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的机会有多大

时间:2022-03-16 09:42:12

不说太多理由,先看一组数字:浙江省GDP平均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国家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保持13%左右的增长速度,2003年GDP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增幅居全国第三位;

浙江积聚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存款额,财富仿佛在一夜之间流向了这里;

浙江全省88%的经济增长贡献和5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于中小企业。

内源驱动

6月中旬,浙江中小企业局主任赵仁春向《新财经》介绍,浙江共有中小企业108万户,拥有1082万人的员工队伍,注册资本、销售总额等各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观察人土说,浙江经济不是“政府经济”或“官方经济”,而是“百姓经济”,浙江经济成就的基础在于城乡千万人的创造力。

在浙江,私人企业数量庞大只是现象,现象反映的是该地区宽松的经营环境。民间资本和外资被同等看待,当地政府对于仅有几千元资本的创业企业也多有支持,在税收上给予同外资相同的优惠政策。

这些年,苏南、上海和浙扛在竞争发展,但三地采取的发展思路各有不同。

苏南主要发展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多是集体所有制,但承包给个人经营。上海主要吸引外资发展高科技和金融。浙江并没有做什么大动作,也没有什么大政策出台,只是对私人企业“不闻不问”。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方法,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大批的巨商涌现出来。活跃在国内的浙商如李书相、鲁冠球等,都是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多年从事浙江经济研究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告诉《新财经》,“浙江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内源式”的市场解决模式,是由微观主体所产生的自下而上的一种推动力来调节经济活动,是一种自发自生的发展模式和白组织(self-organizing)模式。在其中,政府的作用虽然重要,但只起着促进、辅助、倡导、主持性的作用,而不是经济管理作用,政府的经济促进作用不同于经济管理作用。

史晋川认为,政府的经济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在市场失灵或竞争失灵时可采取与市场一致的过程政策,目的在于最低限度地介入经济过程。这朴介入不在于扭曲经济,而在于为市场竞争打通道路,并以此为限。

相比之下,“苏南模式”及“广东模式”则是典型的外源式经济发展方式,有的是依靠政策性的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繁荣,有的是以对港澳等地区的贸易为支撑,其与浙江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外部。

专业化产业区集群

史晋川把浙江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百万供销大军十家庭作坊”的小工厂模式,第二个阶段,“专业化产业区+专业化市场”模式――目前浙江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发展成熟期。

浙江的手工业和经商传统,是专业化产业区的基础。从现有数据,已经能够看山专业化产业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温州143个镇中,“一镇一品,”产值超10亿元的镇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60%以上;全市有制鞋企业5000多家,市场份额占全国20%以上;制笔企业150多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打火机260多家,占世界市场70%;柳市镇低压电器企业1000多家,国内市场占有率1/3以上。

又如绍兴,已成为全国产量最多、设备最先进、专业市场最大的化纤纺织产业集聚区。宁波鄞县服装企业660多家,从业人员4万人。全国服装企业8强中,鄞县占1/4。

此外,大唐的袜业、苍南金乡的标牌包装制作业、海宁的皮革服装业、永康的五金业……这些产业区的业绩均为同业瞩目。

产业区内的企业是成群成组产生的。这些成组的企业有序地结成网络,每个企业完成生产过程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不断使产品增佰,形成一个价值系统,整个镇就是一个大工厂。

史晋川教授告诉《新财经》,在这些专业化产业区里面,有正式的各种合同,形成正式的经济网络,也有非正式的各种交易和交流活动,如洽谈会、展销会、论坛等,形成各种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和经济网络形成了地方创新网络,是产业区竞争力的秘密武器。由于企业间相互的长期接触,逐渐形成相互信任的人脉网络,在日常的面对面交往中相互学习,促进了企业的高效成长。

浙江产业区的成功还在于,不断设计、生产出纷繁多样的新产品或开展新服务,并实现市场价值。其产品可能是传统的,但工艺和营销方式却是先址的。创新不仅反映在设计方面,更多地反映在工艺过程方面。也就是不断开发各种先进的技术,用来制造那些传统地看来是低技术的产品。

浙江的企业家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当地很多民营企业早巳采用了电子商务,在网上营销其纽扣、打火机、钥匙等产品。这种“低技术部门的高技术”创造了很强的竞争力。

OEM模式堪忧

有专家预言,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内地将成为全球OEM(配套设备制造)基地,到2005年,中国将从全球的OEM市场上获得1万亿~3万亿美元的业务。

在全球跨国生产体系的分工中,浙江商人以其低廉的成本、机敏的眼光、坚韧的性格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成了就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OEM为浙江商人积聚了雄厚的财富,也为中旧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典的示范。

但是,浙江中小企业的既往优势还能维持多久?成本优势将锐减甚至失去

浙江中小企业制造的产品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占据世界市场相当大的比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低成本就是企业和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在浙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土地使用成本很低,但对失地农民的保护不够。一个巨大的现实是,随着对劳工保护条款的加强和实施,企业将增加对工人工资、保险等的待遇,势必造成成本的不断提高,浙江企业以往的成本优势将锐减甚至失去。

另外,资源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也对成本优势提出了挑战。据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庄虎卿透露,浙江的电有三分之一从华东购入,另有一部分从华中等地购入,往年外购电每度还不到0.3元,但是2004年每度可能会涨到0.45元,这对于资源贫乏的浙江省来说,其中小企业的发展将雪上加霜。

浙江中小企业OEM成本上升的结果是:企业或者将生产成本的提高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这样势必会使得OEM的上游企业将制造基地转移;或者通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来摊薄单个产品的成本,但是扩大生产规模并非易事。

“订单”环节的被动地位

作为单纯的制造和生产基地,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体系中必然不会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这种制造和生产基地更多依赖于生产成本等比较优势,其特征是“转瞬即逝”――较短时间内就可能转移到其他国家。

很多中小企业对于跨国采购商和贸易商过度依赖,成为了浙江OEM的另一个隐忧。

方正证券浙江上市公司研究中心负责人项惠强告诉《新财经》,就像跨国采购商总是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加合适的产品一样,OEM企业也应该不断地在世界各个地区、各个范围内开拓自己的采购商和贸易商资源。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不同的资源可以带给OEM企业更多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维护长期稳固的客户关系,很多浙江中小企业都采取了与关键客户合资、合股的方式。但是,与贸易商和中间商合资的同时,也限制了OEM企业开拓更多新的客源。浙江万向集团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反向收购美国UAI公司,这种“反向OEM模式”,即收购一家国外采购商然后为它做OEM,这不但为OEM企业提供了成熟先进的技术,而且在主流市场稳定了客户关系及销售渠道。观察人土认为,是举值得借鉴。

自主创新能力匮乏

浙江制造业还没有走出模仿阶段。

浙江制造业眼下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自由低级产品向高级产品的转型,而绝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比较匮乏。反映产品深加工程度和技术含量的工业增加值率,浙江的数字不仅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的水平,甚至在中国各地平均水平之下。

与此同时,缺乏创新能力使得“浙江制造”只有屈居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大量低层次的出口产品处于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并且频频遭遇种种非关税壁垒限制和反倾销指控。

同样是在国际化产业分工中,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洲高端品牌的工作车间,台湾成为了跨国品牌的设计中心;印度凭借高素质、低价格的人才成为了美国硅谷IT企业服务外包基地。有人担心,“中国浙江制造”正在成为“廉价品”和“中间产品”的代名词。

借鉴国际及台湾的发展模式,浙江企业应当尽快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加工度的产业走出,利用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行业,推动技术进步及产业的全面升级。

突围之旅

光靠吃苦耐劳显然已经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浙江中小企业面临产业突围。浙江中小企业惟有主动实现制造业由价格竞争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品牌等国际竞争的转型,才能成功实现产业的突围。这一切,已经开始。

向哪里拓展

一是向上游拓展,抓住稀缺资源。

有关部门2004年初的统计表明,一向以轻工业为主的浙江制造业,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结构性变革:重化工业增长速度连续五年高于轻工业。

浙江省统计局不久前的公告显示,2003年重工业产值近十多年来首次超过轻工业产值。一直以“轻小加、欠厚度”为主要特点的浙江制造,迈开了向上游资源拓展的步伐。

二是横向拓展,实现产品关联化和多元化。

这种拓展可以是温州家具集团公司那样的“相关产业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也可以是“在原有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向相关行业横向延伸”。大唐镇的安丽袜业集团采取的就是这种行业延伸模式。安丽原先的主要产品是运动袜,后来开发了丝袜产品,凭借原有的设备和技术,公司现在又将产品线延长到了无缝内衣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同样,一些温州皮鞋厂商也开始拓展皮包、皮箱等其他相关产品。

产业升级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浙江产业结构有可能通过迅速消化、吸收和发展高科技产业,获得高生产率,并改变传统经济模式,为浙江以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战略性产业上的差眶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以认为,把握信息经济发展的契机,提引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是浙江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融合的良机。

创牌运动

浙江企业可以通过自创品牌的途径实施品牌战略。尽管艰难,浙江的不少企业还是开始丁它们创牌的历程,尤其是在服装、鞋类、小家电等行业,这种举动已经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目前,有品牌的西服如庄吉、报喜鸟等,市场价格就比无品牌的高出千元左右。但是必须看到,浙江民企的创牌运动还停留在非常低端的水平,“明星代言+央视广告”,几乎成了最重要的创脾途径。文化底蕴单薄,极大地影响了浙江自主品牌的含金量。

此外,通过购买高端品牌和成熟品牌,也是浙江民企品牌化道路的一个途径。观察人干建议,在目前国企改革和开发大东北的热潮中,刘国企原有的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浙商不妨“拿来就用”。现在有不少浙江民企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由于牌照所限,浙商不得不用买壳的方式进入整乍行业,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省去了打造知名度的工作。此外,购买国外成熟品牌也成为一个方向。

上一篇:不可忽视的特征 下一篇:西子电梯如何拾级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