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沟通技巧效果分析

时间:2022-03-18 07:28:36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沟通技巧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良好的沟通理念以创造显著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输液的240例患儿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2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上加强语言沟通技巧,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输液时进行施行的语言沟通技巧不但有利于护理的正常进行,而且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交流;护理;沟通

未满14周岁的孩子和婴儿是儿科疾病的高发人群,且还没有较高的理解表达能力。门诊输液室患儿较多,在护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此时护患沟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沟通是治疗信息传递的载体,也是良好护患关系的保障[1]。所以良好的沟通有利于促进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在加强护患沟通护理方面我院输液室显著成效,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输液的24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孩70例,女孩50例,年龄1~12岁,平婚年龄6岁;观察组中男孩75例,女孩45例,年龄0.4~13岁,平均年龄6.9岁。将患儿的性别、年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有药物、找到静脉通道、照顾好患儿和家属的情绪、满意回复家属提的出的问题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大沟通力度,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具体方法如下:

1.2.1接待患者时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积极的沟通,热情的接待,向他们介绍自己、介绍医院,让他们适应医院环境。刚开始进入医院患儿家属都会很急切,护士缓解患儿父母焦急和紧张情绪。患儿在听到其他孩子哭闹以及打针时都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闹,会使静脉通道的建立产生困难,并且患儿家属也会产生焦急情绪。此时护士可通过抚摸、利用玩具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1.2.2找到静脉通道是静脉输液的关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来说通道的部位不同,比如2岁以上和2岁以下患儿就具有差异。护士应该尽量做到一次扎针成功,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属满意度。

1.2.3语言拥有其独特魅力,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语言沟通。患儿和陪伴他们的父母情绪在就医时比较脆弱,需要鼓励,护士要对首先对家属进行安慰,可以对孩子的父母说这样的话:"疾病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磨练,在以后面对困难时他们会更加坚强勇敢!"赞美与沟通拉近了医患关系,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使治疗顺利。以此家属才会积极配合治疗。家属由于不了解疾病,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所以护士应该对不同的家庭进行不同的讲解。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给予容易理解的解释;对于高文化水平的家庭,可以运用专业术语,尽量做到让每一位父母明白了解疾病,加强配合。

1.2.4沟通不仅有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也非常重要。比如肢体语言就非常重要,超过一半的沟通方式为肢体语言。护士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完善自我的形象。因为,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这不仅是素养的体现,也可以促进与患者的关系。抚摸可以使患儿减少哭闹,降低对环境的陌生感,有利于治疗的进行。护士要懂得理解对方的感受,既要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比孩子更痛苦的感受,也要鼓励他们坚强。对于患儿,护士也要懂得从内心深处鼓励他们,使他们尽快康复。

1.2.5与家长的沟通每位家长都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而焦虑万分,渴望药到病除,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我们要怀着同情心,向他们解释,任何病症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可以用 "一定想尽办法让您的宝宝康复"等语言来弱化家长的焦虑和不安。其次,要尽可能与家长进行预见性的交流,比如,对于发热的患儿,在输液前就应向其家长说明在输液过程中,孩子的体温可能还会升高,请你多留意并及时告诉我们。又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能出现腹痛、呕吐;阿托品类药物可能出现面色潮红;钾盐可能出现输液部位疼痛等,即使真的发生上述情况,由于有言在先,他们也会表示理解和积极配合治疗。心理学家证实,处理预见性事件比处理突发性事件所面临的压力会减少,而对成功的信任度却明显增强。

2 结果

观察、对照两组护理结果的对比。无论从满意度还是投诉率来说,观察组都有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沟通在儿科护理中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护理基础。正确的沟通方法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2]。所以说,护士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积极运用到工作中,医院形象才能更深入人心。通过观察组患儿护理前后顺应性可以看出,沟通能使患儿尽快的适应陌生环境,缓解不安情绪,使治疗更加顺利,同时父母的焦急担忧也得到了减轻[3]。很多时候父母们的不满意情绪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因此积极地和父母们进行沟通交流特别重要,使患儿父母能够及时正确理智的对待,情绪得到缓解从而能够有效的配合护理,使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4-6]。由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得出总结,沟通在护理过程中必不可少,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可以促进医护人员和家属患者之间的关系[7-8],减轻了父母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和负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提高护理效果,所以说良好的沟通理念创造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海微.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1):86.

[2]邱梅,张华.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26):5485-5486..

[3]廖莉苹.门诊输液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4,3:237.

[4]谭敏.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沟通技巧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1(4):1446-1447.

[5]谈谈门诊护士的语言修养问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143-144.

[6]周丽华.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104-105.

[7]小儿门诊输液室护患交流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822-1822.

[8]黄梅,杨永红.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107-108.编辑/苏小梅

上一篇: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下一篇: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