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式“恐慌”

时间:2022-03-18 02:39:19

2005年的场景几乎全和复杂有关,而且让人目不暇接:Google、百度通过资本手段将自己的价值观迅速变成了美元;热钱涌向中国,自信随之而来;Web2.0和Skype作为技术新名词一夜之间红遍全球;微软、雅虎、盛大这样的老标兵开始反思与调整……

如果站在终点回望起点,我们会发现,整个复杂多变的2005年也并非只是平淡开场、喧哗收场,那些变化也并非无迹可循。

“在手握大笔现金、曾经极具侵略性的微软面前,你要么妥协、要么避让、要么就去找律师见法官。”

“一个面向服务的时代已经出现在大家眼前。从这个角度看,微软式‘恐慌’其实也是软件业共同面临的话题。”

弥漫在软件业标兵微软周围的“恐慌”情绪,似乎出现得有些突然。仅仅在一年之前,软件业内的大多数人还沉醉在Oracle以103亿美元的高价结束收购仁科一案、赛门铁克紧接着又用135亿美元买来Veritas等等巨额并购消息所带来的刺激中。大家都习惯性地把这些消息归入了软件业内的剧烈重组动荡,得出的结论往往也限于“只有大鱼才成生存”之类。而这些对微软这样的庞然大物而言,几乎就不是个问题。

甚至,微软当时只是花了一小笔钱把生产反间谍软件的Giant公司纳入旗下,但轰动效应就已经毫不逊色。人们仍然习惯性地对微软恐惧。在手握大笔现金的微软面前,你要么妥协、要么避让、要么就去找律师见法官。“以前,所有软件公司都害怕微软。”曾经为Sun效力了二十多年的玛吉・芭亚这样感慨道。

不过玛吉的话锋一转,她说,微软现在正越来越对别人感到恐惧。“微软创造的是什么?是让所有人在使用同样一种软件,同样一种平台。随着信息产业环境的高度异构化,将来很难再出现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的空白机会,市场上也很难再出现像微软那样能够垄断操作系统的企业。”

软件业的面貌正在慢慢改变,盖茨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近几年中,微软已经持续不断地修正自己,向Linux、开源社区、各国政府、与自己对簿公堂的竞争对手等等势力进行了温柔化的妥协行动,付出大笔和解费试图换来和谐的生态环境。随着微软的攻防转换逐渐步入尾声,盖茨忽然发现,和那些商业社会中的现实元素相比,源自互联网,以Google的崛起为代表的、正汹涌袭来的Web服务大潮才是他最该戒备和重兵布防的。微软是该拿出些实际行动了。

盖茨有些慌。这从微软大肆渲染李开复跳槽一案和迅速进行公司机构重组一事中就能明显察觉到。能够提供网络新应用的老对手本来就已足够强大,新对手又数量众多,目标分散,而且成长势头异常凶猛。实际上,Google、雅虎、美国在线、SalesForce等公司早就开始提供各自的新型网络应用程序。虽然微软很快就拿出了Windows Live计划,专门开发这类网络应用软件,但“和竞争对手相比,微软在开发和推出新服务的速度上明显落后了。”

有分析师认为,这是微软自.NET之后的又一次战略转变,也标志着软件业向服务业转变的开始。至此,只用了一年的时间,那个曾经锋芒毕露、总以意气风发的强势姿态示人的微软,几乎已经彻底消失不见。

能够预见的场景是,新势力背后的全新思维所带来的冲击,不仅会让软件业旧有的业务模式受到威胁,而且几乎还会把Web服务的传统概念彻底改写,一个面向服务的时代已经出现在大家眼前。从这个角度看,微软式“恐慌”其实也是软件业共同面临的话题。为了迎合“服务时代”的需求,你可以像Google那样提供新的网络应用服务,或者像微软和Sun那样换用新模式转化自己的核心优势,或者像IBM那样站在背后,为企业向“服务时代”的转型提供全套构架服务。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多极化的趋势在所难免,微软所“恐慌”的也许还包括其往日的标兵地位吧。

上一篇:成功的品牌效应 下一篇:殷一民的海外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