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本乐理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8-14 04:58:48

关于基本乐理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高中课堂更加注重各个学科的平衡发展,音乐教学也被推向了一个新的位置。基本乐理是音乐学科的基础,是音乐入门教育的关键性课程,基本乐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联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实践相结合、引入音乐美学、因材施教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高中基本乐理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基本乐理教学;分析;思考

一、引言

乐理知识的学习是高中音乐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系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乐理知识属于纯理论知识,传统的乐理教学方式又比较单调乏味,导致学生一上乐理课就头疼。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上课时间有限,要想讲全讲透很难,因此,如何结合实践引导学生愉快地学好这门基础课就成为了每一个高中音乐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强化教师自身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自身能力的强化不仅仅是专业的乐理知识的强化也是教学能力的强化。首先老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乐理是纯理论教学,学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讲话方式要简明扼要,将要表达的问题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组织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操作、练习。其次,老师要不断提升的自己的音乐素养,音乐是一门涵盖领域非常广的艺术科学,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和人格素质。因此,音乐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老师要对课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总结出一套具有创新性的课程理论,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则起着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认识基本乐理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紧迫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中去。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显著性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他们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讲音程时,C-F是纯四度,协和音程,C-#E是增三度,不协和音程,两个音程的性质和协和关系是不同的,但是从等音的角度来说F=#E,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们给他们通过谱例听一听,这样结合调试音阶进行听觉上的感受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增减音程的不协和,理解层次就更高了一层,不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学习了。又如,在原位和弦和转位和弦的问题上很多同学都容易犯糊涂,笔者的解决方法就是帮他们一起寻找这其中的规律,以根音为低音就一定是原位和弦,以三音为低音就一定是第一转位。帮助他们找到这个规律后,再让同学们自己去听一些音乐来验证这个规律,同学们印象自然更深刻。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就看老师的功底了,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富于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腔调和节奏,音乐本身就是美的表现,老师要用快慢有序、抑扬顿挫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中的美感。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审美中去学习基本乐理知识,在思考中去领会知识,在实践中去掌握知识,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切的理论知识都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因此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高中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比较浅,由于高考的压力,对于文化课程的兴趣也没有基础课程大,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抓住重点,内容全面。同时要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音乐、图像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完音色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往往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要想让他们对音色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实现。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彼得与狼》,这部作品中,不同乐器的形象都代表着不同的音色。圆号响亮悠长的声音代表着作品的主角狼,定音鼓和大鼓清晰而有节奏的鼓点代表着猎人的射击声,弦乐悠扬欢快曲调优美,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代表着少年皮特,大管声音粗犷,代表着唠唠叨叨的老爷爷的形象,长笛的音色透明纯净、清脆动听仿佛看到活泼好动的小鸟在面前嬉戏,单簧管代表猫,让人感觉到了猫在捕捉猎物时的神情。作家通过不同的乐器来表现不同的角色,用各种各样的音色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这样的作品欣赏结合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基本乐理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在授课方式上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尤其是要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相结合。视唱练耳课正好弥补了基本乐理课程不便于直接感受音乐的缺陷,让学生理性与感性相结合,通过音响直接领会乐理知识所阐述的理论内容,培养学生全面、规范、敏锐、有表现力的音乐思维。同时试视唱耳课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高低音谱表、大小调的感觉、常用音符和休止符、各种节拍和节奏,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基本乐理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五、将美学因素引入音乐教学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之中蕴藏着很多人性的美、情感的美、自然的美,只有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美感,让他们从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感受到美才能唤起他们对于基本乐理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基本乐理知识教学,让学生带着美去探索音乐,也让基本乐理的教学融入新的因素。音高、音量、音长、音色是声音的四大属性,也是人的心理属性,与之相对应的四大物理属性是频率、振幅、振动延续时间、振动分量的不同关系。声音的四大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笔者尝试着将这四大心理属性与美学相联系,融入教学之中。音乐通过声音传播到人体,作用于听觉器官,从而刺激人的身心,产生美的感受。频率和振幅是物理上对声音的两个基本度量,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人体后反映出来的是音高和音量,这就是基本乐理在音乐美学方面的体现。将这样的音乐美学观念引入课堂后,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使得基本乐理的教学内容变得有活力。让学生在学习音高、音色、音长、音量的同时感受着音乐的审美过程,在学习音乐的同时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六、因材施教

高中音乐老师都不止带一个班级甚至不止一个年级,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音乐基础、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对于音乐特长生以及一些基础比较好的普通班学生,老师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技巧的运用,对于普通班的同学,重点放在对于音乐的欣赏和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基本乐理知识教学的难易程度也要依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统一标准,要适合高中生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来弥补,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

总之,高中音乐教学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前沿阵地,而基本乐理知识教学又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老师一定要理清乐理教学涉及的众多因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摸索,将基本乐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三波.论如何提高高中基本乐理教学质量[J].科学导报.2013(12)

[2]张灵燕.高校基本乐理教学的实践探讨[J].电影评价.2009(18)

[3]李胜杰.应对高考基本物理教学的三个措施[J].中国音乐教育.2010(06)

上一篇:浅谈高中美术论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