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创作与指导

时间:2022-03-22 01:22:29

儿童画创作与指导

儿童生来首先认识有形的客观世界,在他们感知客观世界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典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方法。他们用天真质朴的感情观察世界,他们用各种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儿童稚拙的造型之所以让人心动,正是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展示他们积极创造的本能。儿童美术教育在引导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着心灵之门,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最有益的是在画外,在导向正确的美术教育中获得创造性体验,对世界独特的认识方法和能力可能影响人的一生,甚至能开发一代人的创新、美感、美德等良好素质。

科学的教学为孩子的发展在发展儿童观察力、想象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培养了儿童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发展儿童智力的同时,还挖掘了非智力因素;而更重要的是儿童主体意识的加强和人格的完善,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引导学生在玩中找题材,玩中学创作

玩耍是儿童的第一天性。儿童创作活动应该是以强烈的个人情感为中介,设计一个新颖奇特、欢快流畅的游戏场景,使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从而达到激活他们创作的热情。这样,儿童就会带着内心的激情去创作绘画,就可以“水到渠成”般地再现自己内心所呈现的艺术世界和富有艺术个性的绘画作品。如:《捉蝴蝶》,六月天,乡间草地上遍地野花,粉蝶飞舞。小朋友们跳啊、叫喊着……“我又捉到了一只!”、“我已经捉到五只了!”瞧他们玩得多欢!这是学生在创作《捉蝴蝶》的生活体验。回到教室后,我让学生用针把粉蝶钉在纸上,然后提出问题“你捉到了几只蝴蝶?是怎么抓住它的?”“草地上还有些什么?”这时有一个学生指出他的同桌没去捉蝴蝶,而是摘了好多鲜花,我即去询问那学生,该学生摇了摇手中的鲜花说“我怕虫,但喜欢这些花”。我不仅没批评这个学生,而且因势利导地指出:“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这些鲜花很平常,但也很美,也可以入画。于是我布置了作业——捉蝴蝶及其过程中发生的事。作品《鲜花》、《逗虫》。

二、引导学生在回忆中寻找题材

通过对生活的回忆,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单调无味,而是丰富多彩的,只是以前从未仔细留意而已。其实有许多题材是我们童年的再现,作为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以一颗童心,为儿童所思、所想、所做。“风车”有纸做的、有塑料做的等等,领着学生去乡间小河边走走,重圆童年的梦……。你跑得快,“风车”转得也快;吹一吹柳树枝条做的哨子;到了冬天亲手堆堆雪人、打打雪仗……。接着小朋友的“风车”、“笛韵”、“堆雪人”、“滚铁环”“丢沙包”等作品应运而生。难怪大人们在我们学校举办的儿童绘画作品展览上,站在这些儿童作品前,驻足不前,或许这些作品已深深地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开启了他们记忆的闸门——“这是我的童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自然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双探究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和有善于表现生活美的一双手。

三、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有生活,就有画不尽的题材。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记忆中的、梦中的;故事、神话……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搜集学生所熟悉的好题材。现在的学生生活在海岛,有的没去过江边;长在农村,从麦田边走过,也不知它怎么生长的。要让他们去创作这些生活、生产题材,首先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去收集素材。我常常背着数码相机,走乡穿巷,绿色的田野、金色的麦田、野花、野草;小动物、昆虫,统统进入我的相机。有的素材经过精选、印成照片,供学生参考。如《开心一刻》是一年级小朋友在春游时玩“跳跳床”后创作的作品之一。当时负责这些玩“跳跳床”的学生,看孩子们玩得多欢,我出于职业习惯,即给学生布置作业:玩时注意观察,回去把它画出来。同时我也拍了些照片,用于上课时指导学生及给学生作画参考。再如《玉米》,让学生回家观察其叶、杆、玉米棒的形象特征,并询问家长,了解其生长过程。在课堂上老师再进行创作指导。因此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引导学生探究乡土特色并且从中发现并创作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编故事、画“故事”、写故事,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而且又对绘画内容加深了印象 “画”中有“文”,“文”中有“画”。

儿童绘画往往是凭借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儿童单纯、幼稚、天真无邪,他们拿起笔来毫无顾忌由着自己的性情来,俨然一位艺术大师,充满创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往往形成稚拙、梦幻等特色。他们的画“心裁独出,天趣十足”,稚拙可爱,随心所欲,不为形累;画到即兴时,手舞足蹈,念念有词,忘我地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梦和神话……。

通过美术教学,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小手描绘事物,用自己的想象创造未来。

上一篇:多媒体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分析 下一篇:看似离歌赞歌 实则理想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