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

时间:2022-03-17 11:49:43

浅析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

摘 要:教育公平视角下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创新是教育改革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教育公平的科学内涵及教育信息化意义,着重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内部教育的公平与不公,并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以此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 区域教育 信息化 发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20-0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它对于衡量我国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教育公平视角下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创新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教育改革及发展的纲要中指出,公平教育要能够惠及全民,这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因此,在教育公平视角下,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区域教育的信息化,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水平。

1 教育公平的意义

教育公平对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指人们均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及教育成果。随着时代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这是由于教育公平有着社会的、时代的、现实的及历史的背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公平逐渐成为人们发展最为本质的要求;从法律及政治的角度来分析,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的机会均等。但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以及东西部、中西部之间的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经济发展不均衡。这种客观方面导致的不均衡致使人们所接受的教育先天不均衡,严重制约了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公平的意义就在于缩小、甚至是消除这些不均衡,推动社会每个个体的发展。

(2)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常被人们看做是实现社会公平最有利的工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现今是一个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教育能够成就未来的社会,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仍需要通过公平的方式和思想构建和谐的教育,扩大并优化教育的资源,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使人们能够共同分享教育改革及发展带来的成果。

(3)教育公平对于改善民生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虽然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教育公平,使其整体水平和状况能够平衡。但由于公共教育的资源在学校、区域以及城乡等之间的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仍存在难以满足弱势群体受教育的诉求,对其的补偿和扶持力度不够等不公平的现象。这些现象给政府部门以及教育部门都带来了难题,增加了社会公众心理压力。我国要不断扩大教育,满足更多人教育的需求,就要将教育当做是民生问题来解决,并坚持将促进教育公平当做是国家基本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政策来执行[1]。

2 教育信息视野下的教育公平

不论是哪个国家及社会,不断发展的教育公平均是其历史的进程。当前我国教育信息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宏观方面的一些问题大致相似。但在微观方面,如物质条件、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来说,教育的信息化仍是推进教育公平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2]。

2.1 教育信息视野下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由国家和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和规划的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智能化的教育技术,根本在于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化不仅具备教育的属性,而且还具备技术的作用。从教育属性方面来说,教育信息化具备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以及交互性等特征;而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教育信息化具备网络化、多媒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等特征;本质上教育信息化仅是信息化的教育,除了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教育环境的虚拟化以及教材的多媒体化外,还能够引发教学观念、教育思维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变革[3]。

2.2 教育信息视野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的作用

教育的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能够科学合理的分配教育的资源、分享教育的信息扩展资源使用的范围,能够初级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加获取知识的途径,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公平。

2.2.1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内部公平的促进作用

(1)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教育教学的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政府拥有较大的管理权利,对学校的管控过于严密,阻碍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原先垂直型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渐向水平及双向交互跨越[4]。除此之外,学校校本的管理模式也逐渐走向成熟,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教学管理更加强调和注重教学的民主与高效。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处于非对等的关系,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进一步转变了教育知识传播的方式,教师与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家庭因素、知识程度与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教育信息化视野下,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构建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互助,进而促进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2.2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外部公平的促进作用

教育信息视野下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教育与社会各行各业的交流与合作,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其改革和发展需得到其他行业和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教育信息化还能促进城乡、区域与学校等的协同能力,对于减弱或消除城乡、区域与学校之间因经济、历史等造成的教育水平差距,进而提升我国综合素质水平[5]。

3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3.1 加强信息化建设

教育公平视角下,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确保教育公平最为重要的物质条件。只有不断缩短学校、城乡信息化设施存在的差异,才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这也是推动我国城乡教育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契机。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需把3G技术、IPV6、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支撑体系,并以此来推进学校、城域网信息化设施的升级和改造,进而确保基础设施能够达到资源、服务以及网络全覆盖的一体化教育发展需求[6]。与此同时,还需为各个教育部门及学校提供一套开放、稳定、高度、安全、智能化的服务,与城市的信息化接轨,确保城域网网络的互通互联。

3.2 优化教育信息资源

教育公平视角下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确保人人都能够利用、享有和贡献,才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优化教育信息资源,可以从经费的支持和政策的制定、保障等方面入手,将各类、各级的信息数据及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育的科学管理,并形成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的教育资源体系,达到教育资源共享、数据融合的目的。在优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同时,还需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进去,将优秀教师的一些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名师讲堂等。同时,还应为人们提供一些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或是学前、社区以及继续教育等,满足不同人们对各种类型学习的需求,形成开放、积极学习的文化氛围,推动文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3.3 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建设

教育公平视角下,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的建设,能够推动教育的公平,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加快信息化公共服务的建设,需以城市基础信息设施及网络为依托,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人才成长的规律、学习型城市的教育需求的公共信息化服务体系。此外,还需打破原先部门之间的界限,推动建设思路从业务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同时根据职能及用户的群体,构建一个经济实用、性能可靠以及技术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依托现成的集成应用系统,建立综合查询中心,为部门提供统计服务及数据查阅,为教师、学生及教师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并建立一个包括在线辅导、网上培训以及咨询服务等实时的应用服务。

3.4 加强信息化应用建设

教育公平视角下,还应把育人作为立足的根本,加强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多层次、开放型的教育技术培训机制,将培养与提升融为一体。通过将教育的信息化应用的建设不仅能够培养学校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的技术水平,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及培训的整合,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积极探索并改革信息化教育与教学,将多媒体、电子书包以及虚拟课堂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同时,还应积极研究多往融合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的模式,并通过数字电视、互联网、卫星以及移动通讯等途径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朝着均衡、公平及优质的方向发展。(3)加强师生信息的素养,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开展教育技术应用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性,提升其教学的水平。同时,还应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培养学生合作、自主与探究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4)建立健全教育教学中信息化应用的评定指标,包括学校信息化的设备、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信息化等方面。同时,还应做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估工作,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建设力度,推动城乡、区域及学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能否得以持续、和谐的发展,会对教育公平造成影响。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优化教育信息的资源和结构,统筹规划,推动区域教育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才能达到现代化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春良.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3):43-45.

[2] 杨彦军,郭绍青.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引领团队的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8):91-93.

[3] 张曼.教育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政策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3,10(2):156-157.

[4] 孙梅,邵伯乐.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理论与实践,2012,27(3):3-4.

[5] 王亮.公平视角下如何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学园,2013,11(5):35-37.

[6] 郑建.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13)65-67.

上一篇:课改理念下普通高色办学的思考与行动 下一篇:资本化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