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5S的本质诉求

时间:2022-03-19 03:41:02

企业实施5S的本质诉求

文秘站刊登

5S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改善现场、提升员工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因此,在企业的墙壁上,都挂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的横幅大字,有的企业上班前5分钟5S,下班前10分钟5S,推行的有声有色。但经过交流与细细观察,很多企业的5S活动蜕变成“大扫除”活动,同时实施5S活动成为企业生产之外的工作,有空做做,没空暂缓,难以持久有效推行,最终将5S活动管理边缘化。

有一次去日本TDK在国内的制造基地,制造经理带我去每一个现场参观。现场非常有序:工具清楚标识并分门别类的摆放,原料、半成品、成本、WIP物料等严格区域布置,窗户玻璃一尘不染,灯光设计非常符合人因工程原理,地面明亮而整洁,员工忙碌而有序......。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在一个粉尘(磁粉)加工车间,并没有我想象的尘土飞扬,而是地面干净,设备清洁......回想我去过的国内很多公司(很多是国内一线品牌,涉及汽车制造、白色家电等公司),虽然墙壁上挂有很大很大的5S标语,员工也将5S挂在嘴边,但到现场的状况只能用“混杂”来形容。究其原因,是对5S的本质诉求理解有偏差。

5S来源与日本企业界关于“人与现场”融合的高度总结,也折射出日本企业经营者关于“人与现场”的智慧。

整理,意思是说将要不要分开。但做好这件事情对于中国企业的经营者(尤其是白手起家的民营者)是一种难为的决策。这点可能与中国节约的传统文化有关,当然,日本企业的“整理”倒不是一种败家子行为,而是根据根据自己工作的所需合理安排自己的工具与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场地能力。培养员工一种目的性和经营性很强的“舍取”能力。

整顿,意思是说将要的东西分门别类的摆放。这需要员工养成良好的现场观念。培养员工现场的“规律”能力。

清扫,意思是说将不要的东西清扫出去。培养员工善于发现各种卫生异常,并积极采取行动的行为。培养员工现场的“自发”能力。

清洁,意思是保持整顿、清扫的有序的状态,这点非常挑战员工持续性。让员工天天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与不卫生、混乱的现场绝别。主要培养员工现场的“自率”能力。

修养,意思是当员工天天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后,员工自然爱护自己的现场,并逐渐成为员工的一种良好习惯。最终培养成为员工的一种“自动”能力。

从5S的大概来看,它是逐步推进,逐步升华,最终为提升员工自动自发能力。从现场的管理开始,结合人的行为,最终培养到员工——企业之根本——身上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发挥其效果,实现现场管理5S的有效与持久性,最终提升企业经营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所以,5S的基本工作面应该是放在员工工作上,很多公司将5S执行面放在企业的现场而忽略员工在现场行为中的感知,将5S转化为清扫活动显然是背离其本质诉求,进而造成5S出现“推一下动一下”的被动局面,要取得预计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因此,总结实施5S,也是“始于人,终与人”的工作。

上一篇:教育管理 - 聚焦多元 关注边缘 下一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