞于“代工”或“山寨”层面,企业就只能挣扎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可以说,一流技工的增长和成长速度赶不上设备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软肋,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弯道超车”的瓶颈——而这一关,迟早要过,一定要过。

(以上各媒体报道,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上一篇:面孔 15期 下一篇:机构 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