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3-16 04:20:54

关于加强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 本文分析总结了青海省刚察县在寺院管理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建议,主要是: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僧侣的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坚持规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建立健全寺院僧侣的社会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 寺院;社会化管理;刚察县;措施;成效;建议

随着宗教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增多,政府对宗教问题要不要管理、如何进行管理、管理的度如何把握等问题成为宗教管理部门和有关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对刚察县境内大小寺院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僧侣群众等方式,对寺院开展社会化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工作调研,现将海北州刚察县境内寺院管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刚察县境内大小寺院14座(包括清真寺1座),活佛12名,僧侣415名,信教群众51703人。清真寺现有阿訇1名,曼拉2名,本地穆斯林信教群众280余人,是刚察县唯一一所清真寺。

二、主要做法

1、建章立制,做到管理规范

针对寺院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维护寺院稳定工作应急预案、寺管会管理制度、寺管会议事规则、僧侣违规违纪处罚办法、财务公开制度、僧侣入寺制度、佛事活动管理制度、佛事活动报批制度、寺院请销假制度、学习制度、治安保卫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文物保护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夜间保卫巡逻制度和寺院值班制度等16项寺院管理制度。

2、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按照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了网格化联系僧侣制度,根据沙陀寺的实际情况,制定僧侣联系制度,确保了信息渠道畅通,做到了有明确的僧侣联系人,有明确的交流时间,有固定的信息员队伍。

3、严格实行僧侣请销假制度

坚决做到无事不请假,僧人不外出、不离寺,不留宿外来僧人,依法加强对寺院的管理,实行重大活动报告审批制度,对所有外来人员和一切宗教活动进行严格掌控。

4、充分发挥老龄维稳工作组的作用

组织老村社干部、在群众中有威望的老人成立了乡、村两级老龄维稳工作组2个,加强对信教群众和僧侣的宣传教育力度。

5、加强评定考核工作

按照《刚察县藏传佛教寺院星级评定活动试行办法》的要求,沙陀寺积极从十个方面对星级寺院评定工作进行准备,目前正在考核当中。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

通过学习教育,广大信教群众和僧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再教育、再认识,思想认识、爱国爱教和遵纪守法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2、寺院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通过积极帮助指导寺院开展工作,切实做好了寺院的建章立制工作。以平安寺院建设为载体,促进了寺院的法制化建设。通过广泛交流、交友,及时准确掌握了僧侣的思想动态,寺院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3、通过办实事、好事,赢得了广大僧众的欢迎和好评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把为僧侣办实事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僧侣切身利益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僧侣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解决宗教寺院和宗教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广大僧侣的欢迎和好评。

4、健全群防群控的维稳工作格局

老龄维稳工作组以新旧社会的对比、言传身教和老龄人的经历,感化了广大僧众,广大群众和僧侣切实认识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及时掌握了维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充分调动了宗教寺院和教职人员的积极性,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了求团结、谋发展、促进步、奔小康上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控的维稳工作格局。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活佛和僧侣的系统化培训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2、对寺院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方面的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3、寺院僧侣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五、加强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大对僧侣的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努力构建开放式、多渠道、多形式的僧侣培训机制,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僧侣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意识,为稳定僧侣思想,拓宽僧侣视野,更新僧侣观念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寺管会的学习教育,认真制定并落实学习计划,切实抓好各类人才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学习档案。

2、坚持规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是进一步严把入寺关,严格执行僧侣入寺制度。对年满18周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自愿入寺的,经寺管会对其年龄、知识、家庭背景等进行详细调查核实,并报县宗教事务部门和佛教协会认定后,方可入寺;寺院接受入寺僧侣时,必须按照定编数以内接受,不得超编;县宗教事务部门、县佛教协会,接受入寺僧侣的寺管会,严格审查入寺僧侣基本情况,并报县统战部门备案。

二是进一步实行寺院内部考核机制。由监管会对寺管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寺管会对僧侣言行进行监督,形成层层监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分级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宗教事务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好不敢管、不会管、不善管和不愿管的问题,形成宗教事务管理方式由过去的依靠政策指导,转变到政策与法律法规并行并重的寺院体制管理,形成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防止制度流于形式,切实解决有规定无办法、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

四是进一步完善属地化管理机制。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层层签定宗教工作责任书,明确乡、村宗教工作的重点、方法和权限,从明确人员、财力和机制多方入手,不断提高寺院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五是进一步严格掌控佛事活动。要求寺管会负责对每年的佛事活动的进行详细的安排,对参与活动的僧侣、群众的村别和姓名、地点都要详细登记,并上报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六是进一步将寺院作为特殊的社会单位纳入到乡党委、政府日常管理范围,重点是将寺管会作为特殊的基层组织进行强化建设,配齐配强寺管会组织,确保寺院的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在寺管会和爱国爱教人士手中,提高寺管会对寺院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逐步改善寺院基础条件,切实解决宗教人员中的老弱病残和贫困人员实际困难和问题。

3、建立健全寺院僧侣的社会保障机制

扩大社会保障面,把低收入僧侣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贫困老龄僧侣纳入五保,从而解决低收入和贫困老龄僧侣生活困难的问题。

4、坚持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推动寺院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积极引导寺院走以寺养寺的路子,弘扬民族宗教文化。通过在寺院和广大僧侣中开展“五好五优”创建评比活动,提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提高寺院僧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的意识,增强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

5、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宗教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继续坚持党管一切原则,切实担负起在寺院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积极鼓励寺院僧侣多为社会做贡献,多发展公益事业、慈善爱心、正信佛教的弘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活动。团结信教群众,做好友好往来工作,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不断加强宗教自身建设,努力为推进和谐宗教文化,为寺院和睦和社会和谐作贡献。

总之,实现寺院的社会化管理目标,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寺院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

李文学(1981-)女,蒙古族,青海省海北州人,青海省海北州委党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

上一篇:90后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初探 下一篇: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