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债务重组相关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3-21 08:02:13

对企业债务重组相关问题的研究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也在国家的经济改革中得到了发展,同时,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具有先进经验的外国企业、外国资本不断的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不能适应市场,就会面临市场的淘汰。近年来,很多企业由于在技术更新、经营管理上不能学习先进经验,导致了企业出现了技术落后、管理低下,出现亏损。为了应对企业面临的困境,解决企业的债务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企业债务重组来换取企业经营上的好转。为此,我国也对企业的债务重组进行法律制度上的规定,来对企业进行规范。本文从企业债务重组的相关理论和在实际中财务对债务重组的处理方式,以及债务重组后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适合企业的债务重组方式。

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上市公司;会计准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很多企业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不能很好的利用内、外环境,在日常经营以及财务上出现在困境,进而导致企业出现债务危机。若此时申请破产还债,一方面使企业原有的资源环境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向企业投资的债权人的损失加大。这时,企业与其债权人通常会寻找省时又省力的清偿方法,于是便产生了债务重组。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鼓励经营不善的企业采取债务重组来解决企业面临的债务危机,同时也对企业的债务重组的方式以及财务处理进行了指导,“公允价值”的出现也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

一、债务重组有关理论问题的认识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债务重组,一般是指企业(债务人)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出现困境,导致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债权人的债务,为了解决这种债务危机,企业与债权人通过协商达成解决债务的法定协议。

(二)债务重组的条件

企业产生债务重组的前提有两点:一是债务人因为企业的经营而出现了财务困难,导致不能按时或无力来偿还债权人的债务;二是债务人和债权人通过协商达成法律保护的重组协议,债权人在债务人的债务总额和时间上进行让步。在此,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上的让步主要有减免债务人的债务总额或利息、降低债务利率、股权折让等。债务重组的先决条件就是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债权人不需要债务人进行企业破产清算,对其债务进行让步,这个条件相当重要。

(三)债务重组的方式

债务重组一般通行的方式有:企业清算部分资产来进行偿还债务、通过债权人以债务金额入股企业、协商债权人减免债务人的部分债务或利息或利率。

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举例说明

(一)债务重组中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时,当债权人对债务作出债务的让步,如接受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的金额来进行现金偿还债务时,在会计上的处理为:债权人按实际收到的偿还现金金额借记科目为银行存款,实际债务与实际偿还金额间的差额作为计提的坏账,借记科目为坏账准备,在重组债权的账面金额上贷记为应收账款,其差额部分借记科目为营业外支出。

2.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

当债务人在债务重组时以非现金的方式还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对非现金的还债资产按价值进行入账,即公允价值,对债务账面值与非现金的资产间的差额,则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入账方式入账,并计入债权人当期的损益。如果债权人对此差额部分,已提前做了差值准备的,在会计入账时,要先以差额来减去差值准备金,再进行损益记账。在记账科目时,可以借记为原材料、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税收方面,按照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科目为进项税额,即应交税额-应交增值税。重组后的账务金额,贷记科目应收账款,在税费和其他费用上,贷记科目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差额部分记为营业外支出。

3.债务转为资本

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与债权人经过协商,达成以债务人的债务转换为债权人在债务人的相应股权时,应该对债务和股权进行评估,一般股权价值会低于债务,这之间的差额部分就计入债权人的当期损益中。进行这种债务重组所产生的相关税费,以及股权与债务之间的差额,都会最终计入到债权人的营业外支出。

(二)债务重组中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对债务人来讲,进行债务重组时,当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进行偿还债务时,在账面债务和实际偿还的债务间的差额,债务人可以作为重组的收益,记为当期的损益中,实际记账时,按实际偿还的债务金额,借记科目为应付账款,贷记科目为银行存款,其中的差额部分,贷记科目为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

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后,以非现金的资产来进行偿还债权人的债务时,对非现金资产的价值与应偿还的债务价值之间的差额部分,计入债务人的当期损益。

债务人以非现金的方式来进行债务偿还时,还应缴纳相关的税费,非现金资产的价值、税费以及其它费用与实际应该偿还的债务价值之间的差额,则在债务人的实际记账时赅为营业支出,即债务重组的损失。

3.债务转为资本

债权人以债务价值来入股债务人来进行债务重组时,债务人将这部分的股份价值总额作为其实收资本,实收资本与股份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人的资本公积,并计入债务人的当期损益。对其中发生的税费,也应该计入债务人的当期损益。

三、债务重组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一)对债务人财务的影响

1.债务重组并不能提高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由于进行债务重组,往往只是债权人通过某种方式来减少债务人的部分债务,使债务人实际对债权人的债务减少,而减轻了债务人的实际部分的经济负担,但这只是表面上减少了债务,降低了债务人的负债率,并不能对提高债务人的经营能力,或增强债务人的偿还债务能力。

2.债务重组,不能对债务的经营和盈利能力有所帮助。在债务人和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时,一般债务人会获得债务或资产方面的收益。由于是债权人在通过债务重组时作出的某些让步,使债务人的临时收益增加,但这只是债务人如处理了不良资产而取得的收益,其实际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债务人的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影响。

3.通过债务重组后,对债务人的经济债务负担有所缓和。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债务人在重组后,在对外的债务、利息、利率等方面获得了减少,作为债务人的企业减轻了经济负担,变相的降低了债务人的相关费用,降低了成本。

4.债务重组后,会对债务人的企业所有者权益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将债务作为企业的股权来进行债务重组,在这个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债务人只是将债务价值作为股权来引入债权人,对债务人没有任何新的资产增加,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种资产结构转换而减少了债务,对债务人的财务困难有所缓解。债务人股权结构的变化,会最终影响到所有债务人对企业利益的重新分配,会增加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因为债务入股会影响到债务人的所有者的权益,所以在进行这种债务重组需要得到债务人、债权人双方的同意。

5.债务人通过非现金资产进行债务偿还时,一般是将债务人的某些闲置资产进行转换,通过这种方式,债务人对其闲置资产进行了盘活,同时减少了负责,提高了企业的资产使用率。

(二)对债权人财务的影响

1.由于是债务人要对债权人进行债务偿还,通过重组后,以现金或非现金的方式来偿还,债务人实际的债务减轻,而其资产减少。

2.对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的经济上产生影响。对债务人来讲,通过债务重组,取得了实际债务的减少或清除,同时变相地减少了使用费用,另外,重组也会为债务人带来额外的差额收益;对债权人来讲,通过债务重组,获得了债务人偿还的债务,有了相关的经济收益,减少了债权自身的资金使用率,经过重组后,债权人获得了现金或非现金的资产,缓解了债权人的资金问题,而不用债权人再去举债,降低了债权人的财务费用。

3.对债权人的资金使用率有积极的影响。债务人的应偿还的债务,在某种意义只是债权人的资产,如果不通过债务重组,债务人的欠债有可能成为长期债务而成呆死账,或成多方债务而复杂化。债务重组后,能够及时地扭转债务危机,一方面提高债务人的偿债能力,提升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缓解债权人的资金问题,加快双方间的资金周转,并通过重组后,能使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

4.债务重组可以使债务人、债权人双方获得利益最大化,有利双方企业的良性发展。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出现财务困难,由于不及时对其处于困境的财务进行改善,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破产,这对债务人和债权人都产生了很大了影响。通过债务重组,一方面可以使债务人减轻部分的财务负担或闲置资产,能够轻装上阵,有利于企业早走过出财务困境,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债权人来讲,可以避免较大的经济损失,债务的回收,可以为债权人带来实际的利润收入,有利于增强债权人的财务损益的真实性。

5.债务重组中的债务变成债权人的产权时,会使得债权人的债务变成一种长期资产,这对债权人的财务状况也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债务重组涉及到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很多方面,对双方的影响也比较大。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很多企业由于长期的经营观念的影响,导致企业出现经营不善,财务困难,难以偿还债权人的债务,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种状况会对企业产生循环性的后果,即不能偿还债务,到难以融资,企业有可能由此导致破产清算。通过企业的债务重组,作为债务人的企业可以通过现金或非现金的方式来进行偿还债务,一方面偿还了债权人的债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债务人的经济负担,可能引入经营能力或财务状况较好的债权人来帮助企业发展,这些都为双方的良性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12(2):33-35.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11(10):51-53.

[3] 李兴梅.新准则视角下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J].新理财,2011(18):12-15.

[4] 《关于债务重组法律问题》,来源:法律快车 http://.

[5] 会计百科-知识点(本词条被编辑过3次,最近于 2012年12月27日 编辑).

[6] 《会计理论》 正文http://.

[7] 陈金妹.某外贸企业债务重组案例分析[J].上海会计,2010(4):76-78.

[8] 梁邵华.论企业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及启示[J].当代经济,2011(04):54-56.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上一篇:宜钧与古钧瓷、广钧的组成配方对比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会计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