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泛读\在课堂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21 04:53:07

高中英语教学中\泛读\在课堂中的作用

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级各类的外语标准化考试中,阅读往往占据很大的比重,但阅读测试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仅影响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而且也关系到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语言教师的责任。然而,中国目前的阅读教学问题重重。作为语言教师,我认为应用阅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借助机制和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展开交际活动,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培养口头交际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重视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英语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本质要求;培养学生泛读中的自主学习习惯;精读泛读相结合,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材料大意的能力。

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中英语泛读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但就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存在着缺位现象,也就是,高中英语教学未将泛读教学放在一个恰当的放置。作为高中英语泛读教学配套的《阅读训练》教材一些学校要么不订,要么订了也是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总体上靠讲授学生课本、外加各种练习题或模拟题方式进行。这种缺位现象使高中学生英语语言输入量严重不足;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较慢;语言运用能力差。重视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把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放在教学中恰当的位置上,重新认识它的重要性,已势在必行。

一、重视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是英语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本质要求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其中“输人假设”(theInputHypothesis)被认为是该理论的核心。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其中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与要有足够的输人量对教师英语教学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可理解性输人克拉申用i+1形式表示,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定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为“i+1”,“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个阶段状态之间的间隔距离。该假设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人”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语言学习是个信息互换过程,可理解性是学习者获得学习信息的基础;如果学习接触到的语言输人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输人量,学习者就能自动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

语言输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听来进行,另一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听与读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听是通过听觉实现的,而读是通过视觉实现的,但听要受到说话速度的限制。一个阅读速度最快的人每分钟能读500一600个词,个别人能读1000个词左右,可说话最快的速度也只能达到每分钟200个词左右。有关研究还表明:知识信息通过不同通道输人大脑,大脑的吸收率是不同的:视觉通道为83%,而听觉通道只有11%。外语学习的实践证明:只有阅读才能获取最大的语言输入。这些都是重视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二、培养学生泛读中的自主学习习惯

有了兴趣就想学习,想学习了就应养成良好的泛读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形成泛读能力、提高泛读效率有着重要作用。这些习惯主要如下:

1.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汇的习惯。

泛读中自备笔记随时摘录实用词汇,利用课前五分钟,学生轮流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会同学5到10个单词或短语。既达到资源共享,又分享了教学词汇的各种巧妙方法,其乐无穷.也受益无穷。同时鼓励学生每天晨读十分钟记忆所摘录的词汇和常翻看英语字典。日积月累,丰富知识。扩大词汇量。

2.培养学生养成每周泛读的习惯。

通过每周自主选取一篇英语文章的轻松阅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泛读中不断体验成功,享受泛读的乐趣,做到“读着并快乐着”才能使我们的泛读教学充满生机与吸引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泛读能力。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三、精读泛读相结合,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材料大意的能力

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应从整体着手,使学生一开始就获得一个整体印象。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从整体入手,重视精读与泛读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材料大意的能力。精读可以为泛读打好基础,并使学生熟悉句子结构,扩大词汇量。泛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对语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获取信息。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于自己接触的每篇文章,第一遍应进行通篇快速阅读,抓住大意,知道文章大体是讲些什么,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心句的能力。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往往是全文主题思想的中心和对全文的归纳和总结。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等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迅速找出关键词、关键句和概括文章的能力。深入分析文章时,应要求学生理解各段文章的思想容及表达方式,掌握文章脉络和结构,摄取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只要坚持不懈地坚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会有提高。

泛读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和词汇量,是学生广泛接触了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并从中学到了各种表达方法,使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优越性。但本人实验时间较短,方法也不够完善和全面,而且对报刊等媒体的利用程度还须进一步挖掘和扩展。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规范,使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下一篇:高中数学专题复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