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

时间:2022-03-20 12:51:54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

摘要:纵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考题越来越注重联系生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也该认识到,学生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水平,并不等于语文水平。本文就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采取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型的方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随时随地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展开了一些思考,并且提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生活、语文学习、阅读、文化

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这样的大语文学习观,已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也越来越体现在学业评价考试中。

2011年的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最亮眼的一点,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中的一篇,以“主题阅读”的形式出现: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组评论,一组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的评论。

当“方言具有哪些价值?”、“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这样的考题出现,让考生看着很贴近自己生活,很亲切很熟悉。不过,要组织好语言,来表达一个观点,还是需要考生有深入的思考才行的。

除了这样一大题占有15分的阅读题,试卷的不少其他部分,在试题选材和出题思路上面,也都传达出了强烈的生活情趣。平时懂得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学生,往往能将题答得更全面、深刻。

如果说,前面所说的那题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的“主题阅读”,即使平时并没有对这方面问题有任何的思考,临场一看,也能写出点一二来。那么,积累运用中的第三小题:解释“给力”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就把平时一味钻研于课本,忽略了关注生活的学生给难倒了。

纵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到今年出现的语言文化“主题阅读”,都传达出了一个讯息:考题越来越注重联系生活。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也该认识到,学生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水平,并不等于语文水平。况且,初中阶段的考试,或许还带点课本上的内容,而到了高中,恐怕考卷和课本内容已经很少有联系了。

那么,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如何更多地融入现实生活场景,如何采取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型的方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自觉主动,随时随地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这里,我也有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鼓励学生阅读,扩大阅读范围。

一册语文课本20万字,远远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阅读量。然而很多家长和老师,却都不太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原因是担心孩子耽误了学习。

其实,学课本是学习,读课外书,何尝不是学习呢?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该鼓励学生去读课外书,而且是广泛地,大量地读课外书。广泛阅读,让学生视野开阔,知识渊博;广泛阅读,让学生领略到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所不能够体验到的东西;广泛阅读,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能够成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所以,当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承载学生无限的语文学习时,我们老师首要该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二、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我们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要利用课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主要可以尝试以下几方面:

第一、 在影视中学习语文

放假期间,看影视节目,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内容。不动脑筋地看上一上午,自然没有什么收获,反倒看得头昏脑胀。如让学生在看电视的时候有所思考?关键是老师的引导。

我们可以让学生注意不同电视节目的语言风格:新闻联播的极其规范的语言;娱乐节目的俏皮夸张的语言;乡村体裁电影的带有浓浓地方色彩的语言;古装剧中丰富的文言词汇……

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各式各样的广告中,学习修辞手法:谐音,比喻,象征,类比,这些手法,是怎样巧妙地运用在每一则广告中的,又分别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我们还可以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主持人或者演员的不规范读音,或者表达有误的句子,以及带有错别字或者语病的字幕。比如,台湾的主持人,总喜欢把“危险”读成“惟险”,把“主角”读成“猪脚”,这就是很明显的错误。

第二、从网络中学习语文

网络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相比于传统的语文学习,网络语文学习有很多优势:它资源丰富,堪比大型图书馆,而且,网络资源还呈多媒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它检索高效,存储方便,更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它还为我们提供了最方便的交流平台。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浏览一些优秀的中文网站,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阅读名家作品,查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博客,写下自己的思想,以供大家交流。可以向学生推荐高质量的论坛,搜寻精华帖子,看看别人的评论,或者亲自参与辩论。

第三、从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

很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用来随时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或者是记下突发的灵感,独特的见闻,有趣的人或事。这足以说明,社会生活也是一本内容丰富多彩的教科书。是否能将这本包罗万象的“书”中有所收获,全看我们是否用心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

生活总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文,一个有趣的地名,值得我们品味;一个幽默的广告招牌,能够让我们学到修辞的妙处;一组门上的对联,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艺术……这些有意义的东西,常常会在我们不经意中一闪而过。只有那些有心人,才能将此积累起来,化为己用。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地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有趣,也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敏锐捕捉身边的语文素材。

以上几点,便是我对指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在生活之中学习语文的几点思考了。

中考,作为一种导向,告诉我们:考的就是生活。而我们老师也该明白,语文教学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在开放的时空中实施的。并且,在生活中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远比课本上学到的要多。所以,我们要带着孩子们走进语文的世界,感受并且分享这个世界的美丽与魅力。

上一篇:中职教育中关于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