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交替保留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3-21 07:59:15

中西药交替保留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收治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灌肠治疗,药物为思密达、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以及盐酸肾上腺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营汤交替灌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6222%,显效率1778%,无效率0,对照组治愈率4146%,显效率1951%,无效732%。两组经X2比较,P<0005。观察组治愈时间20天~48个月,平均时间18个月。对照组治疗时间20天~48个月,平均时间31个月,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交替灌肠的方法,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关键词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灌肠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233

直肠癌近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化疗为目前主要抑制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50%的患者临床上易发放射性直肠炎[1],一方面影响患者治疗,另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如出现放射性肠溃疡、肠穿孔、肠瘘、肠狭窄、肠出血等,乃至需行肠造瘘手术治疗。应用中西医结合听方式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86例,年龄41~64岁,平均5034±1321岁;其中宫颈癌放疗66例,子宫内膜癌放疗18例,阴道癌放射2例;单纯放疗22例,手术加放疗治疗64例。放疗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的时间1~12个月,平均时间64个月。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大便下血症状,其中兼下坠30例,兼里急后重16例,兼腹泻27例,兼小腹隐痛11例。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标准诊断[2],即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肠道症状:腹泻、腹痛、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结肠镜或直肠镜检查:直肠黏膜水肿出血,或有组织坏死现象;直肠指诊:前壁组织僵硬同时或伴有狭窄,指套有血。

治疗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给予西医治疗:思密达6g,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50mg,盐酸肾上腺素4mg,加温生理盐水50m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营汤,清营汤组方为:水牛角30g,苦参20g,金银花20g,连翘15g,大黄8g,生地15g,丹参12g,玄参10g,赤芍12g,赤石脂20g,黄连10g,生甘草6g。腹胀,腹痛,加槟榔15g,枳壳15g;头晕、乏力加当归12g,熟地12g,白术12g。每剂水煎浓缩至50ml,与西药轮流灌肠。两组灌肠药液37℃,保留时间>2小时,1次/日给药,晚上给药。10天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5~6个疗程后临床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3]:①治愈:大便常规镜检正常,各种临床症状如便血、里急后重、坠痛等均消失;②显效:便常规检查RBC 2~5个/HP,WBC 5~10个/HP,临床症状如便血、里急后重、坠痛基本消失;③有效:常规检查RBC 5~10个/HP,WBC 5~10个/HP,临床症状如便血、里急后重、坠痛等症状约有50%好转;④无效:便常规检查及临床症状均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6222%,显效率1778%,无效率0,对照组治愈率4146%,显效率1951%,无效732%。两组经X2比较,P<0005。观察组治愈时间20天~48个月,平均时间18个月。对照组治疗时间20天~48个月,平均时间31个月,两组比较,P<005。见表1。

讨 论

宫颈癌患者在进行放疗后,肠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下动、静脉的内皮细胞、肠壁各层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组织出现坏死、炎症、缺血、水肿,小血管出现闭塞,进而发生肠壁纤维化增厚、挛缩、僵硬、狭窄等,从而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其发生与阴道是否狭窄、放射剂量、铯疗技术以及个体敏感性有很大关系。其发病时间有早有晚,多为放疗后的6个月~2年。一部分病情较轻者无需治疗即会自愈,但是大部分患者均会发生肠梗阻或直肠狭窄,盆腔脓肿、盆腔炎、溃疡穿孔、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保守治疗仅止痛、止血等对症处理及激素灌肠,效果多不理想且易复发。

本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营汤,方中水牛角清营、解毒、凉血,辅以黄连有消热燥湿、消炎、解毒作用,苦参、大黄泻火解毒,清热袪肿,赤芍、丹参凉血化瘀,连翘、金银花、生甘草解毒泻火,生地、玄参滋阴养血,赤石脂,涩肠止血止泻,三七化瘀、止血、止痛作用,黄芪补气固本,五灵脂、凉血、止血、收湿、敛疮作用;白芨有止血、消肿、生肌作用。诸味共奏清营解毒,滋阴止血,凉血化瘀之功。通过益气健脾、清利湿热、行气导滞的方法,而起到疗效。并且灌肠给药能使药物直达病灶,使药物发挥最大功效,对局部病变有直接的消炎、止血、愈合溃疡的作用。中西药交替给药,还可以防止单一用药而产生的耐药性的发生,针对不同菌群而发生作用。疗效显著好于单纯应用西医用药组。

参考文献

1 王字,汪延明,袁光辉,等.盆腔肿瘤放疗致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16(4):338-339.

2 董智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30(2):32-32.

3 丁继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国肛肠病杂志,1994,14(1):37.

上一篇:六味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 下一篇:中西药联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28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