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时间:2022-03-20 11:33:06

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摘 要】素质教育是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美术教育是健全人格得以成立的基础。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愉快的学习,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美术教育;多媒体;健全人格

美术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使他们在自由、平等、和谐、互助的状态中,自主吸取所需能量,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及艺术的创造力。从而建构平等、和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随着多媒体运用于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教学。因此,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

一、运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教学中在体验艺术语言魅力的同时,锻炼学生表达性的语言,具备看到事物后有准确恰当描述的描述能力,强化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并尝试对个人作品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口齿伶俐地就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发表见解。多媒体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顾及学生的个别能力、兴趣、适应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采取因人、因地、因时的教育,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愉快的学习,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环境,发展健全的人格。

多媒体教学欣赏中利用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感,使学生切实感受美术与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方方面面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欣赏教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使学生看得清、听得真、感受深,从而获得鲜明的感性知识。

多媒体教学欣赏中要促使学生大胆评论,主动参与,抒感。美术作品,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更需要利用自身的感受去体会作品,理解作品,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或对补充完善作品的看法。

多媒体教学欣赏中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常规,多意理解,丰富情感。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将高山变成巨人,流水如同万马奔腾;从简单的民间作品剪纸中体会、理解祥和、古朴;从造型简朴的民间泥塑中感受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而且还应该提倡理解的多意性和丰富性,让学生明白夜深月明—可以抒思想情怀,也可以是浪漫的情调。

二、运用多媒体,在知识延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但教师应不必拘泥特定的模式,选择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和安排的。教学应均衡而有连贯性,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以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并具有启发性、思考性。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尊重自己选择,可根据教育媒体的特点选开放式的学习活动,采取发现教学法,创设平等、民主、尊重、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快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知识和审美要素来养成审美心理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 鼓励学生主动自主的探求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美术教育发展健全的人格,其中一项是要培养学生一种深入观察和全面了解事物的认知习惯。“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方法是创新的手段”,让学生面对矛盾的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打破定势来反思问题,抓住想法不放,进而把问题展开,进行分析、判断、归纳、解决和延伸。 教学创新是实践的前期阶段,经教师严密思考组织起来的教学,使“教”与“学”产生默契,群策群力,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创新实践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创新的喜悦心情。学生从以前课堂中“照着做”,通过实践活动找到“怎么做”,就能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从中获取知识。通过信息重组,形成全新形象。提倡学生展开幻想,大胆联想,发展多向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出心裁,求异创新,促使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使学生从实践中感悟知识,把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调动并增长学生内在的创造力。

美术教学,应鼓励学生研究实际的问题,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应对可能产生的错误和新的尝试有更宽松的谅解态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内容,内容难度要合理,不统一设置并放宽要求。还应适当补充课业内容,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来培养学生自发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中国中小学美术》 《中国中小学美术》编辑部,2003年第3期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高中化学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