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行为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20 08:04:06

转变教学行为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乡镇小学开设这门课尤为重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第一点便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本着面向全体、不断地渗透的精神,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及角色,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那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在语文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理解学生,打好师生的感情基础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首先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要善于用亲切的目光、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热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言行优化课堂气氛,特别是教学语言要有童趣和童真,面对十来岁的孩子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咱们做个游戏好不好?”这是教学中学生遇到了思维障碍时为了分散难点而做的活动。“一只蚂蚁从江苏到北京只用了半分钟的时间就爬到了,这是为什么?咱们请一个同学来回答。”当答不上来的时候,我就拿出一张地图来,大家恍然大悟。“咱们请一位同学模仿一下蚂蚁的速度怎么样?谁愿意?”这样使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说话做游戏,使学生感到亲切和平等,缩短了师生心理上的差距,学生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学习起来也就心情舒畅、态度积极。小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发言必将积极许多,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我经常和学生这样说:你们既然承认我是你们的朋友,那我们之间就没有隔阂了。朋友间是不必小心翼翼地相处的,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有道理就行。我做得不够的,你帮我指出;你做得不好的,我帮你纠正,以诚相待才是关键。错了有何妨?在朋友面前出点错不害羞,反而有益,因为朋友会真心帮助你。我们班的学生与我关系特好,下课时有事没事总爱来找我聊天。当然他们也敢“顶撞”我,有时,几个“吃了豹子胆”的学生还会给我捎来纸条向我提意见。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二、尊重学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根据马斯洛创设的需求层次化,每个孩子身材相貌都会有美与丑,智商会有高和低,但人的尊重要求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该是一位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孩子都应平等。要像一个辛勤的园丁无私地把雨露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的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变嫌弃为热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天天也能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教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鼓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心理。有人说:“表扬的勉强比批评的过分好。”一次,一位同学板演解比例,计算结果错了,平时有的老师订正时打个错号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可是我订正时,凡是做对的步骤上都打对号,只是在错的最后一步打一个问号,学生一看,五步我还做对了四步呢!只有最后一步计算错了,以后应该认真些。这样做,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了他们知识上和习惯上的错误,同时使他们建立了学习的自尊心。

三、宽容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灵魂

如果我教的学生没做家庭作业,我便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到:“小x,昨天的家庭作业怎么没做?是不会呢?还是身体不舒服呢?还是家里有什么事?……你能告诉我吗?我能帮助你吗?”在我执教的班级里,没有一个不做家庭作业的,因为我要他们在老师宽容的合情合理的要求下做作业,他们怎么能不做呢?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在这里,我所说的宽容,绝不是指老师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放纵,而是教师的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是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其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

综上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更应抓住教学中的每次机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努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议堂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用数学解决问题 下一篇:巧妙优化操作活动精心培养学生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