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患得患失的怪圈/老人为什么过分节俭/做个幸福的“傻子”

时间:2022-03-22 05:29:26

走出患得患失的怪圈/老人为什么过分节俭/做个幸福的“傻子”

走出患得患失的怪圈

文/

邱老伯退休十多年了,生活怡然自得。老人有一儿一女,事业发展得都不错,他们商量后想帮父母买一套房子。邱老伯听了也同意了。可是,邱老伯看过房子后,觉得面积太大了,老两口住,空荡荡的。其实,邱老伯和老伴还有一层担忧,这楼房得多少钱呀!思前想后,又不同意买楼房了。

既然老人不同意买楼房,就顺着老人的意思吧。正好女儿小区不远处有一套比较好的平房。邱老伯也觉得平房比楼房省钱,就同意买下来。可看完房子,邱老伯和老伴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又改变了主意,说这平房和现在住的平房有什么两样?再说,街坊邻居也不熟。何必搬家呢?最后,邱老伯说,要不还在老房子先住着吧。结果,一件好事却弄得儿女空忙了一场。

专家:邱老伯的表现正反映了老年人心理的一个特点:患得患失。

因为人老了,不论是社会家庭角色,还是身体心理状况,都呈现一种退化趋势。他们觉得自己来日不多,有些事情可能是一生中最后一次了。所以,对待事情就会多一些顾虑,多一些掂量。

对此,应包容老年人适度的患得患失心理。作为家人亲友,也应该对老年人多一些理解,不要轻易责难和非议。其次,作为老年人,要跳出“我”的狭小圈子,去掉一些私心,减少一些计较,时间久了,心胸就会慢慢开阔起来。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适当地放弃和牺牲。

老人为什么过分节俭

文/鲍捷

董女士的父母总把剩菜放冰箱,好多天都不扔;给他们买衣服被埋怨乱花钱;老人还天天上街捡空瓶子卖。“他们都有退休金,我的经济条件也不错,他们为啥这么抠呢?”董女士很不解。

“像董女士父母这样的老人并不少见”,心理研究专家说。其一,现在的老人大都经历过困难年代,对贫穷有着深刻的体验;其二,人上了年纪,对物质的欲望会减弱;其三,老人获取财富的能力有限,因此更加珍惜钱财。

专家建议,对于过分节俭的老人,子女要跟他们讲道理,如果总留着剩菜不扔,不妨用报纸或电视上的健康资讯向老人证明,长期吃剩菜有害健康。子女还要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老人,比如把隔夜菜倒掉、把旧衣服捐出去等。最重要的是,子女要理解老人的习惯不易改变,给予足够的耐心,切不可责备父母。

专家特别提醒,很多节俭的老人会为夸大宣传的保健品“一掷千金”。无良商家看准老人对健康的渴求,抓住老人贪便宜的心理,以“免费体检”、“买一赠一”等手段做诱饵,骗老人上当。老人一定要看清“陷阱”,有健康问题去医院,切不可寄希望于保健品上。

做个幸福的“傻子”

文/吴剑

中国有句俗语叫“傻人有傻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整天忙碌、心情烦躁的人们,可以借鉴傻子的一些处世之道,让自己变得开心快乐。

期望值低 人是否幸福与期望值有关。对于傻子,不论别人还是自己,都不会过于苛求,能够管住欲望,调低期望,因此也越容易满足,越容易感到幸福。

关注面小 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往往以别人的痛苦为痛苦。而傻子则不一样,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实现人生目标固然快乐,但每天粗茶淡饭、平淡安逸也是一种幸福。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傻子就喜欢关注平常眼前一点点芝麻粒的快乐事。

比较心弱 幸福往往来自比较。而傻子眼睛大多往下:比死亡的人,他还活着;比生病的人,他还健康;比忙碌的人,他在休闲。

上一篇:一个人的晚年——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做起/ “丧... 下一篇:警惕那些容易引发中毒的食物/做豆角敞着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