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轮岗制度的利与弊

时间:2022-03-20 09:59:11

校长轮岗制度的利与弊

校长轮岗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对校长进行轮换,或优质学校的校长调遣到薄弱学校,并任职一定年限,以此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轮岗作为干部管理中的一项制度,既有利于防腐反腐,又可促进干部正常流动,还可锻炼干部,激励干部开拓创新。但是校长轮岗制真的能实现设想的初衷吗?这样的制度是否能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是否能促进校长的积极性以及是否能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下面仅从校长轮岗制度的利与弊谈些个人看法。

一、 校长轮岗制度的好处

1.实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中国教育梦想的重要内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而且侧重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倾斜,办学条件的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大大缩小了学校之间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但是,学校间的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观念并没有因办学条件的均衡而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缩小区域内校际间综合差距系数,促进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的均衡发展。要实现均衡发展,除了“物”方面的满足,更需要“人”方面的配置,因此,加强校长轮岗、教师交流是解决均衡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加强校长轮岗制度,有利于各校办学经验的交流,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保证学校间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得到均衡发展。日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日本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五年,校长任期两年,凡连任者须在校际间轮换。

2.激发校长热情

有的校长在一所学校一呆就是几十年,工作方式单一,思维方式定势,时间长了自然就倦怠了,工作没有热情,效率自然也低下,走不出“高原期”。通过轮岗,换到条件更好的学校,校长觉得新学校是自己大展宏图的地方,因此会珍惜机会,热情倍增,为大干一番事业奋力拼搏。换到条件比原来差的学校,因校情不一样,发现原有的经验在新环境下不适用,继承与创新成为新校长的难题,这就逼着校长正视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已成定势的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创新,为再次创造辉煌注入新活力,形成新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力。

3.发现管理人才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出色并不一定是他的本事,也许有一些幸运的成份,但如果他在多所学校都能干得漂亮,这样的人就是人才,可以重用。因此,校长轮岗制度是培养、发现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4.遏制教育腐败

校长轮岗有利于保持教育一方净土不受污染。校长定期轮岗交流能使校长不断在新的环境下经历摸索——磨合——发展的过程,在不同时期能保持思维常新、勤政从教、业务上进、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据有关部门透露,在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中小学教育腐败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干部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这些校长长期在一所学校任职,权力过于集中,少了民主监督,少了不同声音,搞“一言堂”,行“家长制”,放大个人权力,居功自傲、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最终酿成悲剧。因此,实行校长轮岗制,有利于校长面对现实不断警示自己,有利于监督制约机制的形成与落实,能够最大限度地遏制教育腐败的滋生。

二、 校长轮岗制度的弊端

1.不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

学校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长期传承的过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是不断提炼和实践的结果,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也有赖于不断凝聚。校长轮岗制带来的是制度的变更,学校文化的颠覆,让学生和教师在不断更新的学校文化中无所适从,也就更谈不上文化的积淀。

2.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行轮岗制度在空间上取消了校长同组织成员之间的长期协作,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校长的轮换,原本重点培养的教师被忽视了,原本一套系统培养教师的方案被终止了,教师的成长道路被扭曲,其只能在反反复复的磨炼中缓慢成长。

3.不利于校长成长为教育家

学校的发展和校长的办学理念有很大关系,校长之所以能办好学校,在于其有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套长期的发展规划。较长的任期可避免校长采取急功近利的行为。同时,校长本身也会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理想,向着教育家的道路发展。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往往要扎根于一所学校,用毕生的精力来实现。

4.不利于学校特色的绽放

现行的“校长轮岗制”也极有可能源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观念。其实校长不是魔法师,由于没有现成的点金术,他不会自然而然地成就一所好学校,好学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好经验只能借鉴,不可复制,指望校长移植办学经验就可复制一所好学校,那是形而上学的思想,这样也将把所有学校复制成统一风格的产品,如此多的学校风格一致怎能百花争妍。

三、 对校长轮岗制度的思考

1.校长轮岗切忌“一刀切”

校长轮岗制牵涉面广,为稳妥推进切忌搞“一刀切”和绝对化,防止改革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影响。为确保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下面几种特殊情况可考虑不实行轮岗:校长离退职2年;学校处于上升时期;学校团队和谐又富有战斗力。

2.推行校长轮岗制与校长评价机制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一套科学考核校长工作的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量化工作业绩,把考核结果作为校长提拔、轮岗、奖励的主要依据,发挥优秀校长的榜样作用。

3.实行校长轮岗制与校内轮换制相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轮岗制,应该是一套旨在让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按照合法程序轮流担任校长职务的人事任用体制。现实中,校长的轮岗只是变换地方而不是改变职位,谁来担当学校的校长,应该赋予教师更大的发言权,校内领导岗位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在本校成员之间进行轮换,这样可以盘活学校优质资源,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校长轮岗制,是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无论对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还是对促进校长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施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时,各级教育部门、人事部门都应相互支持与配合,在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在“台台直航”中的应用 下一篇:“失望”也是不可或缺的成长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