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灌输”品德课堂的留白

时间:2022-03-19 05:34:37

“无灌输”品德课堂的留白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和飘逸,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了留白,便给予观赏者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同理,一节课设计新颖、形式多样,有活动、有合作、有探究,如果安排得满满的,也会给人窒息感。品德课强调要给学生“无灌输”的道德教育,活动和道德情境的体验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那么在课堂上巧妙安排学生的体验活动和情境后的感悟环节就非常重要。这,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的“留白”空间,也是品德教师需要掌握的课堂教学艺术。

一、提问中的“留白”

学生通过品德课的学习,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能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学生的思维发展训练在品德课上也是尤为重要。提问,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最好途径。但提问必须要设计有效的问题,要遵循事物发展趋势和从易到难的原则,而且还要留白。

例如,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主题一《我们生息的国土》中“‘多’与‘少’的思考”时,学生通过对人口分布地D、自然资源分布地图的观察及表格数据的分析,了解到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知道了我国人口总数量的多,而人均自然资源的少。观察分布图、观察数据表格,鲜明的对比,明显的差距,“多”与“少”的视觉差异冲击着学生的大脑神经。这时我问:“同学们,从这些图和数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循序渐进的提问,引领学生了解祖国的概况,带领学生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从而培养其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这种氛围渲染下,孩子们开始思考简单的问题,根据课文就可以马上回答。但在“想到了什么”时,孩子们开始沉默,在认真地思考着,有一两个聪慧的孩子举起了自信的手。

这时,老师不要急着叫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继续给时间学生思考,甚至再给点温馨的提示。这就是给学生思考“留白”,让绝大多数学生充分思考、感悟,酝酿情绪,从内心里主动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从自我做起,杜绝浪费,爱护环境,保护资源。如果老师一看见有学生举手就马上让其回答,打断大部分学生的思考,其他学生也就随波逐流,不再思考,人云亦云了。所以,提问后的“留白”在品德课上十分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激感,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开拓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

二、活动设计中的“留白”

我们都知道,道德根本上是从生活中产生出来,又存在于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因此,道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在品德课上创设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活动已成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直接获得经验,直接获得体验,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道德教育通过内化,自然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再回归到日常活动中。为此,品德课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的经历,感悟活动氛围中的道德教育。作为品德教师,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注意“留白”,适当的留白才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悟,才能更好地获得教育。

例如,教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六单元“怎样做好事”的主题一《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平凡的、不起眼的好事,让学生懂得只要对社会有利、对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懂得身边有很多自己能做的好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和感悟。二年级的学生活泼、热情,最喜欢做好事,却只知道扶老奶奶过马路,帮助小弟弟、小妹妹这类好事。在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完老师布置的问题“能做的好事在哪里”后,纷纷表达自己的“高见”。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老师不要否定学生的想法,要肯定他们的回答,因为这是他们已经具有的经验。

然后,老师不妨借机故意打翻讲台上的粉笔盒,并掉下几根在地上,还表现出手忙脚乱的状态。靠近讲台的学生马上帮老师捡起粉笔以及收拾好讲台上的粉笔盒。老师适时对这些孩子进行表扬,肯定他们做的好事。然后挑选几位同学巡视班级一圈,让他们也找点好事来做一做。有同学会整理未摆放好的扫帚,有同学会擦擦窗户的玻璃,有同学会捡起地上的小纸屑,有同学还会把桌子摆整齐,也有同学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干什么才好。坐在座位上的其他同学会好奇地看着这些同学的表现,也有的想参与其中。老师可以乘机提问学生,他们做的是否为好事?为什么?同时老师就要注意留白时间,让学生去慢慢感悟“身边的小事,对人有利就是好事”,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到教育去改变自己原有的思想。这时,结合课文的“小明帮妈妈扔垃圾”插图设计,老师再次提问“能做的好事在哪里”,学生又会有另一番答案,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情境体验后的“留白”

在品德课堂上,老师不再是灌输者、传道者的角色,我们把德育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进行道德实践,经历道德体验,进而把体验内化为个人品质,在小事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触及心灵的体验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因此,品德老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情境生活中怎么说、怎么做和怎么想,也就是说必须要有足够的留白空间。

例如,教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的主题三“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中的《怎样才是美》,为了建立与六年级学生相适合的健康审美观,同时让学生懂得外表美与心灵美相统一的重要性,老师创设了两个情境。情境一,请几位同学穿着与社会青年一样时髦的衣服,甚至让一位女同学涂了口红和眼影,说着一些时髦的网络用语,扮演相约看电影的情景。情境二,请一位女同学穿着合适的T恤和短裤扮演女儿,帮妈妈在家里整理好房间后,在书桌上看书。让学生评价“情境一中化妆女孩的美,美在哪里”,“情境二中女孩的美,美在哪里”,让学生讨论:“喜欢哪种美?为什么?”抛出这些问题后,让学生置身情境中进行想象。想象能让学生感悟真正的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最后说出自己的所想和今后的做法,健康的审美观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给学生在情境中想象的时间,就是教学中的留白。只有恰如其分地留白,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品德课上给孩子的“留白”空间,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感悟道德教育的时间。掌握好“留白”的艺术,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激感,得到好的教育效果,也可以生成新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教学指导中心)

上一篇:让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下一篇:论多媒体教材中艺术表现对大学生艺术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