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看不起自己的学校?

时间:2022-03-17 04:28:57

中国人为何看不起自己的学校?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美国哈佛大学签订一份金额为1500万美元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引发了网络热议。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

有人认为潘石屹此举是为SOHO中国储备人才,也有人认为,潘石屹将以捐赠人的身份为他的儿子将来入读哈佛大学“买门票”。归根到底就是看不上国内的高校。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自孔子去世后,或者再近些,随着民国学者们的相继离世,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少之又少,中国的学术界进入了一个寒冬,而随着拜金主义越来越强势,知识不是力量,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读书无用论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多的“商人”在印证这样一个道理,却再也找不出一个读书出来的大师进行有力的反驳。读书,已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以“分配”的,也不是高校扩招前,学历是一道门槛。如今读书是只读“对我有用”的专业书籍,目的乃是培养所谓的一技之长,是为了就业。于是,广义上说,读书,读技能之外的书籍已无用武之地。也正因此很多人看不起中国的学校,在他们看来“技能之外”的书读多了的人,往往什么都不肯做,整日游手好闲,好高骛远,一点实事都做不了。

与这些市场经济下的急功近利者对应的就是“学院派”和“真正的读书人”,二者常常针锋相对,一个要求立竿见影,一个在乎的是静以修身。然而,即便是这些沉浸在故纸堆里的学者和铁肩担道义的同样也看不起中国的学校。

韩寒的《后会无期》正在热映,这个早已“从良”的学生虽然考试没有得过优,但跑步总是A,如今赛车玩得更是经常获得V。不暂且不论,至少他被当了数年“反教育”的例证,每当有孩子不愿意学习,任你苦口婆心,他只要举出韩寒,你就无可辩驳。然而韩寒反对的是应试教育,却从来没有反对过读书,他看不起中国的学校,是因为不屑于读那些应试书籍,因为小学读的书到中学就没有用了,拼命考,还补习;初中读的书,到了高中没有用了;高中读的书,到了大学没有用了。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公务员,不断的考试,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过去的教育是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如今是“阶段读书”“实用读书”“浅层网络阅读”“消遣娱乐阅读”。你读“一辈子都有用”的书,别人看不见眼前的效益,自然觉得你“无用”,而你意在修身养性,化成天下,自然也就会觉得“主流”的考试读书是“无用”的。

在战火纷飞的民国年代中国也曾产生过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校。那时候的学者大师并不囿于大学校园,朱自清、叶圣陶都曾在中学任教,那时候官员不能干涉教学,教育部要求材,遭到各地教师的抵制,最后只能不了了之,那时候校长礼贤下士,要聘请辜鸿铭为教授,须毕恭毕敬登门拜访。如今呢?前几天,一则厦门大学女副教授发公开信炮轰校长就餐特权的消息在网上热传,厦门大学副教授谢灵这些年不断向校长举报各种问题,但校长“从不回应”,直到这封举报他“开小灶”的公开信被人曝光,他才回应说,接到举报,谢灵的学术论文有造假嫌疑,现在学校正在严查。这场“报复”风波,使得中国学校里搞学术的与搞行政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出来,并不是说外国的大学有多么好,至少从未听说过校长整教授的事件,德国大学被称为“正教授大学”,校长是由教授选出来的,完全是教授的代言人。而在官本位的中国学校里,校长常常以官者自居,高高在上,与教授教师往往“形同陌路”。中国的学校领导热衷于当官,热衷当官的领导喜欢领导一批听话的知识分子,不听话的就要被整,知识分子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在领导不在场或者领导作秀时的口头语。读书,最终成为高级知识分子,在官本位的社会里,依旧会被看不起,再大的学问终究大不过权力。

官员看不上读书人的酸腐,商人瞧不上知识分子的穷横,而学者看不起“唯利是图”的鼠目寸光,中国人看不起中国的学校,背后隐藏的正是读书无用论之争。读书无用论从“绝圣弃智”的道家和“摩顶放踵”的墨家就可见一斑,他们都认为是读书把人变得复杂,人心不古,要是大家都不读书,这个社会就能变好了。

然而我相信,读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最初的天真。真正的读书教育,如同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像星星一样在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孩子,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何会在那里,无关有用与无用,却永恒不朽。

上一篇:“守成”与“微创” 下一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