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时间:2022-03-16 10:12:33

中药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摘 要:中药紫菀是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为我国常用中药材。该文介绍了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以便了解紫菀开发的现状、特点、方向及发展趋势,为该中药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紫菀;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30-02

紫菀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在我国资源丰富,其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河南、安徽等地,其中安徽亳州是紫菀的道地产区,故称之为“亳紫菀”。紫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作为止咳化痰的要药,切厚片生用或蜜炙药用。近些年来,随着对紫菀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其化痰止咳、抗炎镇痛、利尿通便、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日益彰显,而且紫菀的配伍使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目前,我国对于紫菀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化学成分、生物学、医学及栽培等方面。

1 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

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基本上采取不同时期的不同药用部位,经过一系列的提取(95%乙醇提取乙醇浸膏用水或石油醚提取得到石油醚层进行减压浓缩;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水层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层;水层)、分离(填充硅胶柱进行分离,不同比例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试)与纯化(用硅胶色谱柱、凝胶色谱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并采用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分离的60多种化学成分的分类略有差异,但是大体有以下几种:萜类及其皂苷类、肽类、香豆素类、黄酮类、甾醇、有机酸、蒽醌类等[2]。

1.1 萜类及其皂苷类 萜类及其皂苷类是紫菀的主要成分也是紫菀属植物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其中shionone(紫菀酮)是紫菀的特有成分。1988年从紫菀根中提取分离得到shionoside A与shionoside B,1994年分离出了shionoside C。目前萜类已经被证实是紫菀化痰止咳的主要活性成分。从这些萜类及皂苷中分离的化合物有:羊毛脂烷型:分子式为C30H50O的无色针晶状化合物紫菀酮;epishionol(表紫菀酮),astertarone A,astertarone B,木栓烷型:无色片状结晶,分子式为C30H52O的化合物表木栓醇;木栓酮,friedel-3-ene,齐墩果烷型:β-香树脂,β-香树脂醇醋酸脂,蒲公英醇醋酸脂,乌苏烷型:psi-taraxasterol[2-4]。

1.2 肽类 文献报道,肽类是紫菀中一类比较有特色的化学成分,肽类是紫菀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已经分离鉴定出24个肽类化合物,而且紫菀中含有人体多种必须氨基酸,如缬氨酸、蛋氨酸及微量元素如Cu、Fe、Mn、Mo等[5,6]。其中Mn是公认的抗癌元素,环五肽经过试验发现对瘤细胞系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肉瘤细胞的增长有抑制作用。

1.3 香豆素类 香豆素有淡黄色针状结晶,在紫外灯光下有蓝色荧光,分子式为C10H8O4的东莨菪素(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它有抗肿瘤、防治高尿酸血症、降血压、降血脂、抗炎、解痉等作用[7];WilzerKA等分离了PraealtinA-D、伞形花内酯、Marmin、Epoxyaurapten、6-Hydroxy-β-cycloaurapten。王国艳等[5]鉴定了3-甲氧基山柰酚[8]。

1.4 黄酮类 紫菀中的黄酮类有槲皮素、木犀草素、芦丁、橙皮苷、山柰酚、芹菜素等[9,10]。其中NgD等研究发现紫菀中的槲皮素、山柰酚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作用。

1.5 蒽醌类 紫菀中含有一定量的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有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迷。其中大黄酚、大黄素甲迷是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及米托蒽醌的基本母核正是蒽醌结构。

1.6 甾醇类 目前甾醇类在紫菀中发现的较少,刘可越等[11]经IR、NMR、MS、X-ray单晶衍射等波普方法首次从紫菀中分的β-豆甾醇-β-D-葡萄糖苷、胡萝卜苷、菠菜甾酮、豆甾醇等。

1.7 有机酸类 紫菀中分离的琥珀酸有广谱的抗菌及镇咳祛痰作用,刘可越等[11]首次在紫菀中分离鉴定了二十二碳酸,王国艳等[6]分离出的有机酸有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阿魏酸、齐墩果酸、棕榈酸、苯甲酸、阿魏酸二十六烷酯等成分。

1.8 酚类 酚类化合物目前已有2种被分离,分别是3-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异落叶松脂素9-β-D-吡喃葡萄糖苷[12]。

1.9 多糖类 Zhang Y X 等通过对紫菀的水提物研究,根据GC分析法证明紫菀中多聚糖由半乳糖∶葡萄糖∶海藻糖∶甘露糖∶鼠李糖∶阿戊糖=2.1∶1.3∶0.9∶0.6∶0.5∶0.3的摩尔比例组成,并可以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Du L等命名的ATP-II是紫菀经过DEAE-琼脂糖CL-6阳离子交换和CL-6B凝胶过滤得到,ATP-II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阿戊糖=5.2∶2.1∶2.1∶1.0∶1.2的摩尔比例组成,药理实验表明该多聚糖可以抑制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增值,因此可以证实紫菀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13-14]。

1.10 挥发油 紫菀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法方法提取出的挥发油进一步经过硅胶薄层色谱法对其分离纯化,经过气-质联用法分析出挥发油中的8种成分见表1。文献资料显示化合物8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15],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1.11 生物碱 紫菀采用浸泡滤过残渣用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并3次滤液减压干燥成膏状用2%HCL溶解并使pH在3~4置于冰箱中过夜过滤滤液用氯仿萃取用乙醚萃取母液用5%氨水调节pH至9~10氯仿萃取至无色合并滤液减压蒸发既得的生物碱类的成分[16]。经过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发现紫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猪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上一篇:浅析我国天然橡胶价格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