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魏明伦

时间:2022-03-20 07:32:00

【前言】勇者魏明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如果将1957年至1977年这动荡的二十年看作魏明伦创作的漫长的预备期,魏明伦创作的真正起步,应当是在诸神下坛、万物复甦的1978年。起步之初,他就将自己新时期写出的第一个戏取名《易胆大》——这是他的自白或自况?是他对自己未来的创作状态的比喻或象征性预期?总之,...

【摘要】关于魏明伦,过去有争议,现在或许也还有争议,但在中国川剧史还是在中国戏曲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魏明伦都将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存在。本文回顾了魏明伦一生的创作经历,对其人格、思想、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关键词】戏剧;魏明伦

【中图分类号】I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1-0166-7

今年是魏明伦从艺60周年。9岁始登台,大半生写戏,蹉跎岁月经过,风光日子也经过。回望他的来路,我分明看到了一段勇者的历程。

一、“三反分子”的三箭齐发

如果将1957年至1977年这动荡的二十年看作魏明伦创作的漫长的预备期,魏明伦创作的真正起步,应当是在诸神下坛、万物复甦的1978年。起步之初,他就将自己新时期写出的第一个戏取名《易胆大》——这是他的自白或自况?是他对自己未来的创作状态的比喻或象征性预期?总之,在1978年与1979年的交界处,长期被压抑的中国戏曲文学界的第一位勇者,大胆地踏上了通往新世纪的精神之路。

自1978年以来的30几年里,魏明伦所有的对祖国和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感,对人类和未来的忧患意识,对旧传统、旧观念的叛逆精神,都集合在反专制的旗帜下,汇聚成为人称道的创作状态,汇聚成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作品,如同汇聚成一条日夜奔涌的江河。

从这个意义上,不妨将魏明伦在过去的30年里所写的9个川剧剧本视作一部反专制的长歌。他的反思历史、反抗封建、反对专制的观念和情绪,通过这9个戏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出来。我常把这9部剧作读作一个保持着思想的独立性的思想者的形象笔记。这个思想者和他的形象笔记始终让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产生联想,始终朝历史健忘症的已患病者和未患病者敲响着警钟。如果将《易胆大》、《巴山秀才》、《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好女人、坏女人》、《变脸》这7部不同程度涉及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的剧作联系起来互读,不仅能见到中国黑暗时代的朝廷、官吏及其体制的缩微景观,同时能听到中国黑暗时代山野草民的怨愤、;尤其是能体察到那种黑暗之中人的灵魂被扭曲、的境况,以及在那种黑暗之中坚持人性的善良、真诚、悲悯是多么不易,又是多么可贵。上述这些内容,都与专制有关;或者是专制体制在精神或物质领域的影响的产物,或者是专制体制本身。曾经引起激烈争议和众说纷纭的《潘金莲》和《夕照祁山》,在今天看来,魏明伦在其中的矛头所指,明显是专制体制以及这种体制所派生并受其束缚和制约的意识、观念、习俗,尤其是这些意识、观念、习俗对人性的扭曲和戕害。一些凡是派、影射派对这两个戏的主观臆测和无端指责,皆因不实事求是而成为过眼云烟。而《四姑娘》和《岁岁重阳》这两部现代戏所揭示的,则是中国当代历史中的一个特殊年代。“”中的中国,几乎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奴役性的国家之一——那是一个专制的年代,极权的年代。魏明伦改编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其初衷仍在于痛切地指陈专制体制及其思想的残余,仍然真切地描绘那一场对全民族造成物质的、精神的惨重损失的灾难。时至今日,重读这两个剧本,仍然能够感觉到它们的警策力度。当人们把这两部剧作所反映的历史时间有意无意加以忽略,仿佛中国、亚洲和世界历史中的这十年从未存在过,仿佛可以将它从史书上抹掉的时候,魏明伦用他的作品反对遗忘,反对冷漠,反对化恐怖为感伤。

也许是过人的才华和热情需要得到充分的洋溢,也许是为了加大反专制的力度,还可能有其他的考虑,一鼓作气的魏明伦不仅写戏,还写杂文,90年代中更写起了“现代骈文”——三箭齐发,力透纸背。细读他的杂文,可以清晰地看见他的心志和情性。这些杂文让你畅快,同时让你不宁。魏明伦如古时边关士卒,弯弓搭箭,或引而不发,或一箭中的。与其说是他的射术令人瞩目,不如说是他的靶子夺走了人们的目光。人们发现,魏明伦杂文的目标,大都集中于专制思想的残余影响——腐败之风、权贵之习、浮华之气。凡读过他的《毛病吟》、《雌雄论》、《半遮的魅力》、《帅才不及帝王术》、《劝君少刺秦始皇》、《威海忧思》、《蓬莱乌托邦》、《工人群众等于几》诸文的读者,几乎都被他有义有力有文采、有理有节有机锋的篇什所打动。从《妨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到《多务实,快扶贫,缓称“盛”》,过河卒子魏明伦沉稳地一箭一箭射向靶心。飞驰的箭束,让仇者痛、亲者快,叫百姓喜、权贵忧,把纷至沓来的种种议论抛在了身后无限的时空中。

我—直把魏明伦所写的现代骈文读作杂文,起码是杂文的变种或延伸。在这些应邀照题作文中,魏明伦依然是魏明伦:他坚持他的忧患意识、思辨色彩、批判锋芒,他坚持他的反思历史、反抗封建、反抗专制的鲜明立场,反专制的旗帜依然在他的现代骈文中高高飘扬。近些年来,碑文勃发,赋家蜂起,古老的辞赋文体大有复兴之势。然而对于何谓现代骈文,人们理解不同,概念各异。试读诸家文本,则见警世之辞少而颂盛之赋多。魏明伦属于少数派甚或是极少数派。纵观他的五十余篇碑文(他自称“现代骈文”),一个突出的共同点是文章各具风格而草根情怀不变。更难得的是,他并不将辞赋之类列入专司歌功颂德之职一族,而是依然在其中嬉笑怒骂,大胆放言,褒贬抑扬,率性发挥。而所有的赞美、谴责、调侃、思辨,几乎是始终如一地围绕着反专制(包括专制思想的残余影响)的思路和题旨展开。在他的代表作《会堂赋》、《饭店铭》、《纪信广场赋》、《牌坊赋》、《绿杨村记》、《华夏陵园诔》、《岳阳楼新景区记》、《桃花赋》中,可以触摸到他愤激的血脉和心跳。在魏明伦心头,有些历史是万万不能忘记的。比如,他写《灶王碑》,情不自禁地就说起“挖掉万家小灶,推行一口大锅,同进公社食堂,共饮清汤寡水,灶王爷冷落,水肿病流行”的日子。又比如,他作《会堂赋》,情辞肯切地提醒人们:“回顾长安街,反思大会堂。十年,在此宣告开战,廿年改革,也在此公布启航。……何物居高临下,目睹悲欢沉浮?天花板万盏明灯,俯瞰会堂,见证历史,闪烁如万民雪亮眼睛也!”周遭无形的威势并未使勇者失去判断的能力和表达的胆识。在《纪信广场赋》中,魏明伦更对历史作了深层求索。他以现代骈文的形式指出中国历史的帝制特色、王朝规律:“打天下只为子子孙孙坐天下,建国家实则世世代代成家国”。面对历史人物,他喟然叹曰:“惜哉!有华盛顿之风范,无美利坚之土壤。过早断裂者,张良之良种也;周而复始者,刘邦之邦本也!”这几句如戏核一般,堪称魏氏碑文的文眼。其中深意,读碑后人尽可意会言传。

上一篇:乡土风景绘画背后的文化探索 下一篇: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