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成”与“微创”

时间:2022-09-20 07:21:39

有一位老师性格内向,做事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善于复制过去,不善于超越自我和现状。他接手了一个新班级,就利用大量的时间了解班级状况、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前任老师的工作思路、管理风格。他掌握全盘信息以后,开始了对这个班级的教学与管理。他的管理思路,甚至授课风格几乎全部沿袭了上任老师,不曾越雷池一步,班干部也是原班人马,班规也没改变一条。这位老师以为这样做,是尊重了前任老师,也尊重了学生,相信会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喜爱。岂料,事情恰恰相反,不久后,学生就对这位老师失去了信心,由好奇、期盼到失望。

又有一位老师性格开朗,做事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善于超越自我和现状,不善于复制过去。他接手一个新班级,既不调查班级状况、学生动态,也不了解前任老师的工作思路、管理风格。一切按照自己的思路大刀阔斧地做事,按照自己的癖好开展工作,他全盘否定,罢免以前的所有班干部,重新任命,撕毁以前的所有班规,重新另来。这位老师大胆泼辣,不沿袭从前,满以为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是恰恰相反,学生觉得很不适应,对他失去了信心,倒是怀念起原先的老师。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第一位老师?原因就在于这位老师太“守成”。所谓“守成”就是保持前人创下的成就和业绩,不曾有自己的创新,就是墨守成规。“守成”一词出自《诗・大雅・凫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祖考安乐之也。古代君主大有守成者,起初躺在祖宗开创的基业上,维持现状稳步生存还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新问题、新矛盾,守成惯了的君主就会束手无策,没有思路,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制度废弛,国家衰败。看来,只是守成,沿袭过去,没有创新和改革,不但不能发展,反而还会丧失一切。

每一位老师都不可能固守在一个班级里教书,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学期初的教师调动等因素,调到另一个班级带课。面对新班级新面孔、新情况新问题,是做个守成老师,还是做个革新老师,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新任老师在接到新的班级时,学生会有极高的信任度和期望值,期盼这位老师能够传承前任老师的优点,克服前任老师的缺点,矫正不足,平衡自己的心理。比如对班干部的任命存在的不合理性、安排的座位有偏差,等等,对于这些突出的问题,学生都希望新任老师能够关注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矫正。但是,这位老师偏偏是个守成老师,以固守从前,坚定自我为荣耀,他完全按照过去的法度行事,在继承从前的优势上,也沿袭了过去的缺陷和不足,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大动作、大变革。这样,势必引起大部分学生的不满,让他们的希望在瞬间破灭,对老师的信任感消失殆尽。学生一定会心灰意冷,叹息一声:满指望新老师能够明察秋毫,纠正偏差,却是无动于衷,外甥打灯笼――照旧。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第二位老师?因为第二位老师全盘否定了过去,没有仔细分析班情、学情、人情,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这种武断和莽撞的做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感到措手不及,难以适应。学生总是希望新老师能够传承前任老师的优点,克服前任老师的缺点。然而,这位老师,不但割除了前任老师的缺点,还把值得保留的好的一面也割除了。更何况,这位新老师新的工作思路并不一定是十全十美,也许会有更多的缺陷。这就会引起大部分学生的不满,他们一定也会心灰意冷,叹息一声说:满指望新老师能把班级搞得尽善尽美,却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这两位新老师接手新班级的做法大相径庭,都带有极端性,都是很不可取的。

新老师在接手新班级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认为,应该以学生为本,以班级为本,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革故鼎新,批判地继承,既要传承前任老师优胜的一面,又要革新其不足的一面,进行适度的微创新,承上启下,搞好过渡衔接,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容纳自己,以期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微创新妙在“微”上。教师职业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精雕细琢,有润物无声。这些事情都在“微过程”中进行,越是“微”,我们越要用心去做;越是用心,越容易闪现创新的火花。这“微火花”的不断聚合,一定会燎原成思想的火炬,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无论是著名教育家还是我们普通的教师,莫不皆然。一个教师面对一个新班级,什么都是全新的,需要重新认识,从头再来,更要敢于担当,不重复过去的自己,应该有这种微创新的精神,要深入了解,摸清底细,寻找优势,查找不足,寻求创新的突破口。比如,卫生、纪律、学习状态、班干部配置、座位分配,等等,哪项需要改进,哪项需要突破,都是新老师进行微创新的兴趣点。

接手了一个新班级,学生对新老师的讲课风格、授课艺术完全不知,这时候正是自己反思、改变的大好时机,反思过去的教学还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摈弃守成观念,不复制过去的自己,来些微创意识,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换一种“看法”上课,换一种“说法”上课,给学生一分惊喜,给学生一点新鲜。美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新班级学生一定会喜欢你,往后的工作一定会开展得得心应手。

上一篇:“交通规划”全英文课程包建设与实践 下一篇:中国人为何看不起自己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