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全方位金融体系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3-22 02:31:24

关于建设全方位金融体系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思考

【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本文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战略意义出发,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从各类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社会金融配套等方面提出建设全方位金融支撑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全方位;金融支持

一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战略意义

1.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小微企业是指国家统计指标的规模以下企业,年主营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都属小微企业范畴。据统计,全国有6000多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数量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其生产总值占GDP的60% 左右,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 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广泛分布于工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从事商贸、餐饮、物流、外贸等各类活动,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

2.服务小微企业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体现

近几年来,社会上部分资金进入股市、楼市进行投机活动,甚至有民间资本恶意炒作形成了“蒜你狠”、“豆你玩”等事件,大量的资金充斥在虚拟经济领域,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指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根本和最基础的即服务于小微企业。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小微企业总体的融资获得率低,融资成本高

目前,我国仍然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要的融资方式。据银监会测算,我国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中型企业,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仅为20%,几乎没有微型企业。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也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 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 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小微企业在贷款时一般都无法享受基准利率,而且要支付更多的浮动利息,加上部分商业银行采取的存贷款挂钩、提前扣除利息、搭购相关理财产品等方式,使得小微企业的实际贷款成本接近或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融资成本较高。

2.银行提供的小微贷款门槛高于客户实际需求

近几年来,不少银行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已先后开设了小企业信贷中心、小企业金融中心等特色专营机构。虽然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但仍存在起点过高的现象。例如,作为我国首家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设定的客户对象为销售收入2亿元以下、且信贷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在业务办理速度上,在资料齐全的基础上,信贷中心平均审批时效在两个工作日以内,非抵押类业务平均放款时效一周,抵押业务平均放款时效两周。定位于“小微企业银行”的民生银行,截至2011年底,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400亿元,贷款户达到14万户,支持了150万人的就业。按照这一数据计算,其平均每户贷款余额为171万元,这已经是中国金融正规军中最沉下心来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了。从银行业界和监管机构的规定来看,500万元以下被认为是小微企业的标准贷款额度。宜信公司开展了一项针对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全国36个城市共3231家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涵盖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加工制造、文化娱乐和信息科技等多个行业,结果表明,64% 的企业表示其日常资金短缺额度在10万之内,94% 的企业资金短缺额度不超过50万元。即使是年营业额在千万以上的企业也以50万元之内资金短缺为主,且多用于短期用途,如购买原材料、偿还应付款项、发放工资等,因此融资期限以短期为主。宜信公司的调研还发现,小微企业对获得资金的速度要求很高,主要集中在5~10个工作日,82% 的小微企业要求贷款审批时效不超过10个工作日,有43% 的企业主希望能在五个工作日以内获得贷款。

可见,商业银行即使放下身段,其能够提供的贷款产品的额度也大大超过了小微企业的实际需要,其业务办理的速度仍然满足不了小微企业的急切需求。反而观之,也即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仍然较高。

三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企业本身内部融资有限,外部融资渠道单一

小微企业本身规模小,依靠企业内部融资方式积累资金的速度和规模有限,依靠外部融资时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与大型企业可通过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融资不同,小微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缺乏可行路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成功上市的企业规模仍偏向中小型,而非小微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票据)市场发行困难,覆盖范围小。而最为常见的银行贷款渠道却存在贷款难,即使能贷到,贷款的成本也比较高。

2.信息不对称下的成本收益比促使银行偏好大额度贷款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任何一家机构发放贷款,都必须对客户进行详细调查后才能做出决策,这就产生了贷款的交易成本。一般来说,大金额的贷款比小金额的贷款,在相对收益上更具优势,贷款金额的高低与此笔贷款的利润大小成正相关关系。因此,一般商业银行都愿意选择大型企业作为客户对象。特别是在银根紧缩,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通过给大型企业贷款已经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就不会再有动力去贷款给小微企业了。

3.配套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放贷机构不敢贷款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一是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来源有限。目前商业银行获取客户信用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征信系统)。由于小微企业在商业银行获得贷款非常少,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几乎没有历史信用记录。小微企业本身就存在实力较弱、经营不稳定、财务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加上缺少信用信息,银行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宁愿选择拒绝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这会使得原本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也难以获得银行融资。二是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缺失。除了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外,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在工商、海关、税务、水、电、煤等部门都能够留下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之间的分割,这些信息还不能实现很好的共享,如果需要到这些部门查询信息,需支付相应的费用,这又将增加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

四 建设全方位金融体系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建议

1.大型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和制度创新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的现象愈加普遍。在此背景下,原来以大型企业为客户定位的大型商业银行也可以选择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为客户对象,此举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又能为商业银行开拓新的市场和利润增长点。一方面,大银行应加大产品创新,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考虑到小微企业缺少信用信息,但其贷款需求额度一般不会很大,期限也较短,多为临时性资金周转,银行可将小微企业贷款从企业贷款转为个人贷款,以小微企业主为贷款对象,将企业主的个人及家庭财产纳入还款来源的范围。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给企业主个人授信或允许信用卡透支的方式来进行贷款的发放,但授信或信用卡透支额度要高于一般个人客户的授信或信用卡透支额度,综合考虑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因素给予核定。另一方面,在贷款管理制度上要进行改革,改变以往的大企业贷款调查程序和审批流程,根据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进行优化,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在对贷款人员的考核上可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促进信贷人员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

大银行具有网点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应发挥它的规模效益,力主以量取胜,但要避免面面俱到。政府或有关监管部门在出台相应财政激励、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引导时,应允许各大型银行自主创新,选择自己适合和有特长的领域开展业务。如在选择客户对象时,可以选择当地较为集中的行业或银行本身有优势的行业为切入点,集中于某一些行业的小微企业客户,而不是所有行业。如此,大银行才有开展业务的动力和可能,若依靠政府强制其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效果会大打折扣。

2.中小商业银行走特色化道路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中小商业银行具有地缘、人缘优势,应采用人海战术,力主以效率取胜。在小微企业贷款技术上,提倡用关系型贷款代替交易型贷款,体现本地化、特色化的原则。具体而言,中小商业银行应将业务发展集中于其机构所在区域,尽量减少跨区经营,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近几年来,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交通银行依托“展业通”品牌,推出了生产经营、贸易融资、工程建设、结算理财、厂商联运、个人投资六大小企业业务产品套餐,并制定了独立的授信要求,强调通过现场“两单一量”(税单、对账单、水电表数字)等,验证公司经营情况。中信银行按照小企业所在的资金线、产业链、生意圈细化产品体系,设计了“银行+担保+市场+企业”“房产抵押+N”、“工业厂房法人按揭”等产品模式。浦发银行成立了上海分行科技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了专职从事科技金融业务营销推进、企划管理和授信审批的机构。北京银行坚持用差异化的定位打破同质化的竞争,塑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等特色品牌。

3.类金融机构引入民间资本,扩大融资供应规模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类金融机构都可发挥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作用。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近几年来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其数量规模有了空前的增长,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发挥了较好的金融毛细血管的作用。2010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2012年3月,《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通过,这些政策的出台已经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但全国仍有不少地方出现“两多两难”的现象。一方面是民间资金多却投资难,另一方面是小微企业多而融资难。究其根源,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金融管制壁垒森严,金融市场开放不够,没有建立起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间金融体系有关。政府应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发挥民间资本在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的金融配套体系

小微企业的融资特征与大型企业不同,小微企业能提供的贷款担保条件与放贷机构的授信决策标准都与大企业贷款有很大差别。因此,除了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等放贷机构加大产品、制度创新外,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应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一是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全面收集小微企业的各种信息入库,建立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且逐步扩大征信系统的接口范围,打破目前商业银行为大的征信系统接口格局,实现全方位接口。二是加快动产融资业务的相关系统及法律建设。据统计,商业银行接受的信贷担保物70% 左右是土地和建筑等不动产,但是广大中小企业资产价值的70% 左右是应收账款与存货,他们普遍依赖动产担保资源。因此,要加快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融资租赁登记系统等的配套系统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尽快出台。三是统一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小微企业贷款难,主要难在担保。可通过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的形式,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担保基金除了可以由政府财政统一设立外,还可由行业协会、专业市场、龙头企业等设立,形式多样。

参考文献

[1]吴红军.小微企业的融资期盼[N].金融时报,2012.3.15

[2]李泽民.全国工商联报告:小微企业融资难暂未缓[EB/OL].每经网,2012.1.13

[3]张宇立.专营机构解小企业融资难[J].理财周刊,2012(10)

上一篇:浅谈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专业实... 下一篇:分析日本城市化进程中的楼市政策以及对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