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线人网的架构及维护

时间:2022-03-20 01:35:45

新闻线人网的架构及维护

随着报业高度发展、媒体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通信手段的进步,新闻线人应运而生。这些新闻线人帮助媒体将触角伸向社会各个层面,是媒体新闻线索源的重要补充,他们的报料,极大地丰富了报纸版面内容,改变了报纸的信息结构。因此,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把新闻热线当作自己的生命线,把新闻线索当作新闻生产的源头活水,为此成立专门的热线部门,组建专门的新闻线人网络,并设置相应的版面,如热线新闻版、读者点采版、市民诉求版、新闻现场版等。

但是,由于新闻线人的素质良莠不齐,报料线索也参差有别,如何发展线人、培养线人,使之真正成为媒体的眼线和耳目,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近年来,武汉晚报“新闻110”在发展和使用新闻线人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了一点体会。

一、新闻线人种种

1999年5月30日,武汉晚报在提出“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理念后,开通了湖北省第一家以“新闻110”命名的新闻热线,全天候24小时接收来自读者、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很快,新闻报料人出现了,他们大都是普通市民、武汉晚报的普通读者,将自己身边的“突发事、烦心事、稀奇事、感人事”及时地告知媒体。每天,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接收的信息大约在150条左右,有30%~50%的信息会变成新闻刊登在报纸上。而且,一些报料人发现,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报一条线索,就能让他们获得三五十元,甚至是500到1000元不等的报酬,于是,新闻线人队伍迅速扩大。

新闻线人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一类:新闻通讯员

社会各单位专职负责宣传报道工作的人员,也就是新闻通讯员,他们也是广义的新闻线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媒体最忠诚、可靠的新闻线人队伍。他们可以直观地掌握本单位的动态信息,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前沿资讯,能够给媒体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有的甚至还写好成稿给记者,要求只有一点,在发表时署上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高,提供的线索真实性、权威性、可靠性都高于其他层面的线人,因此特别受到媒体的重视和信任。

但是,通讯员经常与所有媒体的跑线记者联系,这种普遍撒网的信息提供方式,客观上加剧了媒体同质化竞争。媒体处理这些同质信息时,在价值取向、处理手法、角度选择和延伸报道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类:读者报料人

在媒体开始向社会征集新闻线索后,这种最广泛的报料人就出现了,报纸的很多热心读者也比较注意收集新闻线索,提供给自己喜欢的媒体,并希望运用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成员复杂,报料情况也是很偶然的,其中绝大部分人可能一生中也只有一次报料的情况发生。他们的报料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车祸、火灾等简单的突发事件,或者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

第三类:投诉求助人

社会上常常发生各种各样不平事、烦心事,遇到这类事情时,很多当事人想到向媒体投诉求助。他们在投诉求助的同时,也为媒体提供了很好的新闻线索。例如,2002年市民杨先生带孩子到武汉市儿童医院看了个咳嗽,竟然花了1065元。他对这种大处方现象十分不满,投诉到武汉晚报新闻110。总编辑何建新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周密策划与深入采访,晚报在一版头条强势推出了这一报道,并随后跟踪报道。这组报道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卫生局紧急召开全市医院院长会议,并派工作组进驻各大医院抽查处方,使大处方在武汉得到有效遏制,广大市民交口称赞。这组报道后来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第四类:职业线人

这一群体是近一两年才兴起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没有固定工作,以向各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为生。另一部分人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有的是出租车司机,有的是肉贩,由于他们的社会接触面较广,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成了他们的第二职业。总体而言,这一类线人的学历比较低,但社会经历非常丰富,提供的线索直接来自社会底层,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情况。

二、积极布局线人网

新闻线人的存在,可使媒体更加耳聪目明。因此,媒体也应该重视新闻线人网络的建设,除了鼓励市民自发提供线索外,还要主动出击、积极架构自己的“新闻信息雷达网”。

1.主动出击,街头寻访新闻眼

2001年到2002年,我们开展了发展街头公话亭值守人员当报料人的行动。当年,武汉市有上万个公用电话亭,分布在三镇街头。这些公用电话亭都有专职的值守人员,很多突发事件就发生在他们眼皮底下,因此经常能提供一些稀奇事、感人事。于是,我们的记者天天奔波在武汉三镇,将印制好的名片一一发给公用电话亭主,同时详细登记他们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

取得联系后,我们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他们的帮助,通过他们印证其他报料人线索的现场情况,利用他们取得快捷的信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人看守的公用电话亭逐渐从城市的主干道上消失。我们开始培养新的线人队伍。2005年6月1日,我们与拥有武汉市最多出租车的大通出租车公司联手,开创了武汉市首个媒体与企业联合新闻平台―――大通新闻眼,同时成立了“武汉大通新闻110车队”,车队的200多辆出租车,400多名出租车司机,成了武汉晚报流动在三镇街头的新闻眼,充分发挥了出租车司机流动性大、社会接触面广、信息渠道多的优势,更多、更快、更好地获取最鲜活的新闻线索。

2006年,我们又与武汉市另一家大型出租车公司―――华昌出租车公司取得了联系。今年春节前,我们派出记者专门到每一个车队登门拜访,与每一位普通司机建立联系。春节过后,我们在该公司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对该公司的通讯员以及在新闻线索提供方面比较积极的司机进行集中培训,力求能更好地与他们联动。但是,我们仍旧感觉这样的网络不够密集,在武汉市出租车这样一个特殊行业里,还应当有可以发展线人的空间。通过与出租车司机们的沟通,我们发现,在武汉市出租车行业里,有数十个自发组织的车队,比较有名的有“万文庆车队”、“爱心车队”、“见义勇为车队”等,这些车队中的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出租车公司。通过他们,我们的网络能够渗透到全市几乎所有的出租车公司,也就让我们能够有机会与武汉市的近3万名出租车司机建立长效联系,从而达到密织线人网络的目的。

我们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从2005年6月到2007年6月这两年时间里,平均每两天就能得到一条来自出租车司机的线索,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线索都能出现在武汉晚报各个不同的版面上。

2.重点突破,充分调动资源

在武汉,社会新闻、突发事件的比拼异常激烈,抢快成为致胜的首要前提。因此,如何最快捷地获取线索,最快速地赶赴现场,成为我们构建新闻线索网络的目标所在。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接触社会面较广的普通市民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从重点窗口单位入手,整合新闻线索资源。

我们与武汉市公安局巡逻防暴支队建立联系,巡逻防暴支队下属的8个大队、12个治安检查站、100辆路面巡逻车、2000多名普通民警,都是我们武汉晚报流动在街面上的“新闻眼”。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10月到2006年底这段时间,我们平均每天都能从这一系统获取5条线索,最高峰时可达一天10条,这些稿件中的80%都出现在武汉晚报的版面上,有些甚至作为头版头条进行刊发。

武汉晚报新闻110在创立后不久,还加入了武汉市的政府110联动体系。目前已经与市长专线、市政府110联动办公室、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市医疗急救中心、长江水上搜救中心、武汉市公安消防局等60家联动单位的热线专职负责人建立了联系。例如,我们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系后,获得了很多独家线索,仅仅是关山急救站的一名邹姓担架员,每周都能给我们报来3条独家新闻。

依靠这些独家资源,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优势地位。例如,2005年7月27日深夜,武汉一家银行的行长醉酒驾车在长江大桥上撞人后逃逸,一名出租车司机一路跟踪报警,警方最后在这位行长的办公室里将其抓获。事情发生后,武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在调警追捕的同时,就将信息及时地反馈到武汉晚报新闻110,我们的记者在事发时就完成了全部采访,报道刊发后引起全城轰动。而同城另一家报社的记者,由于失去了事发现场采访这一最好资源,只能到新闻的第二落点医院进行采访,仅仅凭借伤者的只言片语写成了一条两百余字的小消息。

三、精心维护线索网

覆盖面广、主动活跃的新闻线人网,还需要我们精心维护。一方面要用好用足新闻线索,鼓励新闻线人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虚假、夸大的信息。

对于通讯员提供的线索,我们一般根据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和晚报特点,大胆放心地使用。但是,也有的通讯员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宣传任务,提供一些夸大其词、不符实际的宣传稿件和线索。为此,我们提倡记者与通讯员交朋友,记者与通讯员一道深入采访、挖掘,把稿件做大、做足,报社也不定期开办通讯员培训班,力求从通讯员那里获取最好的新闻资源。

对于社会报料人提供的每一条线索,热线值班主任都要进行甄别,一经选择的线索,报社严格要求记者赶赴第一现场进行实地采访,坚决杜绝偏听偏信、靠打电话核实报料人信息的情况,力求将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供给读者。对于包含重大价值的新闻信息,报社要求多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打群架”的方式,力求将新闻做深最透。例如,2006年3月4日清晨5点,武汉的姐王丽的家人拨打本报热线电话报料求助,说王丽失踪了。报社当即派出两名记者上门采访,总编辑何建新召开专题策划会,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在报纸的显著版面推出系列追踪报道,引起全社会关注。读者纷纷向本报提供线索,出租车上张贴着本报制作的照片,公交车上悬挂着本报制作的寻人启事,市领导做出批示,警方派出几拨人马查访。本报新闻报料,最终成为破案关键。一组报道搅动了一个城市,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脉脉温情,极大地张扬了人性的力量,社会的关爱,人间的温暖。

为了提高新闻线索的有效性,在与新闻线人的接触中,积极地发挥媒体的引导、教育作用也至关重要。我们与线人们接触时,会大力宣扬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和企业文化。在我们武汉晚报新闻110发出去的名片上,都印有我们的宣传语:突发事、新奇事、有趣事、感人事。通过这样的宣传和每次报道上的引导,线人们就会逐渐随着媒体的指挥棒转,提供我们真正需要的好线索。

在庞大的新闻线人网中,有的是很偶然地提供线索,有的却是长期提供线索。我们要求每个记者时刻都要做有心人,建立健全自己的线人档案,对那些经常提供线索的线人在报料奖励上予以倾斜,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由于部门人员变动较大,每一个新来的记者,主任都要提出“滚雪球”式的发展线人的要求。每接到一个报料电话,都要说一声“谢谢您提供线索,欢迎你下次继续为晚报提供独家线索”。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作为面临新的竞争挑战的媒体,我们应当善待我们的通讯员、善待我们的线人、善待我们的线索。每个记者都应当热忱、感激地对待每位报料人,记者应该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属于自己的新闻线人,并经常增进感情。同时,我们还应当怀着谨慎、求真的态度对待报料,在采访中对每条线索详加核实,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维护、保护报料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兑现线索费,这也是对线人劳动的一种尊重。武汉晚报对新闻报料采取一经采用、即付稿酬的措施,去年开始推行现场发放报料费的举措,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要求,记者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翻看报纸,为前一天的线人提供的见报线索开出线索费,尽量让线索费在最短时间到达线人手中,让他们的权益得到最大保护。

(作者分别为武汉晚报新闻110部记者;武汉晚报编委、新闻110部主任、高级编辑)

上一篇:医药个案调查数据的报道须谨慎 下一篇:从一幅漫画创作失误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