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师\幼师键盘教学中“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时间:2022-03-19 05:55:50

音师\幼师键盘教学中“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小幼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音乐技能,在他们的教学工作中,常会遇到很多需要使用“即兴伴奏”的地方,如唱歌课或舞蹈课,学校及社会上的文艺演出或歌咏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所遇到的歌曲是没有预先编配伴奏的,这时如果没有掌握即兴伴奏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法,面对着单一的歌曲旋律谱也会无所适从。所以,音师、幼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掌握这门技能。但是,在我们现行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钢琴弹奏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即兴伴奏这一极其重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得有些学生能在全省“三独”比赛中获得钢琴独奏一等奖,可是到了工作单位面对一首短小简单的儿童歌曲却无能为力,这一缺陷严重地削弱了我们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加强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与训练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歌曲编配伴奏简单说来可以分为两点:即和弦的配置和节奏型的安排。

和弦是为旋律配伴奏的基本材料,适当的和声进行对歌曲音乐形象起着渲染烘托的作用。在《基本原理》课程中我们学过:把三个或以上的音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称为和弦。

其中最基本的是三和弦。在音节中任何一个音都可以构成三和弦:

所有这些和弦可以归纳为三个功能系统,即主功能T(I,Ⅵ)、属功能D(V,Ⅲ,Ⅶ)、属功能S(Ⅳ,Ⅱ)。和声功能和连接一般情况下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在应用和弦的时候,除了以原位形式出现外,还可以以不同的转位形式。

为了取得丰满的和声效果和达到良好的和弦连接,有时还可以重复或省略某个和弦音。如重复根音,省略主音等。要合理地弹奏和声进行,还要掌握两种和弦连接的弹奏法。

1 两和弦有共同音:可保持在同一声部,用同一手指弹奏,其他声部只要适当变化手型就可找到位置。

2 两和弦没有共同音:要就近弹奏,使两和弦平稳连接。

要学会看和弦标记弹奏,加强和弦的整体概念,避免分别强记各个音的位置。

在熟记了各个大小调的和弦位置及连接后,便可以学习和弦的简易编配了。为旋律选配和弦有多种可能性。我们可以把旋律中的某个音作为和弦音,也可以把它作为和弦外音(即不属于某和弦和其他音),如果作为和弦音,则又可以作为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五音或七音。

由于不同的和弦配置,使旋律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任一和弦配置,会产生不同的和声效果,旋律中的非和弦音作为和弦外音处理,丰富了和声的音响,具体该用哪一和弦可由前后和声功能连接而定。一般情况,每小节的旋律音以几级和弦音为主就可以配几级和弦。例如,某小节的旋律音以1-3.5为主即可配I级和弦;某小节以4.6为主就可以配Ⅳ级和弦,乐曲的开始和结束用主和弦,以起到确定调性的作用。

从上面举过的例子可以看出,并非每个旋律音都要配上一个和弦,一般情况下,一拍至四拍甚至几小节更换一次和弦,和弦的更换便形成了和声节奏,和声节奏的松紧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和声节奏松,可以产生平静、宽广、愉快、松弛的感情,和声节奏紧,则产生紧张、激动、不安、急促的效果,所以要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来安排和声节奏。

学会了和弦的配置以后,还要学习如何将和弦变成音型弹奏,也就是如何设计伴奏和节奏型,适当的节奏音型也是塑造音乐形象、创造歌曲意境、烘托情绪与气氛、增强歌曲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一各种类型的歌曲要用各种不同的节奏音型来表现。但总的说来,都是从三种最基本的形式发展而来的。

第一种是和弦原形即柱式和弦:它的音响效果丰满、厚实、朴素、刚劲,适合表现坚定、有力、庄重、悲壮的音乐形象。通常在进行曲类型的歌曲中可以用这一节奏编配和弦。

第二种是分解和弦:它的特点是柔和、平稳、甜美,带歌唱性,通常在抒情的歌曲中可用这一节奏型。

第三种是半分解和弦:它的特点是活泼、轻快跳跃,通常欢快的舞蹈性歌曲多可用这一节奏型。

总的说来,为歌曲编配即兴伴奏可以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1 熟悉歌曲,可以先学唱,以便对歌曲的内容、体裁、结构、风格特点、调式调性有个总的了解。

2 增加前奏、问奏与尾声,对整首歌曲作最后的润色。

钢琴即兴伴奏可以说是一门有创造性的综合音乐技能,只要用心学习,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多加练习,是可以掌握好这一实用技艺的。

上一篇:基于学生基础的高职数学教学与考核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