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指导——自主式模式的实施

时间:2022-03-21 10:08:29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指导——自主式模式的实施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高中生物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建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讨指导——自主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指导-自主式; 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15-001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生物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建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21世纪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一劳永逸的学习时代已经过去,终身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1]。

一、指导——自主式的内涵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古人说:“授人一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自主学习,是个体获得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师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中学生应该更多地采用以自我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从而获得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未来的学校必须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努力实现受教育者把别人的教育变成自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指导——自主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其中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其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上。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体现出其主体性,并且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或者指导。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这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传授——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其主体性,从而落实主体教育思想。

2.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地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原本单调、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3.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入社会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个体在进入社会后面对的不管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职业发展,都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实现终身发展。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在社会中才能不断地自我更新和积累知识,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将变得无限宽阔。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这样告诫年轻人:“每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这会使你们踏入社会之后受益终身。”在人的一生中,进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当你们踏入社会之后会发现,大量的技术和知识其实是依靠自己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的学习才积累而来的。

三、指导——自主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目标

经过研究有效反馈表明,如果学生不能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因为目标模糊而不能增强学习。有效的目标设置涉及到学生对学习期望值明确、合理的定位。在这个环节,经过预习的学生可以自己确立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帮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2.激发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会在心理层面发挥学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提问、谈话、讲解,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讲述生动有趣的生物现象和科学家的实验故事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借助本身具有信息量大、活泼直观、多感官刺激等优点的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在课堂上不会只有一个知识点,而是有很多知识点串联而成的,因此激发学习动机不能只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期进行,而是应该穿插于所教授的每个知识点之间,让学生对每个教学知识点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3.个人自学

3.1合理分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在低年级或教学模式试行初期,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不是很熟悉,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给予这些学生相对较长的自主学习时间。当学生逐渐适应了此种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对较短的自主学习时间。由于高中一节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将课外自学和课内自学结合起来的方法[3]。

3.2在此种教学模式实施的不同时间段,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整个教学模式的实施时间段来讲,可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顺序。一般说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或在模式实施的初期,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较低,还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采用“教学”;当模式实施了一定时间之后,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是否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觉得可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就可以采用“导学”;当学生具有了很高的自主学习程度,完全适应了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了。

3.3教师要注意及时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对那些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对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要进行批评、督促。一般说来,教师要多指导和督促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建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教材内容编排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9(10):68-69

[2]乔建中.论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0(06):52-53

[3]迟玉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析[J].科技教育,2011(29):199-201

上一篇:让学困生在化学课中“飞翔”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