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时间:2022-03-21 08:44:35

网络环境下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摘 要 网络环境下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一方面通过网站建设以“习作目标”、“素材仓库”、“绿色导航”、“发表园地”和“评改天地”等模块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主要从激情导入,明确目标;网上浏览,获取信息;自主构思,自由表达;网上评改,交流反馈;再度修改,课外延伸五个方面的策略来实施。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9 文献标识码:A

1作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建设

网络作文教学实施的前提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教师把各种教学内容制作成Web网页,组成Web网站,存放到Web服务器上。利用浏览器,学生可随时在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网上交流。网页的设置可按照作文类型分为“习作目标”、“素材仓库”、“绿色导航”、“发表园地”和“评改天地”等模块进行设计。

1.1“习作目标”设计

网络作文教学目标的设计重点放在如何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教学目标的意义建构上,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已不单单是学生作文成品的完成情况,还要看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和发表、评改、交流作品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因此,网络作文教学目标的确立,除了常规作文目标之外,还包括能从网站上获取所需的写作素材;能对搜集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剪切、粘贴、整合;在“发表园地”里提交自己的习作;通过“评改天地”相互评改、交流习作。

1.2“素材仓库”设计

我们在“素材仓库”中运用超文本方式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链接在一起,构成一个超媒体系统。学生可按照作文教学内容及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素材欣赏,同时酝酿如何表达。比如,学生要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那么,“素材仓库”中可提供小白兔、小狗等多种动物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动物介绍)、外形及生活习性的录像资料等,学生可自由、反复点击所选对象进行观看,从中获得翔实的写作素材。

1.3“绿色导航”设计

学生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之后,要把习作完成好,这就需要教师和网络提供导航。在这一板块中,我们按照各类作文分别设计了“好词佳句选编”、“优秀范文欣赏”、“指点迷津”和“链接网站”。

1.4“发表园地”设计

网络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支撑平台―“发表园地”完成自己的表达。学生通过在线选材、在线构思后,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发表园地”来完成。学生可借助在线求助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利用一定的反馈,了解学生写作的信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达到各取所需,共同发展的目的。

1.5“评改天地”设计

通过网络在线评改作文,不仅使信息的反馈功能大大增强,而且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得到提高。师生借助网络,利用在线评改工具,教师根据反馈的在线作文完成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用实例进行适当的点评;学生可自主选择网上学生的习作相互进行批改、评价交流。

2网络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作文、自主评改,最终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其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2.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作文课伊始,教师可利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或播放一段录像资料,诱发学生习作兴趣,揭示习作内容。然后,学生通过点击网页上的“习作目标”,明确这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

2.2网上浏览,获取信息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之后,点击网页上的“素材仓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获得所需的信息。比如,学生在观察可爱的小动物―小白兔时,可点击图片和文字资料;可点击视频资料;又可点击“绿色导航”中的“指点迷津”和阅读相关优秀范文来仿照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还可以查阅“绿色导航”中的“好词佳句”供学习、选用。这样,不同的学生通过网络可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3自主构思,自由表达

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之后来构思自己的习作,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结合网络提供的信息,充分想象,邻近同学或小组伙伴口头交流。最后,通过人机会话和电脑写作,使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习作都被系统存储在数据库里,作为其他人学习、评价的资料。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可先向系统提出申请,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状况列出所有在线符合要求的其他学习者和教师的相关信息,学习者从中挑选学习伙伴,相互交流、讨论。在整个习作过程中,学生选取的写作对象不同,完成的进度各异,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网络环境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需要,充分让学生自由表达。

2.4网上评改,交流反馈

通过网络组织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来提高学生对每次习作训练要求的认识。评改的方式一般包括:(1)教师在网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示范评改后,与学生共同交流;(2)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通过广播或投影放大,师生共同评改、交流;(3)学生自主选择习作,通过留言板功能进行评改,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5再度修改,课外延伸

学生在充分听取教师、同学的评改意见之后,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将自己的习作反复锤炼、修改,直到满意之后,把完成了的习作保存到自己的“习作园地”里。

上一篇:叛逆心理学生的管理 下一篇:王大辉:复杂系统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