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注程度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03-17 03:29:58

教师关注程度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摘 要: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新纲要也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其中一点就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儿童,要容忍和尊重儿童的差异,使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充分地发展。因此,教师对幼儿关注程度的多与少,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关注;被忽视幼儿;师生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这次研究中,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教师与幼儿,那么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其实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而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予以关注和正确的指导。对于这次的研究课题,我主要是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教师的关注程度对幼儿有哪些影响。

二、分析

1.学习行为

根据调查分析,我发现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接受、体验学习为主,能进行初步的合作学习,幼儿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喜欢集体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因此,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如在一次手工课上,教师让幼儿做一个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教师在前面示范做了一遍后,就要求小朋友跟着刚才的步骤做手工。在做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有的孩子在教师指导了一遍后,就能够较好地独自完成手工,而有的孩子,教师在一旁亲自辅导,并独自为他示范多次,最后他做出来的手工成品还是比较糟糕。而后面被忽视的幼儿有的做得还可以,有的就比较糟糕。被教师关注次数多的幼儿,在能力上基本都会比教师关注前的能力好,因为幼儿在被教师关注后,他们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方式,教师再对他们的行为予以纠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认知能力

我发现幼儿在美术、手工、数学、语言能力上,受关注幼儿能力高的人数比被忽视幼儿能力高的人数多。因为教师的关注,对那些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会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而且受关注幼儿性格都比较外向,善于和老师交流,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他们都会请求老师给予帮助和指导。被忽视幼儿则相反,因为其性格大都比较内向,又不善于和老师交流,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教师又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从而导致他们在上述能力方面比较薄弱。

三、讨论

1.幼儿的个体差异影响幼儿能力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不是所有受关注幼儿的能力都比被忽视幼儿强,也不是所有被忽视幼儿的能力就比受关注幼儿弱。这就说明,幼儿能力的强和弱,不是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关注程度,这其中也包含了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不同:(1)性别的差异;(2)学习起点的不同――是指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水平等;(3)学习方式的区别;(4)人际交往的特点。因为个体存在很多的不同因素,所以每个个体能力的发展也不同,而教师在培养幼儿能力上,是一个辅助者,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只起到帮助和引导作用。所以影响幼儿发展能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师,二是幼儿的自身发展。

2.教师应适时、适宜地关注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程度应该怎样,才能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和谐发展。我认为,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该适时、适当地给予幼儿关注。过少的关注会让幼儿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下降。而过多地去关注某个幼儿,势必会对这个幼儿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表现好的幼儿,因为他们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让自己出错,让老师在关注他的时候,自己向老师展示的都是自己好的一面,久而久之,教师这样地关注对幼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应当是适时、适宜的,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善待每个幼儿。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程度对幼儿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教师对幼儿关注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幼儿个体、幼儿的性格差异和幼儿人际交往特点。而且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引起教师对幼儿关注的因素也不一样,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会受教学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根据研究资料,教师对幼儿关注程度的多与少,会影响幼儿学习行为的变化、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从研究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当前社会的一些幼儿园还存在一些幼儿人数过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

上一篇:试论如何利用吴文化构建特色的幼儿园课堂 下一篇:e学习,我们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