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兼收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19 05:33:24

文理兼收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调查高校文理兼收后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发现偏文学生在数理基础课、电子信息类基础课和实验实践课程等方面要比偏理学生存在更大的学习困难,这主要是由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未适时转变,编班方式不合理等方面原因造成的。通过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分班分层次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途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理兼收;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

文理兼收原是指某个专业或学科类属文理交叉边缘科学,既招收文科考生也招收理科考生,简称“文理兼收”[1]。江苏省于2003年改革了高考方案,采用“3+1+1”模式,取消文理分科,许多高校的招生模式随之采取了文理兼收的模式。

本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级电子信息类文理兼收专业学生做了一次学习现状调查和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此类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如何培养合格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并研究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理兼收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在文理兼收模式下考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长项来选择学习科目,但是部分偏文的学生迫于升学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压力选择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习,而电子信息类专业对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近年一些985和211高校如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经修改了招生方式,规定电子信息类专业招生时物理为选测科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偏文学生在学习电子信息类专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根据高考选测科目是否为物理,我们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四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共415名学生进行分类,对学生的数理基础课、电子信息类基础课、实验实践课三类课程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学生的具体分类情况见表1,其中偏理学生293名,占到70.6%,偏文学生122名,占29.4%。

1.数理基础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图1为数理基础课偏理学生和偏文学生不及格率对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偏文学生的不及格率要明显超过偏理的学生,同时高等数学1和大学物理1的不及格率要明显高于高等数学2和大学物理2,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还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所造成的。另外从图中我们发现,随着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两类学生的不及格比例均逐渐加大,但偏文学生增加比例要多于偏理学生。从两类学生的分数段角度分析,以高等数学1为例,我们发现,52.46%偏文的学生分数在65-80分之间,而64.35%偏理的学生分数在70-85分之间,9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中偏理学生占8.37%要明显多于偏文学生的3.68%。这说明偏文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这类数理基础课时存在更大的学习难度。

2.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图2为电子信息类基础课偏理学生和偏文学生不及格率。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子线路的学习中,偏文学生的不及格率均要略高于偏理的学生,另外从学生分数段分布角度分析,以电路分析基础为例,调查显示54.36%偏文的学生分数在65-80分之间,而62.47%偏理的学生分数在70-85分之间,9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中偏理学生占7.29%要明显多于偏文学生的3.45%。这说明偏文学生在学习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从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偏文学生的不及格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这可能由于学生在前期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利用学校的一些制度如重新学习等,不断打牢数理基础,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保证,另外随着大学学习时间的增长,学生也更加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3.实验实践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偏理学生和偏文学生的实验实践课程学习情况,我们设计并分别向两类学生发放了100份调查表,其中偏理学生回收有效答卷92份,偏文学生回收有效答卷94份。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发现,在验证性实验课程学习中,偏理学生7.8%认为较难完成,偏文学生则为10.5%,偏文学生略高于偏理学生,但相对来讲,两类学生都认为这类实验较易完成。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室设备改进,验证实验主要设备改成了实验箱,学生只要掌握操作步骤就基本能完成实验。在设计性实验课程方面,偏理学生22.7%认为较难完成,而偏文学生则有43.6%,远远高于偏理学生,这主要是因为设计性实验更多的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偏文的学生基本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在理解知识点上和偏理学生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造成了偏文学生在做设计性实验时感觉更难完成。另外,笔者统计了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几届获奖情况也发现,偏文学生获奖比例仅为12.3%,其余均为偏理学生,这也说明了大部分偏文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要弱于偏理学生。

二、文理兼收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

大部分偏文学生的数理基础知识较差,而且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内容一般较难理解和接受,这使得学生学习起来费时费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感,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另一方面电子信息类课程的逻辑性和承接性很强,学生如果没有学好基础课程,学习后续课程的难度很大。

由于基础差,学生较难培养起学习兴趣,兴趣不浓直接影响学习的状态,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调查发现,大多数研究对象认为偏文科类学生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为了毕业,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2.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未适时转变

从事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大都具有相关专业背景,这就使得他们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上容易形成一种惯性,即把同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用于偏文科类学生。常表现在对知识点的讲解太拘泥于理论上的逻辑解释,而不能用一种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这对于工科基础较差的偏文科类学生来说无疑很难接受,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更是如此[2]。偏文学生的思维和接受新生事物的方式与偏理学生不太相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多为形象思维,表现为发散,考虑问题也不够严谨。偏文科学生与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这种思维方式的冲突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一般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在讲授知识点、作业、考试时也没有区分对待,这使得偏理学生认为较为容易的内容,偏文学生则认为较难,大部分偏文学生在考试成绩方面也不理想,挫伤了偏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编班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我校采取的是考取同一专业的偏理科学生和偏文科学生融合在同一个班学习的模式,这虽然保证了专业的一致性,但是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问题。偏文学生和偏理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数理课程不一样,使得学生的基础不同,进入大学以后所有学生编在一个班学习,接受相同的数理基础课教育,偏文学生不太能适应,使得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较差,背负上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

大一的学习是大学四年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打牢数理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在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大部分偏文类学生的数理基础要比偏理学生差些,所以大一阶段这方面的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也统计了已毕业两类学生的大三大四专业课成绩,发现成绩差异不大,因此大一阶段《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学习就更加重要。我们建议对于《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采取分班式分层教学,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高考的选测科目分成普通班(偏理学生组班)和提高班(偏文学生组班)。普通班根据正常的教学计划学时进行教学,提高班适当增加学时,在根据教学大纲授课的同时适当地补充部分高中数理知识,打牢他们的数理基础,这样使提高班的学生慢慢地地赶上普通班的学生,为以后的共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二下学期开始为了保证同一专业学生的专业一致性,再将编班方式转为传统的按专业编班。

2.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

采用学分制管理制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于没有达到学习要求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等,在不影响按照正常教学计划学习的同时进行重新学习。这样通过对课程的再次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的认识,打牢数理基础,从而有能力学习后续课程。我校就是采取了这种管理制度,我们统计学生专业课成绩时也发现偏文学生和偏理学生差异不大,从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这种制度的有效性。

3.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考试五个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讲授最基本的内容的同时采取分层指导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偏文学生增加辅导答疑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在布置一定的基础题的同时布置一定的提高题,基础题为大家必做,偏文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同时可以适当尝试做提高题,这样既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保证了练习的质量。教师在出卷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也要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出题过程中适当增加基础题的量,同时适当设置提高题,使学生拉开梯度,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讲课时多举一些形象的例子,这样有利于偏文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子工艺综合实验》时,可以让偏文学生先自己设计电路图,然后自己去电子城购买相关器件,让学生从认识器件开始,自己焊接和制作产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动机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深层学习动机,它所激发的学习活动在于满足学习过程本身,而不在于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者分数,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一些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学生在刚接触到这个专业时,既好奇又兴奋,因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保持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另一种称为表层学习动机,通俗地讲就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的表层动机,教师和辅导员要密切配合,一方面尽力实现学习的现实目标如:获得一个好的分数、考证等,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内心的深层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无论从内心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愿意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姝兰,姚宁萍.对高校地理专业招生文理兼收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

[2] 金彩娥.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强化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3] 王中强.关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况的调研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4] 郑志军,胡青春,陈毓莉.提高文科类学生的工科课程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分析 下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