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佚文考

时间:2022-03-16 02:31:45

摘 要: 《桃林罗氏族谱》中载有杨万里所作序文。本文披露了该序文,并从杨万里与罗氏渊源、序文内容、文风、反证、署款等方面辨析,分析该序文的真实性,并指出此序文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杨万里 《桃林罗氏族谱序》 真伪 价值意义

近期,我搜求到文献资料《桃林罗氏族谱》。该族谱由罗大经之父罗茂良首编,杨万里作序,主要工作由罗大经之兄、宁波府教授罗大章完成。

其中,族谱中所收录的杨万里序文有较高文献价值。该文系杨万里于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撰写,多个版本的《诚斋集》中未载。此文对杨万里与罗大经研究颇为有用,而此族谱一直被其族秘而不宣,外人很少能看到此序,故现时发现,弥足珍贵。现将谱序录于下:

罗氏族谱序

吾郡多著姓,而印岗之罗,其一也。由印岗而之竹溪者,率称士族。竹溪有隐君子曰季温氏,余忘年友也,世有姻连之好,常相往复。见其族人心术皆良善,伦纪皆笃厚,习尚皆文雅,无流漓诡谲粗鄙之俗,其有以服季温之化德也。尝以谱牒之未修质言于余。谓以族之显晦不专系乎富贵贫贱,苟位极乎公卿,财雄乎乡邑,一时号称显族,数代之后而消歇,则昔之赫赫以显者,能保其不昧昧以晦耶?晋之王谢、唐之崔卢是也。然何为使之常显而不晦?曰:鲁叔孙穆子有云立德、立功、立言而已。夫言也者,表在天地间,久而不偾、不躜也。世之谱其族者不知其几,而称欧谱、苏谱者,何与?以永叔明允之言立,故也。季温曰:“谨受教。”

余不家食者十数年,季温益潜心于理学,著有《竹谷丛稿》若干卷,取正于余与丞相周公必大。观之所撰《畏说》,胥叹其有不可及处,此其言之立也。若夫德之立,足以尊族人,化乡里,贻后世,俾用于世功之立,不难矣。余谢事之暇,乃以所编之谱,嘱引其端。吁乎!先世之种德也深,后世之流芳也远。季温所造就有如是。是以赞其族之蕃衍昌大,常显而不晦矣,虽世守之可也,余复何言!《诗》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为其后者,能如季温氏之树立,斯谱为不朽矣,斯谱为不朽矣。

嘉泰三年癸亥秋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致仕、吉水开国伯、食邑七百户杨万里廷秀撰

一、序文真伪考辨

关于杨万里所作序文,2006年4月《文献》曾刊登过一篇有关文章,后有学者与之商榷,指出该序文并非杨氏作品,并指出家谱所载序文不可轻信,须详加甄别。[3]此谱序是否真正系杨万里所作,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杨、罗渊源。

杨万里与罗氏世代姻亲。其岳父罗绋,字天文,庐陵秀川印冈人。杨万里四子幼舆、长孙泰伯娶罗氏,长孙女瑜娘嫁罗氏。这些在《诚斋集》中多篇《定罗氏亲启》、《答罗氏定亲启》和《罗氏定亲启》有体现。萧东海先生在《杨万里年谱・杨万里家世》及《杨万里的儿女姻亲考述》中对此有考证。

杨万里曾为罗氏作诗文多篇,如《罗氏万卷楼记》:“出(庐陵)凝归门北东四十里而近,为完塘之罗。自武冈公(罗恭)以泓澄演迤之学、崭刻卓诡之词第建炎进士,其族遂鼎盛。由完塘西北五十里而遥,为印冈之罗。自乡先生天文以诗一经为三舍八邑之师,其子若孙若曾孙以经术文词第进士者七人,其荐于乡者何数!至今遂为士乡,家章甫、人诵弦也。”[1](《诚斋集》卷75)《诚斋集》卷八十一《罗氏一经集序》中不厌其烦地罗列了罗氏子弟们十几人先后登科的显赫状况。由此可见其与罗氏渊源之深,那么杨万里为罗氏家谱作序应在情理当中。

再者,族谱的编纂者罗茂良和杨万里亦颇有渊源,罗系杨氏门生。经查证,杨长孺嘉定间(公元1225年后)知福州兼安抚使时,罗也在福建任职,《全宋诗》收有杨长孺诗《贻罗竹谷》,系杨离福建时赠罗之作:“与世长多忤,持身转觉孤。夤缘新齿舌,收拾老头颅。我已诃泷吏,君谁诵子虚。同归灯火读,家里石渠书。”[2](P12311)

(二)序文内容。

《诚斋集》中的序文集中在卷七十八至卷八十四共七卷,浏览其序文可发现,杨万里写“序”的基本格式,一般是先叙两人渊源凸显写序缘由,然后序中知人论世,叙写对方的道德文章、情好,以及和自己交往情谊,文风洒脱,绝非一般的空泛为文。翻阅《诚斋集》和周必大文集,可发现周杨二人晚年交往之事,本序中叙事符合杨万里晚年和周必大共为乡里耆宿导引后辈之事,与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亦一致。“不家食者十数年”诸语亦与杨生平吻合,应非谱匠之流伪作。

(三)序文文风。

本序虽然和杨万里一向灵活跳脱的风格不完全吻合,但并不能据此说明非杨氏之作。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杨万里其他作品中找到依据。试看他为岳父文集所写的《罗氏一经集序》:“本朝三养士之胜,至宣、政间极矣。是时,庐陵有乡先生曰罗天文,以诗学最,学者争从之。在庠序,从之倾庠序,在乡里,从之倾乡里。盖来者必受,受者必训,训者必成也。于束修之间,虽不却,亦不责,往往贫者从多于富者之从之也。尝荐名至京师,闻教而归,自是不复试有司。建炎戊申,其仲子上行始登第。绍兴丙戌,其长孙全略又登第。后几年,其孙维藩、维翰同年又登第。后几年,其孙全材又登第。后几年,全德又登科。后几年,其曾孙瀛又登第。至于荐名者,上达先生之长子也,曰维申,曰孚,皆先生之孙也,曰,亦先生之曾孙也。维申以特奏名得官,上达之子、瀛之父也。自先生至瀛,荐名登第,皆以诗学,猗欤盛哉!”(《诚斋集》卷81)这些语言可以由任何人写出,如果只凭文风来断定作者,谁又能相信这些文字出自于创立了鲜活的“诚斋体”的杨万里之手呢?再看杨万里写给妻侄罗宣卿的《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印翁三子十一孙,六人擢桂两特恩。惟君有子又擢桂,父子仇香仍一门。”(《诚斋集》卷38)歌咏其家族科举盛况之语亦显得老套泛滥。

由于对方子孙簪缨,诗礼传家,受人拥戴,同时是严肃端庄的理学家,又系亲族,杨万里此类文风无法灵活跳脱,显得平淡刻板,逊色于平日风格。因此,本序文应有联姻之好的“忘年友”之请所作,作为乡里前辈的杨万里,在文中多表现出长者的稳重和官样文字,其字里行间缺乏灵性亦能得到解释。

(四)罗氏假冒之反证。

《桃林罗氏族谱》元代有续修,翻阅其重修序文,可知元代学者吴澄为之作序,明代由于工部侍郎罗汝敬的关系,先后有梁潜、杨荣、杨士奇、解缙、胡广、金幼孜、黄福、曾等人作序,由罗汝敬孙、贵州参政罗璞重修付梓,罗钦顺作序。

(五)署款问题。

前边提到的《文献》2007年第一期纪永贵先生对前次杨万里佚文的署款太过繁琐曾提出质疑,他总结认为,杨万里序文署款一般为“或写皇帝年号+年数+诚斋野客+杨万里(或杨某)”或直称“诚斋野客”或“杨万里”,如《诚斋江西道院集序》(《诚斋集》卷八十二):“淳熙己酉十月三日诚斋野客庐陵杨万里。”我也翻阅了杨万里的大量序文,发现他晚期所作序文中也有部分署款缀了长串官衔。如前文提到的为岳父文集所作《罗氏一经堂序》署款:“绍熙元年六月十日朝议大夫试秘书监兼实录院检讨官杨万里。”就缀了官衔。为胡铨所作的《澹庵先生文集序》署款“门生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杨万里”虔诚严肃。为王庭《杉溪集》、乡里耆旧彭醇《澈溪居士文集》作序时也以“宝文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杨万里”落款。总体而言,在为同龄、知己、好友和后进等人作序时他一般灵活自由,署款为“野客”等,为所尊崇的前辈、乡邻作序时一般较为正规谨慎,落款加官衔名称。因此,本序文之署款属后者。

二、序文价值意义

综上所述,虽然这篇序文浅俗,无深刻内容,文采平平,不尽符合人们对杨万里作品的期望。然经上述考证可知,此文确系杨氏佚文。是杨万里致仕后居乡期间嘉泰三年为其岳父家族族谱所撰序文。此文的发现有以下价值。

1.可增补杨万里文集。杨万里生前曾编纂自己作品为九部集子,然皆分散。今天我们看到的《诚斋集》各个版本是在其子杨长孺收集的基础上刊印的,亡佚在所难免。本文的重新发现可补阙漏。

2.有助于研究杨万里与庐陵文人群的关系。作为重要的笔记小说家,罗大经逐渐受到学界重视,然从王瑞来《鹤林玉露》附录中对其的考证以来,罗大经的家世及交游关系一直无法厘清。本序文的发现有助于考察罗大经家族与杨万里的关系。现存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杨万里全集的初刻初印本便是罗大经父亲罗茂良所刊刻的。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罗茂良在杨长孺校刻基础上再校《诚斋集》并刻版付梓,于次年完工。曾在宫内厅书陵部目睹《诚斋集》的严绍先生中言此本《诚斋集》校刻者为杨长孺门生罗茂良。[4]罗氏在此自称“门生”,可见其对杨万里的尊崇与向往。由《罗氏族谱序》看,杨万里提及与罗氏为“忘年友”,罗氏“潜心理学”,罗茂良曾携书稿请教过杨万里与周必大,那么罗氏的学术及文学渊源可由此窥见。这些新发现对学界进一步理清罗大经家世与思想渊源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杨万里.诚斋集[M].北京:线装书局据明汲古阁钞本影印,2004.

[2]傅璇琮等.全宋诗[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纪永贵.杨万里佚文――罗塘许氏族谱序辨伪[J].文献,2007,(1):75-81.

[4]严绍.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严绍海外访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

上一篇:一座倒塌的纪念碑 下一篇:论中晚唐雕琢清致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