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16 07:42:41

浅议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这给我国的公共部门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政府受到自身经济能力和运作方式的限制,难以同时满足群众的所有要求,由此诞生了非营利组织。这种组织的建立,在国内学术界受到高度重视,很多学者认为建设非营利组织要以民主作为前提基础,而为了提高我国的民主化程度,更应该加强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建设。为此,笔者从研究简述社区非营利组织以及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探究在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提炼出各种有效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区;必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3

建设社区非营利组织,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对社区组织结构做进一步的调整,帮助实现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并推动先进社会管理模式以及社会组织模式的建立。现阶段,在非营利性组织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合作障碍、认可障碍、筹资渠道有限、志愿参与少等问题。完善社区非营利组织,对国家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公共财政以及税收等政策的支持,培育社区参与观念,逐步提高对组织的建设力度。

一、简述社区非营利组织

1.非营利组织

1980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了一种组织机构,即非营利组织。这种组织的出现,促进了二十世纪公共管理领域的重大变革。就我国而言,为应对这种全球性变革,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模式,并逐渐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为建立非营利组织创造了空间。

对于这种组织的定义,包括了以下四种观点。一,从法理上看,(1)非营利组织的建设目标在于促进科技事业、教育事业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并实现税法的相关规定。(2)非营利组织的净收入并不能满足私人要求。(3)该组织的主要活动对国家立法并不产生任何影响,不会干涉国家公选,且能够享有免税资格。二,从资金来源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于成员所缴纳的会费以及支持人员的捐赠等,并不通过出售服务以及商品来筹集资金。三,从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方式看,非营利组织是一种自治型、自愿型、非利润分配型的民间组织。四,从组织特点看,非营利组织具备了服务大众、不以营利为发展目标、不为私利服务的特征,同时还拥有合法的免税地位,能够为捐赠人提供减免税费的合法权利[1]。

2.社区非营利组织

社区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聚集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群体。而社区组织则是建设城市社区的基础。将受益者以及组织目标作为划分标准,可以将社区组织分成慈善型组织、互助型组织以及经营型组织。其中慈善型组织以及互助型组织都是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组织的全部特征。根据创办结构的性质可以划分成两大类,即民间兴办组织以及政府兴办组织。社区非营利组织和传统的国有福利单位,在目标任务、管理模式、组织方式以及资金供给渠道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

二、建设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必要性

城市社区以非农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作为基础,其组织规模大,结构复杂,以群众性组织以及基层政权作为保障,通常以居委会以及街道作为单位,不以营利为组织目标,通过组织开展的各种志愿型互益或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3]。

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建设社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通过分析城市社区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能够为城市社区的建设提供坚强后盾,同时对城市社区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城市社区现状的分析发现,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下列两个因素的影响:(1)社区的建设是将行政推动作为主导目标,将工作方案作为导向,具有浓烈的行政性特征,群众自愿参与工作方案。社区组织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者多是独立行动,随意性强,缺乏专业的指导。在形成机制方面,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社区并不是自然建设的,和我国各级政府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多数社区组织承担的是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能。同时,从管理体制方面而言,社区组织,如街道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等,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行政措施。(2)通过对我国社区建设成效加以分析发现,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的是硬件设备的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对于社区居民的互助精神、社区归属感、民主意识以及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力度不足,未能够完全调动该社区的全部力量,未能够充分利用社区的所有资源,无法实现社区资源的有效共享,社区建设氛围不强,限制了社区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的和谐进步等[4]。

正是因为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社区组织带有严重的特征,服务效率低,工作不达标,社区居民并不愿意参与活动,无法预防以及解决各种社区问题。所以加强建设社区非营利组织,运用新的建设体系以及管理模式,建立民主化管理机制,实现社区自治,充分发挥社区非营利组织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提供更多优质的公益服务极为重要[5]。

三、建设社区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

中国社区非营利组织主要分成两种,社区的民办非营利机构以及社区团体,这两种组织的活动内容包括了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环境以及社区文化等所有社区事务。其中社区团体作为核心,其建设以及发展现状代表的是整个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社区团体在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够大致了解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所存在的问题[1]。

第一,注册登记的数量以及人均拥有量并不多。根据调查统计发现,中国依法登记的社区组织共有50.67万个,而其中民办非企业机构则有23万个,社会团体有27.3万,基金会有3713个。我国的社会组织建设力量以及发展力量正在逐渐提高,对于实施国家政策以及提供各种服务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是建设现代社会的主要力量。但是社区组织的建设水平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

现阶段,中国超过了65%的城市社区组织均在老年群体服务、社区生活、残疾群体服务、文体活动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了社区协会以及民办非企业组织等,拓展了社区服务,提高了社区就业率,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并维护了社区的和谐发展。但是社区组织的注册登记数量还是较少,未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6]。

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人均拥有量并不高,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天津市,每万人只拥有20多个社区组织,但是法国则有100多个,美国有50多个,比利时有80多个,日本有90多个。这直接说明了中国社区组织的人均拥有量并不高,限制了社区服务的提供,也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第二,功能不强。多数未通过合法注册登记流程的社区非营利组织,所组织的各种社区活动遭受社区居民的质疑,居民参与度较低,对组织功能的顺利发挥产生了严重影响。

第三,法律地位不清。现阶段,中国并没有制定各种关于社区非营利组织的专门法律法规,在管理这些组织的过程中,依然沿用的是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组织的相关法律规定等。在组织申请期间,发起者必须要向我国各级等级管理部门提交相应的业务材料和批复文件。通常情况下,各级政府部门因为责任问题并不愿成为业务主管部门。这些问题直接加大了注册登记难度。甚至有部分社区非营利组织只能在居委会以及街道办事处办理注册登记。对于未通过注册登记的组织,因为缺乏了国家的法律保护和法律支持,组织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方式都受到了限制。又因为这些组织没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还会存在各种问题[7]。

第四,筹资困难问题。社区非营利组织在拥有筹资渠道后才能够筹措建设资金以及发展资金,从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通常情况下,社区非营利组织会通过以下五种筹资渠道来筹措资金。一,社会赞助。通过公众捐赠以及企业捐助等方式,为组织建设获得赞助商。因为中国企业领导人员的公益观念并不强,所以企业捐赠的难度较大。又因为经济发展程度、公众志愿性以及慈善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众捐赠的成效并不大。二,政府资助。我国各级政府所支持以及赞助的社区非营利组织,例如: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养老院、福利院等组织的经济费用多是来源于国家政府的财政预算,但是民办型社区非营利组织却难以获得各级政府的支持。三,服务性收入。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所提供服务以抵偿服务为主,所以服务性收入并不高。四,基金会等各种机构的资助。我国基金会多是以非货币化方式,资助社区非营利组织。五,外国援助。外国基金会、各级政府、非营利机构以及联合国发展署等诸多方面对策资助。但是这些组织都是在寻求合作伙伴的基础上,资助我国的社区非营利组织,且资助要求较多,再加上我国多数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模并不大,知名度较低,无法获得国外资助。

四、强化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的有效对策

1.规范管理,为建设社区非营利组织创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以及组织建设许可等制度,严格实施建设制度。现阶段,国际上对于这种组织的建设已经制定并实行了较为完善的登记备份制度。我国也应顺应局势发展,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登记备案制度[8]。其次,对于社区非营利组织,应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国家在研究各种委托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该制定相应的地方性补充办法,将各种合法的社区团体的管理权力和监督权力交托给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或街道办事处,以此加强对这些组织的科学管理。

2.加强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扶持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方针或政策,加大对这些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国家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授权、提供公共经费以及合同等方式,为这些组织提供更多的扶持,并高度重视这些组织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实况,明确各个组织的结构、数量以及服务质量等。此外,国家应改革投资模式,通过项目投入、民办公助投入、对象补贴投入、运行补贴资金等措施,实现资金投入的多元化。而社区非营利组织则应加强和企业部门以及政府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促进公益事业的稳步发展。此外,要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政策。将社区非营利组织作为我国收税的优惠主体之一,并免征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等[9]。

3.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在建设以及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过程中,应尽量获得国家各级政府的扶持,能够协助政府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加强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而政府则通过资金支持、购买服务、政策扶持以及分包项目等措施,大力支持这些组织的建设以及发展。此外,这些组织在建设以及发展期间,应加强和企业、国外组织、投资商、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提高本组织的项目管理能力,尽量获得他们的认可,争取获得更多的捐赠资金,以此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4.全面强化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观念

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建设水平以及发展情况加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社区组织的建设能力更强,社区组织化程度更高,参与社区团体的人数也就更多。但是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地区,其社区组织的建设能力以及社区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参与社区团体的人数也就更少。这说明现阶段中国社区团体的建设以及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市社区居民的社区观念较弱,社区归属感并不强,缺乏团队精神。

因此要想确保社区组织活动以及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下列对策:(1)大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明确、接受并自愿参与到服务活动中来。(2)充分挖掘以及利用各种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愿参与各种社区服务活动。(3)让青年志愿者能够自愿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强化志愿者和志愿者间的沟通合作,从而壮大志愿者队伍,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10]。

五、结语

在建设城市社区的过程中,社区非营利组织作为促进城市社区稳步发展的一项重要组织资源,因为自身具有多种功能以及灵活运行的体制,对于提高就业率、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能够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公益服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正视问题,积极研究强化社区非营利组织建设的有效方法,使社区非营利组织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在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更多的为满足群众生活需求而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徐.社区治理中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2):178-179.

[2]韩国薇.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维度分析及框架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11):232-233.

[3]周寰辰.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现状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04):776-777.

[4]丁丽,陈绍珍.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及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10):23-24.

[5]孙录宝.非营利组织资产处置初探[J].社团管理研究, 2011, 12(03):334-335.

[6]陈思,刘瑶.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13(09):323-324.

[7]谢颖宁.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J].企业导报,2011, 12(13):112.

[8]陈慧.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和谐互动合作关系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1,12(08):221-222.

[9]祝建兵.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行政与法,2011,12(08):323-324.

[10]辛传海,马俊彪.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研究――以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为借鉴[J].学会,2015,11(09):455-456.

作者简介:孙慕星(1985C),女,河南省安阳市人,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

上一篇:浅析高中政治课合作学习背景下的小组建设 下一篇:高中英语“复杂句式”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