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2-03-17 10:51:17

浅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摘要】 切实、全面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各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高职院校应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入手,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我院招收的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热情,亟待提高整体素质。我们只有将素质教育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把学生塑造成合格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高职学生素质教育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C1211002

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相结合复合性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对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应做到教育质量和综合素质并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只有将素质教育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把学生塑造成合格的有用人才。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大体可分为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方面。基本素质是指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应具备的水平与能力,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专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就业技能素质等。基本素质是专业素质的内在基础,而专业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外在表现。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分析

从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表现及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所反映出的能力和素质,大学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专业技术能力及较强事业心、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较高者,但还有一部分与高校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去甚远者也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明确的思想目标

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热情,做事不扎实,作风不踏实,“一屋不愿扫,天下扫不了”。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和上一代相比要优越得多,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吃苦,过于迁就他们,使许多孩子害怕困难,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缺乏自信心。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思想在学生中时有出现,金钱至上、待遇第一的就业观念不一而足。不少学生把工资待遇作为选择就业单位的首要标准,错误的认为工资高、福利好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学生大多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和就业单位是否符合自身发展的冷静思考,更缺乏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勇气和信心以及崇高的爱国热情。

(二)创新能力素质不强

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局限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欲望;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

(三)心理素质差

自制能力较弱,做事缺乏恒心,总是自己约束不住自己,抵抗诱惑的能力较弱,做事往往是半途而废,缺乏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对自己的优势与弱点认识不足,对自己没有信心,感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和学业担忧,做事犹豫,愿意做不太复杂的工作,对事物理解有偏颇现象。

(四)文化底蕴差

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文化知识的重视及掌握程度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少学生给自己定位的就是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把专业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各种技能鉴定证书一大堆,但除专业书籍外没看过几本有营养的书,正如于丹所说,“有知识,没文化”。

三、加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社会实践、举办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受到教育,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底蕴。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探索一条使我们的“产品”能够经受住社会检验、得到社会认可的有效途径,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加强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今后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渗透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牢固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塑造并引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追求。譬如:以纪念“一二.九”为主题演讲活动、计算机操作应用设计大赛、“生命之水”黑板报设计大赛、为贫困学子捐助义卖等活动。学生们亲力亲为、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既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又锻炼了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以史为鉴,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倾向性,决定了毕业生进入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必须为高职学生构建“关键职业行为能力”。挖掘、激励和扶持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养成创新性格。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不唯书,不迷信权威,不苛同别人的观点,不受传统意识的束缚,敢于挑战,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优秀品质。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任何一名老师都不应满足于课堂上教给大学生一些内容,而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高职院校要进行创新教学改革。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是指课堂教学等常规教育管理行为之外的一切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目的的业余群体文化。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配合课堂教学,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和校外活动。校园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复合体”,它几乎包括了校园的一切事物,它是师生的价值取向、团结意识、健康心态、行为规范、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方式,不断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格与气质,从而形成理想人格。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又能激励学生的优良校风。充分发挥专刊展览,广播等传播媒介的作用,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积极开展特色鲜明、有很强吸引力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合适的路口可以搞些雕塑,建造伟人、名人、教育学家塑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伟人的精神和力量。

(四)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生在校成长电子档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以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没有档案记录,仅有部分纸质资料。这给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的自我反省和向榜样学习、对比提高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平台给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立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以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为目的,借助于学校网站,自主研发管理平台,对大学生素质成长电子档案进行管理。

电子档案记录着学生在校期间进步成长“经历”,以利于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过程、期间的努力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等。例如学生参加了某个技能大赛、某次演讲比赛,担任了某个职务的学生干部、获得了某个项目的荣誉证书等。将这些记录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等级认证”等六个大类,在学院团委成立素质拓展部,负责为学生分门别类的添加“经历”,再由教师负责审核。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账号,可以登录查看自己成长的每一步,为每条记录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反思。这些电子档案相当于学生大学期间的详细个人履历,是对那些不断要求进步、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学生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莫大的鞭策。

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理想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群体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交际、表达、心理素质及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适应国际交往和对外开放,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德意志哲辨思维的影响 下一篇: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