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唐代装饰纹样

时间:2022-03-18 05:32:55

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唐代装饰纹样

[摘要] 在唐朝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唐纹样也成为了中国装饰纹样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有卷草纹、宝相花纹以及牡丹纹等。纹样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传递历史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介质,在景观设计中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为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也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景观设计 纹样 唐装饰纹样

一、唐代的典型装饰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作为中国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不可忽视艺术文化价值。在唐朝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唐纹样也成为了中国装饰纹样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其造型与特点摆脱了传统的淳朴风格,取而代之的是造型饱满丰富、优美多姿的艺术形态。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有卷草纹、宝相花纹以及牡丹纹等。

(一)卷草纹

卷草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有生机勃勃,祥云之气之意。在造型上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为主要元素,吸收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经过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而形成二方连续图案。因其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又因其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早在原始彩陶饰中就已经出现,商周时期呈现不规则S形,到战国铜饰上的卷草纹呈对称状,再到秦汉时期具有S形骨架的卷草纹,但直到魏晋时期才确定了卷草纹的基本样式并有了叶茎之分。自唐代开始,在纹样的取材上开始以植物为主,卷草纹被大量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逐渐盛行起来。

(二)宝相花纹

宝相花又名宝仙花、宝花花。因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象闪闪发光的宝珠,加以多层次退晕色,显得富丽、珍贵,故名“宝相花”。最初是由佛教中象征圣洁吉祥的莲花演变而来的,在装饰方面上也多用于佛教的装饰纹样当中。在南北朝时期莲花纹饰就已经被大量的运用于石窟装饰艺术当中,到隋唐时期,宝相花纹在开放包容思想的影响下逐渐丰富发展起来,成为了唐代佛教装饰纹样的典型代表。

从花形看,宝相花除了莲花,还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层次的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经过艺术加工,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纹样,由于宝相花有着庄重、富贵、高洁、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更加能迎合与反应在繁荣昌盛的唐朝人们的思想与审美观念。

(三)牡丹纹

唐代以来,经济逐渐发达,人们的审美开始以饱满、丰腴作为美评价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以雍容华贵著称的牡丹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牡丹在装饰纹样的使用上也更加广泛,牡丹纹也开始作为一种典型的装饰纹样出现在工艺品当中,并且在头饰、服装以及其它装饰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牡丹纹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唐代装饰纹样的典范。

二、唐代装饰纹样的造型与艺术特征

唐代经济发达,手工艺技术也更加精湛。唐代的纹样在继承传统纹样的基础上,改变了以动物纹为主要题材的状态,开始以植物纹为主要题材;在风格上也摒弃了淳朴的风格,取而代之的是饱满、丰富的形态。

(一)装饰题材丰富多样

唐以前的装饰纹样在以动物纹为主,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交流的发展,非中原地区的纹样逐渐传入中原地区,这些异族文化在大唐“兼容并蓄”的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影响并渗透到唐代的装饰纹样当中。唐纹样改变了以往单一、淳朴的风格,丰富多样的植物花卉纹样成为唐装饰纹样的主流,魏晋时期的忍冬纹几乎消失,牡丹、葡萄、莲花、石榴、等植物被大量使用。其中,以莲花为主体独具特色的宝相花纹样,风格独特的卷草,以及由其衍生出的百花卷草、自由卷草、牡丹卷草、藤蔓卷草等纹样。

(二)饱满丰富的艺术形态

“在文化学的层面上,装饰是文化的产物,亦是文化的一种艺术存在形式”。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文化与纹样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纹样的发展,纹样反映社会文化。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思想文化及其特色所在。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纹样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同时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状态与理念的良好途径。因此,无论是从具象还是抽象的角度出发,装饰纹样都具有某种特殊的象征意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信仰、以及思想观念。例如原始社会的几何纹纹饰,商周至汉魏六朝时期人们运用动物纹表达对于天和神的崇拜与信仰等等。

隋唐以后,尤其是唐代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对于美的评价标准有所改变,反映在装饰纹样的发展上,丰富、圆润、柔美的曲线造型成为主要风格,装饰纹样造型婉转、流畅。例如以S形环绕的卷草纹、以莲花为主体与其它植物相融合的宝相花纹以及象征富贵、华丽的牡丹纹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从历史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而言,纹样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传承,同样也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装饰,而是景观设计中传递城市特色文化的主心骨。一个具有个性,有深刻内涵的作品需要某种特殊的媒介来体现,而纹样就恰如其分的充当了这一角色。通过纹样在景观设计中的使用,形成富有内涵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的作品。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造型元素有深厚的渊源。传统纹样作为古代艺术的结晶,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纹样是景观的点睛之处。纹样虽然只是作为细部装饰出现在设计当中,但设计的细部是体现设计作品内在的重要方面,传达作品的思想与内涵,表现作品的特点。

纹样是经过长期的积淀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深刻内涵的缩影,具有很强的时代代表性。因此,在特定的景观艺术中使用相应的纹样不仅可独树一帜,更是塑造富有内涵的文化景观的很好的途径。此外,将纹样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当中,不仅能够满足景观设计的装饰功能,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的传承。

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道路上,城市的景观设计必须增加自己的特色才能避免被同化的命运。其中,纹样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传递历史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介质,在景观设计中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为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也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元《唐代佛教植物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文物世界》,2010.6

2.蒋赏《浅探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当代艺术》,2007年04期

3.王婧怡,包铭新《宝相花纹样小考》,《山东纺织经济》,2009年06期

4.徐晓菁《浅谈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美与时代(中)》 2012年04期

5.张茜《唐朝植物纹样应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 2010年

6.负文仙《唐纹样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5

作者简介

詹秦川(1964-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环境艺术设计。

宋玉兰(1988- ),女,山西原平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上一篇:朱熹的工夫论 下一篇:在孤独中寻求生命的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