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绿化与环境建设刍议

时间:2022-03-20 09:30:33

图书馆绿化与环境建设刍议

[摘要]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完善,人们对阅读环境的重视与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本文阐述了图书馆环境对读者生理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指出构建和谐的绿色图书馆的重要性,并指出图书馆绿化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图书馆;绿化;环境建设;读者健康;

1图书馆环境对读者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而绿化作为创造优美的休闲环境和平衡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成为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内容。图书馆也不例外,绿化环境对于良好的建筑设施来说,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1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

图书馆是人群密集、人员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图书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的心理状态,即:读者的修养、性格、情绪等。心理状态好的读者不会对阅读环境有所要求;而

心理状态不好的读者面对优美、清晰的绿色环境,则会大大提高阅读文献的注意力,从而使读者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进入人的生理状态的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对读者的健康情况、阅读效

果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来看,美化图书馆的环境也是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图书馆虽然有宁静的环境,却缺乏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绿色植物,当读者看书累了的时候,没有能够缓解疲劳的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善来吸引读者,让读者感到坐在图书馆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使读者进入图书馆就像在公园一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享受着大自然的微风。所以图书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质量。

1.2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环境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诱导作用,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通过

优良的图书馆环境,让读者感到图书馆是知识的圣殿,能对某些不检点行为起到约束和净化作用。因此,良好的图书馆环境,既能激发读者的学习欲望,使之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又能陶

冶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受到情感上的愉悦。

1.3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减少高科技带来的污染

因防震等原因,现代化图书馆建筑的气密性普遍较高,建筑材料和涂料产生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对空气和人体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同时阅览用电脑等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出有害气体以及辐射,都会产生空气污染。大多数的室内绿化植物都可以吸收和除去建筑材料或室内装修涂料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此外绿色植物还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是图书馆室内最好的空气吸尘器。植物表面质地粗糙,有特殊的纹理和细密的绒毛,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金属粉尘以及漂浮生物。由此可见,图书馆进行室内绿化是可以减少高科技带来的辐射污染,保持空气清新。

2图书馆绿化的设计方法

现代图书馆强调绿化设计。多层次立体绿化能较好地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延伸,使人们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美感,给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及工作环境。

2.1图书馆馆内绿化

利用自然的生物气候来调节馆内小气候,能够减少有害气体和灰尘,形成安静、有趣、充满生机的小环境。馆内环境的绿化在形式上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

2.1.1点式布局

点式布局经济、简便、灵活,既可以有规律的绿化,又可以灵活点缀。盆栽是图书馆室内最普通、最常见的装饰形式。其优点是植物可在室内随意调整位置,使室内空间的层次结构变化自然,以取得较好的绿化装饰效果;还可将花盆、碗点缀于梁、网架等构件上。

2.1.2线式布局

可以选用形态、色彩、质地、大小等视觉形象相同或相近的绿色植物来绿化一线建筑构件,以强调一致的韵律感。例如,在室外的樘口、窗台、栏板等处布置绿化,不仅美观,而且使

绿色在立体空间中得到延伸。

2.1.3面式布局

现代化的大中型图书馆尤其适合设置室内庭园。庭园实际上是建筑范围内的园林。它将室外庭园引入室内,利用建筑物巧妙地布局围合成空间院落,不仅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于闹中求得一块幽静的小天地,而且还能使得图书馆各部分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创造出建筑与庭院相互渗透、融合的整体空间环境。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并配以建造庭园,既可以丰富图书馆建筑空间,美化图书馆环境,又可以为读者提供休息场所,避免长时间阅览引起的疲劳、枯燥、单调感。

2.2图书馆建筑墙面绿化

墙面绿化实际上是一种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的攀附特性来装饰建筑及构筑物以美化空间的一种绿化形式。垂直绿化投资小,占地少,栽培容易,绿化效果明显。在

现有垂直绿化植物中,爬山虎具有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攀缘能力强和病虫害少的优点,因此在城市垂直绿化中把它作为垂直绿化的主要植物材料。

2.3图书馆建筑周围绿化

在注重图书馆内部物理功能的同时,图书馆建筑设计还要注重图书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馆外环境应该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空间的组织,气氛的烘托,意境的体现,把图书馆打扮成鸟语花香、优雅舒适的园林,让读者刚接近图书馆,立刻被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包围。可以在主楼前后,读者活动场所,铺草皮,设置绿地,或采用精美的地面铺砖装饰;建造亭台楼阁,设石凳、石桌,供读者阅读学习,静坐小憩;引人工山水,巧夺天工,用奇峰异石叠造假山,山旁配以荷花池或喷泉,荷花淡雅清香,喷泉跌宕起落,池中游鱼影影梭梭,令人心旷神怡,池边杨柳一两株,方竹两三丛,鹅卵石铺砌的小路弯曲延伸,整个一幅雅逸、超脱的意境,读者在此闲庭信步,驻足欣赏,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另外在图书馆的室外及庭院里,配置一些观赏植物,用鲜花点缀绿色,是常用的绿化手法。其中以开花灌木及草花最多,常用的有海棠、扶桑、迎春、金盏花、大丽花等,它们可分散地种植在山石中,绿树旁,草地上,盆栽、地栽都适宜,还可用多种花卉,以自然式风格交错,混合配置,布置成花带、花坛,使读者在室内紧张的学习间隙中,到户外获得多姿多彩的色调,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图书馆室内绿化的原则

如前所述,我们知道图书馆室内进行一定的植物绿化,对于阅览环境的调节,对于提高读者学习工作的效率以及改善读者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并不是什么植物都适合图书馆室内绿化。有些植物特别喜光,在室内不适合生长;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也不适合室内绿化;另外,有些表面有刺、有毒的植物也不适合室内绿化。图书馆室内绿化在植物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原则:

(1)植物应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弱光性。而且是冬夏常绿的植物;

(2)植物的绿色叶片尽量浓密,有较强的抗病性;

(3)消耗水分相对要小,有一定抗旱性,不用时常浇水;

(4)根据阅览室空间大小及特点,选择形态适宜的绿化植物。尽量充分利用空间的死角、窗台、梁柱附近,以不影响读者正常通行为宜;

(5)室内植物的摆放要依据各植物的生长习性,将喜光的植物放置在朝阳面,耐阴的植物安排在朝阴面;

(6)图书馆室内植物生长类型可选择直立、缠绕等多样类型,以避免视觉枯燥。

4图书馆室内绿化的植物配置与设计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室内绿化比较适宜的植物有:鸭脚木(发财树)、鹅掌柴、巴西木、米兰、吊灯花、小叶榕、印度橡皮树,这些盆栽树形高度1.5~2m左右,适合图书馆阅览室的入口和室内多余空间的地上摆放;龟背竹、绿宝石、红宝石等,虽然是大叶型攀援藤本,依靠盆中的立杆,枝繁叶茂有垂直绿化的效果,适合在阅览室内靠梁柱附近或屋角位置摆放;常春藤的

耐阴性和攀援性都很强,是小叶型攀援植物,也可采用盆中立杆,然后用于现代图书馆大流通空间,多功能区域的隔断,通过植物的柔化作用补充色彩,美化空间,使室内空间充满生机;吊兰、绿萝、鸭跖草等有下垂枝叶的植物适合从高处垂下式摆放,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花架,将其摆放在花架上。对于读者的阅读类别,有指引作用。还可以创造对景设计,指导读者阅读前行,此外也可以通过局部的重点摆放,借此来达到强化或提示读者的作用。君子兰、朱顶红、一叶兰、杜鹃、仙客来、马蹄莲等则比较适合图书馆室内的窗台绿化。图书馆室内进行适宜植物的配置与设计,能够使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自然形态,色彩、质感更加丰富,进一步增强室内

环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建筑空间的生硬、冷漠感得以缓解,并带来自然亲切的感受。同时也为室内环境带来生机和动感。并通过绿色环境使读者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舒

适感。此外还有孔雀竹芋、散尾葵、鹅掌柴、米兰、吊灯花、小叶榕、印度橡皮树、吊兰、鸭跖草、君子兰、朱顶红、一叶兰、杜鹃、仙客来、马蹄莲等净化空气的适宜室内摆放的具有环保效力的绿色植物。

5结语

现代化图书馆的绿色环境建设需要科学的植物配置与设计。优美的绿色环境、清新的室内空气,让读者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自然和文化的融合,从而健康快乐地学习。这正是现代化图书馆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具备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图书馆的管理层面要对建设和谐的阅读环境加以重视,将图书馆室内绿化当作建设和谐环境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要有一定的小额投入。另外,图书馆员应该适当地提高一些植物养护的一般知识。图书馆室内的环境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每个图书馆都可以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室内绿化。只要图书馆员有兴趣、有责任心,将这些花草的养护质量提升到对读者的尊重和健康的高度去认识,那么现代化图书馆就一定会建设成为自然、和谐、温馨的读者之家。

[参考文献]

[1]李铁梅.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下的和谐阅览环境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6)

[2]牛惠英,等.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植物配置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

[3]李京.现代图书馆建筑中的绿化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6(18)

上一篇:浅谈社区老人及家属养老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