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因催化:会计学专业学生考级考证为何热

时间:2022-03-16 10:02:21

五因催化:会计学专业学生考级考证为何热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高学历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多,就业门槛的不断增高,考级考证逐步成为高校的一种时尚文化。尤其是在会计学作为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发展空间广的热门专业现实背景下,考级考证更是在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为此,如何全面分析会计学专业学生考级考证热潮掀起的缘由亟待解决。

关键词:五因催化;考级考证;原因分析

改革攻坚,时展,大学生就业的矛盾日趋尖锐,为了在就业的夹缝中寻找到一线生机,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国家政策的出台、社会招聘标准的多元化、培训机构的井喷式诞生及自身心智的不成熟,诉诸于考级考证毋庸置疑。所谓考级考证为何热的“五因催化”原因分析,就是从一下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国家政策因素

从1993 年开始,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并重的制度。国家规定一些工作岗位必须招收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也就是说大学生不仅要有文凭还具有一定资格的证书才能进入就业市场,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90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职业资格才能进人。[1]会计专业亦是如此,国家会计法律明确规定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与商科类专业相关的还有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同时,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所涉及的会计职称和职业技术资格评定都必须与证书挂钩,大学生群体只有通过相关的考试取得相应证书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等。为此,在商科大学生既要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又要有相关专业职称证书才能进入对应职业中并顺利长远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只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考级考证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迎合国家政策的规定。所以,国家对学生群体进入职业和在职业发展过程的明文规定客观上加剧了大学生考级考证之风。

二、社会竞争因素

近年来,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越演越烈,这毋庸置疑使得大学生数量与社会的需求量不对称,就业市场明显出现了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无法在就业大军中被签约。说到毕业生人数,2013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99万人。据悉,今年北京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2.9万人。截至4月19日,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签约率36.59%,本科生签约率26.6%。[2]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诠释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激烈的竞争实际,作为被越来越多人推崇和喜爱的商科专业就业竞争现状更是可想而知。相关数据表明:作为商科类中的会计专业人才招聘,在各地人才市场中往往一个会计招聘名额就会有近百名甚至更多的名毕业生来应聘和竞争。因此,毕业即失业的说法也越来越盛行,这种现象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倾向于通过考取各种相关或者不相关的证书来增加自己就业的筹码,同时也给自身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因为在大学生群体的意识里证书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有了这个“能力”的证明,自己便不会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被排挤掉。

三、人才招聘因素

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的相关要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在招聘人才时优中选优,这种优胜劣汰的人才选拔模式也逼迫大学生不得不多考几个证来作为自己比其他应聘者略高一筹的证明,几乎所有的大学生群体都形成一种共识:在大学生队伍实践经验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唯一可以有效区别学生群体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考取证书的多少;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由于企业类型五花八门、企业数量不计其数,再加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还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阶段,用人单位的所谓的人才选拔与招聘标准根本难以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很多用人单位在人才考评机制上更多的是追求形式上的“前无古人”与独树一帜,可以说不同的用人单位基本都存在有别于其他单位的一系列人才评选机制。面对过于个性化的人才招聘与评选机制和缺乏规范与统一的人才考评标准,大学生群体只能将自己练就成“金刚不坏之身”,将用人单位多元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集于自身,以便在求职中总可以拿出一种迎合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能力。

四、学校教育局限性因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不完善阶段,教育体制改革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势下,商科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更是不断变化的,即高校商科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与社会商科人才需求“脱轨”的现象。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趋于多元化,知识更新替代越发迅速,高校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和应变型人才,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证来弥补自己在学校所学与实际社会需求的落差,预先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自己培养成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其次,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完善。仍存在等级证书与学位证相挂钩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考证热潮有增无减,学生为了使自己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不得不去考一些学校硬性规定的证书。再次,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深入,没有切实形成对大学生良好、系统、科学的就业指导,这无疑使得大学生缺乏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等。

五、大学生群体自身因素

大学生群体独有的群体特征也是制约大学生考级考证盛行的关键因素。首先,作为90后的商科类大学生群体,由于思想意识还不是完全成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只能通过遍地撒网的方式奋战在考级考证的海洋中,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以便日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选一种相匹配的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用其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其次,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容易效仿和跟风,不管要考的证书对他们自己来讲是否实用,他们总是有一种从众心理和“多数人坚持的就是正确的”意识,当他们看到周围同学手里的证书越来越多时,便会不自觉的心慌,为了给自己吃一颗定心丸,便加入了考级考证大军;再次,大学生群体对未来的期望值过高,现实的专业发展前景难以满足其内心的需求,他们不甘从基层做起,不甘从默默无闻者做起,这就导致其不断借助于托福、雅思、初级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证书来将自己武装成为一个强者。总之,大学生群体的自身因素也促使考级考证成为其大学必修的“课程”。

总之,从国家的政策法规到社会的招聘形式,从培训机构的鱼龙混杂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思想不成熟,都不容忽视地在加剧着大学生考级考证热潮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和环境下,我们迫切需要结合现实状况作出必要的调整与改革,让更多的大学生群体不要被考级考证奴化。(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汤燕娜.大学生“考证”现象浅析[ J].中国大学生就.2006,(14) : 99 100.

[2]王飞.今年高校699万毕业生将迎最难就业年[N].现代快报,2013年5月20日.

上一篇:企业并购的增值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