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护理发展中护士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3-18 03:18:51

基层护理发展中护士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 要 基层医院 护士 现状分析 对策

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短缺:重“医”轻“护”的社会观念问题致使护理专业人员短缺。①社会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直存有重医轻护的偏见使得护理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被人们忽视。②在医院患者只认同医生不认同护士大多数人不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看不到护士存在的价值为护士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护理专业也在不断升华医院管理者对护理事业不重视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护理工作思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护士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内涵不断延伸而护士编制却未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双休日、公休假等也无形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高素质护理人才短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护士文化知识和医疗技术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高新技术和高水平的人才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人才素质低在编护士不足%本科学历人员寥寥无几短缺的人员由招聘护士补充占到6%以上致使现有的护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下降不能适应当前护理事业发展的需求。

护士学习主动性不高“三基”知识缺乏: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士的工作观念没有转变仍停留在被动地执行医嘱机械地完成注射、输液等治疗性护理她们认为护士是从属地位只要能测体温、打好针就能胜任护理工作对主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钻研业务、更新知识的需求不强造成“三基”知识缺乏病情观察不及时各种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不高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不能预见潜在性护理问题的发生。

解决问题的对策

加速护士角色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不再是单纯执行医嘱机械的操作而是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具有诊断和处理人们现有的、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能力。因此护士应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解决基层护士短缺的问题:在基层大多数医院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1∶.的床护比例标准。随着医疗指标的变化治疗、护理数量增加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其结果导致了护士劳动负荷加重轮班、夜班等专业的特殊性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处于紧张、疲惫状态使原本薄弱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工作流于形式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因此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保证护理人员编制达到1∶.的床护比例;其次在保证临床一线护士人数基础上合理安排班次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劳逸结合;第三医院应改革后勤支持系统使后勤围绕一线工作使护士从一些非专业性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增加和病人接触交流的时间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完善知识结构:为了适应新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都要有相应转变。首先医院应改变用人机制中专层次已明显不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应加大引进护理专业大专、大学层次比例;其次是加强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增加护士外出学习的机会为护士提供一个和外界交流、吸收新知识的平台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只有不断改进就医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增加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使护理事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新护士长适用管理技巧 下一篇:护理工作中的美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