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成本及收益的研究

时间:2022-03-17 04:39:28

研究生教育成本及收益的研究

【摘要】 文章以向本科毕业生提供理性择业决策的指导信息为目的,以研究生的教育收益问题为主线,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即攻读研究生的收益是否高于成本,什么时候这种收益才能弥补前期教育投入的成本,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通过调查研究来证明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高级耐用的智力消费品投资,是能获得高回报率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教育成本;投资收益率;回收期

一、研究生教育成本及投资收益的研究价值

2008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为缓解就业大学生压力,进一步扩大了2009年度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这就使本已捉襟见肘的研究生教育资源更加紧张,人大、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相继出台了“自费研究生”的收费方案,学费额每年5 000元~12 000元不等。那么,花几万元读研到底值不值, 是选择读研还是就业? 自费读研的成本和收益的研究就显得越发重要了。国内学者也对教育投资问题日益关注,而且已经有一些专门对研究生教育投资收益的研究。其中,孟东军、褚超孚(2004)估算出2003 年本科生、硕士生、MBA、博士生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73 %、72 %、109 %、- 5 %。本文从研究生个人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帮助毕业生判断究竟是就业好,还是读研佳?

二、研究命题的提出

为了将研究生的教育成本与收益问题具体细化,以便有的放矢,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命题。

命题一:攻读研究生的收益是否高于投入成本,即读研值不值的问题。

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困难,导致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来。目前,考研人数早已突破百万,同时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学费改革,减少公费扩大奖学金,研究生在校的教育成本呈上升趋势。另外,研究生供给的增加也加剧了研究生就业的难度,工作难找已不单是本科生问题,许多研究生都忙于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来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研究生学习究竟值不值已是毕业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投入大量的时间考研,同时还要承当屡考不中的考试风险和三年的无工作收入状态,这都是选择读研之路的投入成本。

命题二:如果研究生的收益高于成本,什么时候这种收益才能弥补学习的成本,即投资的回收期问题。

如果命题一得出的结论是读研有益,那么这种“益”什么时候才能被感知,什么时候才能抵销投入的前期成本。如果读研收获的知识是厚积薄发型,即对毕业研究生工作若干年后的收入才有显著贡献,那么读研的投资回收期就可能会比较漫长。但并不是所有研究生家庭都是殷实富裕的,如果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尽早的收回投资现金流无疑对他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命题三: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的比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2007)认为,目前中国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 %~9 %。如果研究生的人力资本投入的收益还比不上物质资本投资收益,那么为什么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呢?所以,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也很有必要来测算一下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

基于此,笔者希望得到:(1)用量化数据来证实研究生的收益高于成本;(2)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回收期数值;(3)研究生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数值,并且该值高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

三、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成本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教育是一种生产活动,是需要考虑投入产出关系的投资行为。由于教育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成本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此仅计算出针对研究生个人的成本,而不考虑政府对教育这种正外部性产品的投入补助。

接受研究生教育服务,必然要用一定的成本费用来换取这项服务的收益。本文将研究生个人教育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考研期间的费用,包括信息查询费、教材和辅导资料费、参加辅导班费、报名费等;二是读研期间的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生活费等。间接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机会成本,即个人因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二是因投资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利息收入、工作经验和晋升机会的损失、风险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风险成本是指在就读研究生期间,由于市场变化和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而承担的风险。比如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吃穿行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所以在进行成本分析时,生活费不予考虑,并忽略个人间接成本的影响。

假定当前一个本科生准备考研,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那么个人投资于研究生教育的成本由考研期间的费用和读研期间的费用组成,成本的净现值用公式表示为:

C: 个人投资于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净现值;C1:考研期间的费用;Tn:硕士研究生第n年的费用(假定每年期初支付费用);i: 贴现率。

1. 考研期间的费用(C1)

研究生考试是一个高门槛的考试,每一个考研的人为了能在考研大军中获胜,不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发生一定的支出,从查找报名信息、购买教材和辅导资料、参加辅导班到支付报名费都是考研过程中的花销。笔者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在剔除极大值、极小值的影响后,发现考生的平均考研花费为1 200元,取C1=1 200元。

2.硕士研究生每年的费用(Tn)

首都经贸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是每年5 000元,其中公费研究生的学费全部由学校承担,自费研究生的学费全部由研究生个人承担。无论由谁承担,学费都是一种成本。在目前学校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形势下,研究生收费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在这里忽略公费、自费的影响,假定所有的研究生每年都要支付5 000元的学费。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每位研究生每年住宿费为750、1 200、1 500元不等,在这里取均值1 150元,平均每位研究生每年书本费为320元。

读研期间的费用,由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组成,因此取T = 6 470元。综上所述,可得到投入成本表如表1所示。

3.贴现率(i)

贴现率以银行现行的贷款利率为准。因为大部分研究生没有收入来源,无论是考研期间的费用,还是读研期间的费用,都假定他们选择用银行贷款来支付费用。现行银行本币贷款六个月以内利率为4.86%,六个月至一年贷款利率为5.32%,一年至三年为5.4%,三年至五年为5.76%,五年以上为5.94%。因为研究生教育投资期限长,一般为三年,在教育期内投入的资金无法转移,均为沉没成本,所以本文选择三年至五年期利率为贴现率,即i=5.76%。

通过公式(1)的计算,得出C=19 572元。

(二) 收益分析

研究生的教育收益可分为预期未来增值收入、学术能力提升、奖学金收益、社会认同感等。其中,社会认同感指的是由于中国社会对高学历的价值认同而产生的潜在收益。例如更多的升迁机会、更高的尊重。考虑到工作经验和晋升、学术能力提升、社会认同感这些成本和收益一方面难以货币化计量。另一方面它们与未来的收入都有很高的正相关性,所以本文假定这些非货币类成本和收益都能在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成本和预期未来增值收入中得以体现。

对于读研的收益分析,本文主要是通过本科生毕业后的年薪与研究生毕业后的年薪之间的差异来分析的,采用的数据是中华英才网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的数据再经北京统计局的北京市人均工资增长率调整后的薪酬数据。

根据调整后的2008年收入数据,本研究得到了研究生同本科生的年薪比的趋势图。

如图1所示,随着横轴年龄的增加,研究生的年薪增长速度在工作后的前六年中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也就是说,研究生的高学历和高技能可以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带来一个强劲的上升动力,笔者把这一工作时期称为上升期。但是,这种学历驱动到了33岁以后就骤然停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收入比值稳定在1.6∶1的水平上,笔者把这一工作时期称为定型期。这种变化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释,由于组织对新入职的员工的性格、品行、能力都不了解,就只能依靠他的学历来判断这个人的能力高低,于是高学历的人就容易得到表现和晋升的机会。上升期的高速加薪趋势是一个职场新人的工作能力逐步展示和逐步被组织认同的过程,当工作六年后,一个人的性格、品行、能力就都已经能被组织充分认识了,这时期学历的价值信号作用失效,于是研究生们的加薪速度和本科生们趋同了。因为在上升期中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晋升,他们就能以相对高的职位和薪金水平进入定型期,所以在定型期里研究生的平均年薪能稳定的高于本科生,大约是4万元的水平。正是由于这些持久的工资优势,所以读研的收益还是远高于成本的,图1在感性层面上回答了命题一,读研是值得的。

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收入数据,用SPSS软件的散点图分析发现,年龄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收入的影响呈分段线性函数关系,在上升期即33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水平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到了定型期即33岁以后,收入水平就随着年龄呈现一种缓慢递减的趋势。

笔者决定以年龄作为一个反映工龄的自变量来与因变量收入作回归分析。假定本科生的收入为income1,研究生的收入为income2,年龄为year。对年龄33岁以下(含33岁)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Income1=-76 620+5 123*year,回归方程的R2=0.902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9.109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Income2=-224 104+10 744*year,回归方程的R2=0.978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16.226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对年龄在33岁以上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为Income1=122 737-1 140*year,回归方程的R2=0.990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35.988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Income2=189 368-1 696*year,回归方程的R2=0.972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20.782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

本科生及研究生学历平均年薪对年龄的回归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年薪整体上显著高于本科生。在33岁前的上升期阶段,研究生的收入线斜率大于本科生收入线,表示该阶段研究生的平均工资增长率高于本科生,而后在33岁后的定型期阶段,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年收入开始以同等的速度缓慢的下滑。这与图1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三) 回收期的计算

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采用的数据来自上文分析所用的研究生收益与成本数据。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项目初始,即第零年的投资是考研期间的费用,C1=1 200,第一年到第三年是硕士研究生每年的费用,T=6 470,第四年研究生就业领取工资,营业净现金流量使用上文分析得出的两年收益数据。

因为首先读研期间不能工作,研究生不能获得他们本科同学的工作收入。其次,研究生工作后的收入减去本科生的收入才是读研后体现出的增量现金流。所以,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应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因素。根据研究生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表可知在12年后,读研产生的收益才能弥补成本。投资回收期(PP)=(12-1)+ 13 006÷24 266=11.54(年)。也就是说,要在毕业八年六个月后即大概在35岁左右,研究生们才能弥补因读研而损耗的所有资源。这八年时间在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正是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有多少人愿意坚守八年的清贫(相对的)生活,难怪许多本科生们选择了直接就业。但是,曾说过“风物长宜放眼看”,如果一个理性人能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会发现一个26岁不毕业的研究生的工作生命是34年,头8.5年处于投资回收期,而后还有25.5年的投资回报期,长久来看这个人力资本投资还是合适的,研究生教育的价值是长期的。

(四) 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以上的分析解决了命题一和命题二的问题,但是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人力资本投资,还可以将资源投入到资本市场进行间接投资,也可以直接投资于实体经济。笔者并不知道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否合适,所以需要知道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只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才能证明将资源投资于研究生教育是值得的。

首先,计算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值NCFn。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年份作为投资的初始年即第0年,将第n年的研究生年薪减去本科生年薪,求得第n年的净收入。由表1可知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投入成本,净收入减直接投入成本就得到了净现金流量值。

接着,将净现金流量值代入公式(2)中,即可求得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含报酬率IRR。

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在个人的工作生命周期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这种投资的效益类似于复利,所以可以用投资的内含报酬率来替代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

根据研究数据,笔者求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为13.75%。将资金投入到研究生教育的收益显然高于长期储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 %~9 %,这也低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说明在中国高级的人力资本要素还是稀缺的,研究生的扩招还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存在着投资过剩的矛盾,资源重复建设导致资本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很有必要增加教育的投入来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高智力结构的现代服务业来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旧产业,实现节能减排、构建和谐社会。

四、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上看,虽然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回收期长达12年,但按现有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收费标准,个人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是有较大收益的。近些年,由高校本科扩招带来本科生就业难,工资水平下降,促使本科生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出现了“考研热”现象。“考研热”是在个体理性预期下作出的合理选择,不是社会的盲目跟风,而是内在经济利益驱动的理性选择。并且,从社会总体角度来看,将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中是合适的,能带来社会的整体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1] 孟东军,褚超孚. 我国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和实施方案初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 加里・贝克尔. 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詹姆士・J・海克曼. 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Mincer.J.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74.

[5] Martin Weale.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Rate of Return Analysis [J].The Economic Journal. 1993.(103).

[6] P. Bennell.Rates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n Asia: a Review of Evidence [J] . Education Economics. Aug. 1981.

[7] 朱国宏. 中国教育投资的收益:内部收益率的衡量 [J]. 复旦教育,1992(3).

[8] 陈晓宇,闵维方.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1998(6).

[9] 李实,丁赛. 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 中国社会科学,2003(6).

[10] 陈建军. 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走高[N].上海证券报,2004 -11-2.

[11] 宋国青,卢锋. 经济转型成长与资本回报率演变――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5[R]. 专题研究报告, 2007.

[12] 中华英才网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EB/OL].salary.省略/result9/index.asp.

[13] 北京市统计局.2008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EB/OL].www.

bjstats.省略/tjzn/mcjs/200902/t20090203_135802.htm,2009-3 -25.

上一篇:地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其优化策略 下一篇: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