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声训初探

时间:2022-03-17 09:43:12

摘 要:《本草纲目》中使用了566条声训推求本草名物命名之源,相较东汉刘熙的《释名》,其遵循更严格的音韵标准,注重训释词和被释词的字形关系,大量使用说解式声训,广泛使用新型的义化声训,最具特色。

关键词:本草;释名;声训;推源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06-02

《本草纲目》(下文省作《本草》)是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一部医学巨作,其价值涉及医学、文献学、训诂学、音韵学等领域,对后世影响颇大。从训诂学角度看,《本草》设“释名”一章目显然是受刘熙《释名》影响,把研究语言学的方法转用在本草学上,“标正名为刚,附释名为目”以“正始”的释名部分集中体现了其语言学观点。“李时珍在探索药物得名时,几乎采用了训诂学史上所有的语源学方法”①,而声训正是数量最多的推求词义的方法,亦是其最具特色之处。

“声训是以音同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语源的一种方法。”②这种方法在东汉后迅速衰落,其精髓逐渐不为人知。且医书中的声训语料本来就很少,《本草》之前仅杨上善和王冰等人的医学著作中有少量条目。而据本文蒐集所得,《本草》中以词为单位出现的声训有566条(包含47条双音节词,9条一词两训、1条一词三训和1条重复条目各记作1条)之多。这不仅是医药文献训诂之最,也是声训衰微时期使用声训作为主要训诂方法的代表性著作,其特点值得深入研究,其成就值得借鉴。

一、声韵标准更加严格

关于声训的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声韵标准学者们历来有不同说法,而本文在收集声训的过程中根据声训的形式和音同音近双重标准,遵循“从严不从宽”的态度。

《本草》书问世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此时上古音的研究尚未兴起,可以确定的说李时珍衡量音同音近的标准定不是根据上古音系统。从《本草》中的反切、直音和读若等注音所反映的音韵情况看,选取中古音,以《广韵》的声韵系统作为标准,来衡量所收集到的566条③声训的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声韵关系,最切合李时珍声训音韵标准的实际。据本文统计,《本草》中具有双声关系的声训有409条,约占声训总数的77%,具有叠韵关系的声训有444条,约占声训总数的83.4%,而刘熙《释名》的相应同比分别为59.6%和67.8%④;同时具有双声叠韵关系的声训有354条,约占声训总数的66.5%,刘熙《释名》的同比为41.9%,如果不考虑《本草》引《释名》42条⑤声训的情况,《本草》中同时具有双声叠韵关系的声训327条,占声训总数的三分之二,其比例更高。由此可见《本草》坚持了更为严格的声韵标准。

二、注重被释词和训释词的声符关系

声训是以语音为线索来训释词义,推寻语源,本来与字形无关。但“由于人们创造文字用来记录语言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具有相同表音部件的字来记录语言中读音相同、相近的词,而一部分读音相同相近的词意义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从而使构成声训关系的训释词和被训词的字形关系也显得多种多样。”⑥《本草》532组对应被释词与训释词的形体关系,分为子母式和母子式、同声符式、同义符式和无关系四种,相对比刘熙《释名》而言,同字相训的形式已经不再出现。其中子母式和母子式、同声符式都以声符为关键,展示训释词与被释词的形体关系;同义符式仅有2例,无关系的有134组,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一)子母式和母子式

1、液—夜: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滂也。《水部·露水》

2、茅—矛:茅叶如矛,故谓之茅。其根牵连,故谓之茹。《草部·白茅》

3、蒿—高:蒿,草之高者也。《草部·青蒿》

以上为母释子例,以下子释母例:

1、胡—糊:胡者,糊也,和脂以糊面也。《金石部·粉锡》

2、连—莲:其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故名。《草部·连翘》

3、唐—糖:马食之如糖如饭,故名马唐、马饭。《草部·莸》

从统计的结果看,以母释子的声训有217条,占所有声训条目的40.9%,而以子释母的声训仅有13条,占所有声训条目的2.4%。根据两种形式之间如此大的数量差距,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作者认识到形声字一般是晚于独体字产生的,相应的这些词的命名也应该是根据本已存在的“声符”而造新字。

(二)同声符

1、鶠—偃∶雄凤雌凰,亦曰瑞鶠。鶠者,百鸟偃伏也。《禽部·凤凰》

2、鹰—膺∶鹰以膺击,故谓之鹰。其顶有毛角,故曰角鹰。其性爽猛,故曰鷞鸠。《禽部·鹰》

3、鹗—愕:鹗状可愕,故谓之鹗。《禽部·鳄》

从统计的结果看,同声符的字相训,共有166组,占声训总数的31.2%。联绵词方面,李时珍的同样注意字形上的关系,在训释词和被释词的对应上,两个字都具有形体上关系的有35条,其中一个字有关系的有10条,两个字都没关系的仅1条,如:

螵蛸——飘绡 蛱蝶——夹枼 芎藭——穹穷 芍药——绰约

芙蓉——敷容 葳蕤——威緌 蟕蠵——兹夷

更引人注意的是,李时珍在使用直音法注音时也倾向于选择和被注音字具有声符关系的字来注音,而且所占比例还很大,如:

蝼音娄《土部·蚯蚓泥》 镴音腊《金石部·锡》 咸音减《石部·卤咸》

芍音杓《草部·芍药》 藫音覃《草部·陟厘》 祘音蒜《菜部·蒜》

宋代王圣美的“右文说”是让学者们注重意义相通相近词语之间字形关系的直接理论源头;王安石、陆佃师弟的“字说”造成的以会意解字的扩大化,客观上也促进学者们对于“声符表义”的利用。这点从《本草》释名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如此,李时珍还排比相同声符的字,以揭示其意义的相通规律,也积极对声符表义进行总结,如“矿,粗恶也。五金皆有粗石衔之,故名……犬之恶者,亦曰犷。”《金石·铜矿石》此条例很明显的给我们提供了一组意义相通的几个词语,声符“广”含有核义素“粗恶”义;“凡物黑色谓之卢。”《草部·漏卢》也理解汉字的一条规律的总结。

综合来看,以声符为关键的字形关系,包括A、B两大类,共有396条,约占声训总数的74.4%,其背后隐藏着被释词与训释词之间的音义关系,形体的关系只是音近义通的外化而已。李时珍一边使用声训推源,一边利用声符表义和对形声字的分析,来选取训释词来训解被释词,客观上促进了声训和“右文”两种推源方法的合流。

三、说解式声训比例增大

对声训条例的分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方法。而陈建初先生在《释名考论》中,将声训体例分为词训式声训与说解式声训两大类,将“无标志类”放在“说解式声训”例中,本文从之。

(一)词训式声训

此类声训指直接用一个单音词(另有少数用双音词)对被释词进行训释,具体形式包括“某,某也”及“某,某某也”两类,共98例,占声训总数的比例非常小,如:墨—晦:墨者,晦也。(《土部·墨》)

以上是单纯的词训式声训,在《本草》中仅25条,约占此类声训的四分之一。在词训式声训中,往往在训释词之后在加上一个申训。申训的目的在于更清楚的限定和阐述训释词的意义,以更好展示被释词的命名之源,这种形式在先秦的正文声训就已出现,如:苏—舒: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草部·苏》)。“苏”释为“舒畅”,那么“行气和血”就是对“舒畅”的进一步的具体解释;芩—黔:《说文》作菳,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草部·黄芩》”)。训“芩”为“黔”,并进一步解释“黔乃黄黑之色也”,是强调“芩”是以其色黄而得名。这类声训在《本草》中有73条,数目远远超过单纯的词训式声训。

(二)说解式声训

与词训式声训不同的是,说解式声训不是直接用一个音同音近的词去训释被训词,而是采取解说陈述的方式,在解说性的语句中包含了与被释词有语音关系的词,这种方式能更直观地说明命名之由,所以在《本草》中李时珍更多的选择了这种方式。在总计532例的声训中,说解式共出现了434次,占总数的81.6%。刘熙《释名》说解式声训仅140条左右,占总声训的10%,这和《本草》的情况刚好相反。《本草》中说解式声训的形式多样,有使用术语和不使用术语之分,如:

艾—乂:艾可乂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乂。《草部·艾》

以上为不使用术语的例子,多达420条,占此类声训的96.8%。相比而言,《本草》中使用训诂术语的例子极少,仅有此14例,使用了“犹(8次,其中引用古书原文4次)”和“之为言(4次,引用古书原文2次)”两个术语。如:蓟—髻:蓟犹髻也。其花入髻也(《草部·大蓟》)。在这一点上,相对于《释名》而言要逊色很多,但术语使用的少,也是其特色之一。

四、义化声训被广泛应用

声训之所以名为声训,即是因为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音近音同关系,但是李时珍却使用了一种新的声训形式,即将选择的训释词义化,但被义化的训释词和被释词有明显的声训关系,本文将这种声训称之为“义化声训”,如:(1)龙—聋(耳亏聪):按许慎《说文》龙字篆文象形。《生肖论》云:龙耳亏聪,故谓之龙。”梵书名那伽。(《鳞部·龙》);(2)枸—狗(犬):道书言千载枸杞,其形如犬,故得枸名。(《木部·枸杞》)。“聋”和“耳亏聪”、“狗”和“犬”的关系一挑明,这两条声训的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确定了。(3)豇——红;■——绛(红):此豆红色居多,荚必双生,故有豇、■■之名。《谷部·■■》。此处豇和红的声训关系十分明显,但是作者说“■■”之名是怎么来的呢,毫无疑问■也是来自“红”(豆红色居多),而■来自“双”(荚必双生),作者将双音节词拆开,分别推求词素语源。如不仔细,则会漏掉这种隐藏较深的新型声训形式。

《本草》使用了566条声训,是这一时期使用声训的代表性训诂学著作。相对于声训史上的训诂名著刘熙的《释名》,《本草》中声训的训释词与被释词的声韵关系更加紧密;受宋代右文说和字说的影响,也更加注重训释词与被释词之间的字形关系,客观上促进了使用声训推源和使用右文关系推源两种方法的合流;李时珍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推求药物的命名之源,所以更多的使用说解式声训,以明确被释词的音义来源,揭示药物得名的角度;还使用了新型的义化声训,是其首创。另外一方面,《本草》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将联绵词分开,用推求语素之源的方法,来解释联绵词就是其最大的缺陷之一,其他的如过分依赖“声符”关系,对一词两源(其中一条使用声训)的训诂也不排斥,也是《本草》训诂的璧中微瑕。这都是研究《本草》声训所要注意的。

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之一(编号:CX2011B206)。

注释:

①殷寄明.语源学概论,P65.

②王力.同源字典,P10.

③不包括联绵词在内,共整理出相对应的被释词与训释词532组字,不计42条双音节词和1条重复条目,一词两训记作2两条,一词三训记作3条。

④根据陈建初《释名考论》统计结果计算,包括23条同字为训的情况。

⑤以中古音作为标准,此42条声训中具有双声关系的有32条,叠韵关系的30条,双声叠韵都符合的有27条。

⑥朱惠仙.构成声训的训释词和被训词关系的考察.

上一篇:浅谈促进少儿音乐素质提高的途径 下一篇: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