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时间:2022-03-19 02:32:00

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常见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施工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价格、工期、安全和质量(功能)等目标,规定着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总控制和总保证作用。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

由于目前改革措施的滞后或不配套,法规不健全,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成施工合同管理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正常运行,根据笔者工作实践体会,本文拟就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些粗浅认识和探讨。

一、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㈠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施工合同管理与工程招投标管理脱节。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标投标管理存在内在联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标投标管理不够衔接、相互分离,签订施工合同与工程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脱节,签订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约定内容不相符合,导致施工单位承受一些风险和损失。

2、“私下合同”屡禁不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所谓“私下合同”,是相对于“正规合同”而言的。正规的合同堂而皇之、形式正规、内容合法、但双方当事人并不真正去履行它,它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了应付管理部门的审查;私下的合同秘而不宣、偷梁换桂、瞒天过海,把通过法定的招投标程序产生的中标内容部分或全部地,换成违法的、违反管理规定的内容。其形式主要有承发包双方在办理招投标手续之前已订有“君子协定”。有的招投标双方在办理完招投标手续后订立两份合同,一份送审报备,一份实际履行。有的还在合同签订并送审报备后,另行签订其他“补充协议”。诸如此类。

3、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

4、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

㈡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素养不足。对合同内容的不熟悉,甚至有的项目管理人员,到工程结束都没有去认真翻阅过合同文件,对合同条款的约束力不屑一顾。

2、项目管理的传统观念仍然有较强的作用。针对现场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去翻合同,而是去找关系打招呼;大家有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坐到饭桌前比坐到谈判桌前更容易使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

4、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时往往由于工期紧、施工工作面大,再加上施工人员的经营意识淡薄、对此并不重视。签证办理就会不及时,也就会造成漏签、不签。签证办理滞后,就给我们预结算工作带来困难。

5、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遭到忽视,结果受到惩罚。《合同(示范文本)》,把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6、应当追偿的权利过了时效。建筑行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放弃了胜诉权。

7、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于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公司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二、对策

㈠理顺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标投标管理的关系 一方面施工合同中的合同条件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招标文件、投标书是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施工合同与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对施工合同与招投标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工程招投标的过程是施工合同的谈判和订立过程,不要把施工合同与工程招投标管理割裂开来,要打破错误思想观念,真正按工作性质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及确定职责。使施工合同与招投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㈡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特别应提高是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组织好在职学习。抓好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合同法律实务培训。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进行短期中、期培训;邀请专家授课;鼓励员工参加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经济师以及司法考试,提高职工拥有执业(职业)资格的比例,同时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以上努力,使其在岗位成才。

㈢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和制度

1、组织健全:合同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分,为此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落实到个人。

2、制度健全: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制度或大纲,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同时企业各层次都应根据上面的制度编制各部门可操作的合同管理程序,例如编制现场施工记录程序、索赔程序、签证程序等。

㈣强力推行施上合同示范文本和招标文件范本 使合同的订立程序与国际惯例接轨。尽管目前招投标管理方式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条件尚不成熟,但单就施工合同的签订程序一项,却有条件、也有必要按国际惯例操作。目前招标文件范本的内容及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际惯用的土木工程招标文件。比如:招标文件中包括全部合同条件及协议条款,投标者在投标书中对合同条件进行响应,中标后由招标方与中标方签订协议书,申明双方的招投标及中标文件组成合同文件。应该说,招标文件范本所确定的这一程序,是建设工程订立施工合同唯一正确的程序。

㈤加强变更、索赔管理,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⑴重视工期索赔,即使业主要求加速施工按期完工,施工方还可以主张加速施工的费用补偿和提前完工奖励,结果则是“名利双收”。工期索赔其效果最终会反映在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上。

⑵充分认识收集索赔证据的重要性。索赔证据是关系到索赔成败的重要文件之一,工程实践中,承包人即使抓住施工合同履行中索赔机会,但如果拿不出索赔证据或证据不充分,其索赔要求往往难以成功或被大打折扣。如果施工方拿出的索赔证据漏洞百出,前后自相矛盾,经不起对方的推敲和质疑,不仅不能促进索赔的成功,反而会被对方作为反索赔的证据,使自己索赔问题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收集有效的索赔证据是搞好索赔管理不可忽视的。

三、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制订制度固然重要,执行制度更为重要。无章可循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而且,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上一篇:结构物钢筋保护层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