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再冷也不冬眠

时间:2022-03-19 01:54:04

将拍卖预展办到了“煤老板”聚集地,开辟寿山石等新的艺术品种专场,挑低拍品估价……国内拍卖场秋拍招数各异,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提高成交率,顺利熬过这个冬天。

从10月初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到刚刚落幕的北京保利、翰海秋拍,几乎每一个成交数据都在冲击着人们的神经。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总成交额达24亿港元,秋拍时竟萎缩到了11亿港元;北京嘉德春拍创造了9.9亿元人民币,秋拍同样下跌到了3.6亿元;北京保利春拍时的总成交额超过了9亿元,而秋拍时的数字统计为4亿元。除此之外,此次荣宝、匡时、华辰等各家拍卖行的成交额,都比各自春拍时下滑了50%甚至更多。

显然,美国金融海啸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冲击,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但拍卖行几乎来不及为眼前的惨淡局面“默哀”,就已经被新一轮危机的阴影所笼罩。可以预计的是,2009年对于艺术市场来说将是一个更严酷的寒冬,然而这个严冬将持续多久,破坏力有多大,还是一个未知数。

然而不管情况有多糟,拍卖总要继续进行下去,为了增加送拍者们的信心,同时也为了给举牌者们打气,各家拍卖公司在这个很冷的“冬季”里,纷纷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虽然招数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让成交额和成交率再高一些吧!

应对招数1

加大预展造势,展厅空间独具匠心

从香港佳士得到北京的嘉德,往年在各自的大拍预展地点安排时,几乎清一色的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而今年秋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了太原。那里是“煤老板”们的聚集地,那里的有钱人举牌向来比较凶猛甚至经常冲动,在经济不景气的当口,大拍卖公司居然也“屈尊”将预展搬到了原来根本不屑一顾的西部。

相比于简单地将预展场地直接搬到有钱人多的地方,那些在预展中展示了更多细节和人性化操作的公司,有时更加令人尊重和赞赏。

12月5日,保利秋拍第一天五个专场的成交额就达到了近2亿元人民币,在整体萧条的拍卖季中,颇为惊人。其实,如果你去过设在北京新保利大厦的预展会,就会对本次拍卖的成绩不那么惊讶了。

一进入北京新保利大厦一层大厅,就已经正式进入了它的预展会现场,但吸引人们眼球最多的并不是重量级拍品,而是两款“法拉利”跑车,一红一蓝,把真懂艺术和不懂艺术的有钱人、没钱人都能吸引进来。

然后就是一层一层的专场预展展厅,从三楼开始,依次是古代绘画、近现代绘画、新锐艺术、亚洲现当代艺术、日场、夜场……一直排到了大厦八层。显然,公司精心地在专场上做了有目的性的细分,不再是原先人们经常看到的各类不同种类、风格、价钱的作品在一个场地内“一勺烩”。

四楼近现代绘画部分中,我们第一次看见了重要画作旁边配有电视解说的场景:如徐悲鸿的《苍松双鹤图》展位上,除了惯用的将这件作品单独陈列外,还专门在旁边循环播放关于这件作品的电视采访专题片,片中详细介绍了艺术家当年创作此件作品的来龙去脉,还有相关专业人士对作品的评介,以及对这件作品的鉴赏……看完电视专题片后,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件作品满怀敬仰、充满期待。

六楼和八楼的新锐艺术、亚洲当代艺术展厅中,则被布置成了一个个画廊模样的空间。而且整个大空间中又被活动展板巧妙地分隔成若干小空间,墙上的当代油画配以地面上的雕塑,相得益彰,空间整体感显然比人们往常经常去的、临时酒店大厅改装的场地要舒服很多。在观看预展已渐渐成为“体力活”的今天,预展现场上最大程度的人性化细节布置,会令到场的每一个人感动。

应对招数2

增加专场拍卖场次、品种

北京翰海这次的秋拍总体成交额虽然并不高,但其推出的“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专场,却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几件重点拍品大都顺利成交,而且成交价格都高出了拍前最高估价。其中一件明代的“西方三圣佛”估价仅600万~800万元人民币,成交价却高达918万元人民币;而另一件估价68万元人民币的15世纪“自在观音”,也以134万元人民币成交,几乎比估价高出一倍。这也是此次北京秋拍中,少有的未经“打折”的艺术品。无独有偶,即将正式举槌的北京歌德拍卖公司,更是推出了一个名为“慈云法雨”的佛教题材书画艺术专场,颇为引人注目。

在当代油画部分遭遇严重下滑、中国书画和古董板块相对平静的局面下,各家拍卖公司为了取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纷纷开辟一些新的艺术品种专场,将原先并不太引人注目的艺术品种充分放大。比如,嘉德本次秋拍重点开辟了寿山石板块,它的“国石国艺”及“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两个专场受到藏家们的热烈欢迎,成交比率均超过90%,成为一大亮点,一件“桃花源记寿山田黄石章”更以313.6万元拔得该场头筹。

应对招数3

采取调低估价策略

保利拍卖的总顾问赵旭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一场拍卖的成败与否,征集拍品的分量所有人都知道第一重要,但后两项因素有时候更为关键,一是宣传造势;二是合理制定估价。

在北京举办的众多拍卖预展会上,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也许是时间紧、任务重,预展中居然有很多作品标签上临时用黑色笔将原估价调低,50万元上画一道杠,手写改成40万元。

最耐人寻味的是,在保利预展会上,被隆重放置在展厅最重要位置的那件徐悲鸿的《苍松双鹤图》,最高估价仅仅为80万元。而挂在次要位置的徐悲鸿其他作品,估价一般都在100万元之上,令人捉摸不透。这也许就是赵旭所说的“调低估价”策略的具体表现之一吧。当时现场应该很多人都抱着很大的悬念,这件《苍松双鹤图》最终的结局会如何呢?两天后拍卖结果出来了:《苍松双鹤图》拍出了450万元,高出估价近6倍。

到目前为止,秋拍中香港和北京的各家拍卖公司已经尘埃落定,接下来上海的秋拍也即将启动了。值得注意的是,当代油画、雕塑历来是各家拍卖公司中与中国书画、古董瓷杂并列的三大拍卖业务板块之一。与北京拍卖公司适时缩减当代艺术板块容量不同的是,精明的上海人干脆大多选择了放弃――直接取消了油画、雕塑专场。

文*苏佳

从10月初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到刚刚落幕的北京保利、翰海秋拍,几乎每一个成交数据都在冲击着人们的神经。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总成交额达24亿港元,秋拍时竟萎缩到了11亿港元;北京嘉德春拍创造了9.9亿元人民币,秋拍同样下跌到了3.6亿元;北京保利春拍时的总成交额超过了9亿元,而秋拍时的数字统计为4亿元。除此之外,此次荣宝、匡时、华辰等各家拍卖行的成交额,都比各自春拍时下滑了50%甚至更多。

显然,美国金融海啸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冲击,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但拍卖行几乎来不及为眼前的惨淡局面“默哀”,就已经被新一轮危机的阴影所笼罩。可以预计的是,2009年对于艺术市场来说将是一个更严酷的寒冬,然而这个严冬将持续多久,破坏力有多大,还是一个未知数。

然而不管情况有多糟,拍卖总要继续进行下去,为了增加送拍者们的信心,同时也为了给举牌者们打气,各家拍卖公司在这个很冷的“冬季”里,纷纷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虽然招数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让成交额和成交率再高一些吧!

应对招数1

加大预展造势,展厅空间独具匠心

从香港佳士得到北京的嘉德,往年在各自的大拍预展地点安排时,几乎清一色的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而今年秋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了太原。那里是“煤老板”们的聚集地,那里的有钱人举牌向来比较凶猛甚至经常冲动,在经济不景气的当口,大拍卖公司居然也“屈尊”将预展搬到了原来根本不屑一顾的西部。

相比于简单地将预展场地直接搬到有钱人多的地方,那些在预展中展示了更多细节和人性化操作的公司,有时更加令人尊重和赞赏。

12月5日,保利秋拍第一天五个专场的成交额就达到了近2亿元人民币,在整体萧条的拍卖季中,颇为惊人。其实,如果你去过设在北京新保利大厦的预展会,就会对本次拍卖的成绩不那么惊讶了。

一进入北京新保利大厦一层大厅,就已经正式进入了它的预展会现场,但吸引人们眼球最多的并不是重量级拍品,而是两款“法拉利”跑车,一红一蓝,把真懂艺术和不懂艺术的有钱人、没钱人都能吸引进来。

然后就是一层一层的专场预展展厅,从三楼开始,依次是古代绘画、近现代绘画、新锐艺术、亚洲现当代艺术、日场、夜场……一直排到了大厦八层。显然,公司精心地在专场上做了有目的性的细分,不再是原先人们经常看到的各类不同种类、风格、价钱的作品在一个场地内“一勺烩”。

四楼近现代绘画部分中,我们第一次看见了重要画作旁边配有电视解说的场景:如徐悲鸿的《苍松双鹤图》展位上,除了惯用的将这件作品单独陈列外,还专门在旁边循环播放关于这件作品的电视采访专题片,片中详细介绍了艺术家当年创作此件作品的来龙去脉,还有相关专业人士对作品的评介,以及对这件作品的鉴赏……看完电视专题片后,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件作品满怀敬仰、充满期待。

六楼和八楼的新锐艺术、亚洲当代艺术展厅中,则被布置成了一个个画廊模样的空间。而且整个大空间中又被活动展板巧妙地分隔成若干小空间,墙上的当代油画配以地面上的雕塑,相得益彰,空间整体感显然比人们往常经常去的、临时酒店大厅改装的场地要舒服很多。在观看预展已渐渐成为“体力活”的今天,预展现场上最大程度的人性化细节布置,会令到场的每一个人感动。

应对招数2

增加专场拍卖场次、品种

北京翰海这次的秋拍总体成交额虽然并不高,但其推出的“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专场,却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几件重点拍品大都顺利成交,而且成交价格都高出了拍前最高估价。其中一件明代的“西方三圣佛”估价仅600万~800万元人民币,成交价却高达918万元人民币;而另一件估价68万元人民币的15世纪“自在观音”,也以134万元人民币成交,几乎比估价高出一倍。这也是此次北京秋拍中,少有的未经“打折”的艺术品。无独有偶,即将正式举槌的北京歌德拍卖公司,更是推出了一个名为“慈云法雨”的佛教题材书画艺术专场,颇为引人注目。

在当代油画部分遭遇严重下滑、中国书画和古董板块相对平静的局面下,各家拍卖公司为了取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纷纷开辟一些新的艺术品种专场,将原先并不太引人注目的艺术品种充分放大。比如,嘉德本次秋拍重点开辟了寿山石板块,它的“国石国艺”及“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两个专场受到藏家们的热烈欢迎,成交比率均超过90%,成为一大亮点,一件“桃花源记寿山田黄石章”更以313.6万元拔得该场头筹。

应对招数3

采取调低估价策略

保利拍卖的总顾问赵旭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一场拍卖的成败与否,征集拍品的分量所有人都知道第一重要,但后两项因素有时候更为关键,一是宣传造势;二是合理制定估价。

在北京举办的众多拍卖预展会上,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也许是时间紧、任务重,预展中居然有很多作品标签上临时用黑色笔将原估价调低,50万元上画一道杠,手写改成40万元。

最耐人寻味的是,在保利预展会上,被隆重放置在展厅最重要位置的那件徐悲鸿的《苍松双鹤图》,最高估价仅仅为80万元。而挂在次要位置的徐悲鸿其他作品,估价一般都在100万元之上,令人捉摸不透。这也许就是赵旭所说的“调低估价”策略的具体表现之一吧。当时现场应该很多人都抱着很大的悬念,这件《苍松双鹤图》最终的结局会如何呢?两天后拍卖结果出来了:《苍松双鹤图》拍出了450万元,高出估价近6倍。

到目前为止,秋拍中香港和北京的各家拍卖公司已经尘埃落定,接下来上海的秋拍也即将启动了。值得注意的是,当代油画、雕塑历来是各家拍卖公司中与中国书画、古董瓷杂并列的三大拍卖业务板块之一。与北京拍卖公司适时缩减当代艺术板块容量不同的是,精明的上海人干脆大多选择了放弃――直接取消了油画、雕塑专场。

专家观点

艺术品其实不是硬通货

龚继遂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艺术史博士,原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中国书画部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风尚周报》:很多人都认为艺术品是投资市场上的“硬通货”,比股票、房产更保值?

龚继遂:其实艺术品不是硬通货,艺术品的套现很难,因为它们不能随时兑换。也有人会说:那些今天被我们确定了学术地位或者它的市场地位已经确定了的作品,它永远就是天下第一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在“沙龙时代”的时候,被法国皇家所认可的官方艺术家,他的价值比刚刚兴起的印象派画家要高很多,而百年之后,这类沙龙画家,在香港有人花两三千元钱就能买到,如今俄罗斯也有类似情况出现。长时间来看,艺术品的价格是变化的。

《风尚周报》: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艺术市场有可能实现“风景这边独好”吗?

龚继遂:现在的金融危机对中国艺术市场有强烈的冲击,大家的日子都很难过,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以前卫艺术为价值核心的当代艺术,话语权在学术上是被西方主导的。在市场的定价机制上,也是被西方主导的,这都是毋庸置疑的。

我反复地说投资、市场跟美术判断永远有滞后性,体制内和体制外永远有滞后性,政府和民间之间永远有滞后性。就是说政府给市场一些机会,给所谓有前瞻眼光的人一个机会。这个滞后性是作为专业人士存在的理由。

《风尚周报》:明年中国艺术市场的走势如何?

龚继遂:最近十五年以来,艺术品投资和收藏作为资金运作的一个模式,它的增值不断被舆论和从业人员放大,已经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概念了。它和房地产、股票一样是一个投资的板块,而且是财富阶层、个体人士和企业收藏、资产配置的一种手段。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形式――金融状态下的资产形式,它的功能已经被确立下来了,这个观念是深入人心的。

在投资这个大的框架和概念之下,很多银行、私募基金,在目前这种金融状态下,比如说股票没法赚钱了,房地产走势也不明显。那么艺术品作为一个“另类投资”,依然受到很多银行、团体投资人的青睐,关键是我们要给它们一个明确的估值体系,明年我感觉依然会有大量资金不停地介入。

上一篇:水里的时光旅行 下一篇:穿什么与Kate Moss一决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