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重归杜鹃》之导演阐述

时间:2022-03-16 04:21:06

影片《重归杜鹃》之导演阐述

一个震惊世界的时刻2008-05-12,14:28,载入史册。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此时升腾着――

一个公民的责任感在此刻强大着――

一、诉诸我们的使命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电影作品,它的产生将涵盖着无数人们在民族灾难面前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信念的坚持,对于大爱的阐释。

这是一次不一样的创作过程,因为我们攀登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高度,我们还将面临高寒缺氧、余震不断、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高度,让我们以韧性的坚持来铸就这个使命,让我们用柔软的心温暖着这个结晶。

二、本片风格

可能是一部诗电影,一首抒情诗,很浓重的情绪,充满了诗情画意,大地碎了,人心碎了,人是美的。

又是一部情绪电影,非常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有着命运的不可知性。孙湄的画外音是影片贯穿的手段,不可轻视,对声音的处理与画面同等重要,请演员及各位牢记并重视起来。

还是一部女性电影,那种大爱和悲悯的情怀所衍生出来的生命深处的信念和拯救的力量,作用在每个人物身上之后将会呈现怎样的人性光辉?请各位思考。

当然还是一部儿童电影,八个孩子震后的经历将会让大人为之动容,在此重申:我们坚决不让大人教育孩子,而是孩子们的行为医治了大人,彰显女孩是如何绽放的,男人是怎样炼成的。

终归是一部灾难电影,我们会用如歌的行板体现灾难,拒绝血腥,拒绝眼泪(哭天抢地),拒绝视觉暴力。寻找灾难之美,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崭新的电影。

三、关于影片的精彩段落

1.幺妹对“失踪”的追问

一个三岁的孩子只知道“七天了,妈妈不疼了,”然而七天后降半旗举国哀悼日,她欣然跳起舞来,这种震撼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要强化孩子的想象与现实氛围的反差,要有凝固的、揪心的、切肤的感官上的刺激与体验。

2.钢嘴在坍塌的酒窖里背化学元素表

这段戏有着舞台模式,我们不研究如何电影化的问题,就其三个人物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由各自伤痛引出的人物换位而引发的淋漓尽致地表达,足以感染观众而让他们身临其境了。我要求各位拿出你们最高的水准,从演员表演到光影声效的全力打造,让观赏者在不经意中感受到某种创作应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努力之。

3.长大与成长

孩子们用彩笔画房子,带弹簧带翅膀的房子,然后是华子天给孩子们讲有关建筑学的帝国大厦,激活了孩子们在面临危险时的求知渴望,要自然地带出假小子不堪回眸的内心感受,她不想傲女孩是因为地震,这一切触动着观众和男女主人公脆弱的神经。

小豁牙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牙不是被地震震掉的,是因为自己长大了才掉牙。假小子的初潮让她说出了自己的隐忍,复苏了一个女孩子的天性,懂得了这是女人生命中必然的历程和成长的标志。拂晓和索玛的恋爱告诉人们,在地震的废墟上照样开花,这许多的生动在野外生存中凸显着人生的真谛,要给予充分贴切地表现,要营造奔放的健康的空间。

4.新娘与婚纱

从“最后一次穿上婚纱”到癫狂地把美丽的婚纱撕碎,要以诗意浪漫跌宕的情绪来完成这个人物的涅,她不能掌控命运,但灾难将她变成了女娲补天的彩石,是地震毁掉了她小小的幸福,也大大地提升了她的人格。

5.男人是怎样炼成的

华子天带着男孩们去辨认尸体,很沉重的,可以用较为绵润的轻微的姿态去表现这种沉重。他们自然地完成了在逆境中锤炼和完善男人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的过程。我们是从生认识到死,孩子们一下子从死认识到了生,很深刻,很哲理,这是他们的使命,是他们的选择。好好把握这场戏。

6.华子天之死虚幻处理之

他最后的告白是让人为之震惊的告白: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想以旅游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地震唤醒了他,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日子!

这段戏不采纳躺在病床上围一圈小孩儿哭天抹泪,要抒情式,袒露心扉式,生死对比式。

四、地域与羌文化

“羌”在汉藏间。在喜马拉雅的边缘地带,在汉藏夹缝中和谐生活的羌族儿童,他们生性顽强坚韧,不怨天尤人,有着地域般独特的气质和品格。

百岁老人羌族老释比,是牌位,是偶像,是象征。他和自然的不可分隔会使影片有着厚重的人文背景和深深的眷恋之情。

“小地主”对于羌文化的传承是具有点睛之笔的。

苍凉的雕楼,夕阳的色调,层峦叠嶂的远山,风烟滚滚的军车之路可以说都具有这种文化的力量。有待追寻。

五、音乐

音乐的分量可想而知,它的主色在哪里?首先是地域性,再首先是要好听,其次是要有分离感,不完全是旋律的东西。

在强化一种情绪的时候,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煽情,不仅仅是大乐队的高潮,而应尝试间离的效果,这恰恰是我们这部片子所需要的。

两首歌,片中“寻亲”一首儿歌,片尾一首RAP,意在乐观不沉闷,结尾处有个好心情。

六、女主角画外音以及孩子们

讲述,倾诉,感悟。

一个小女人,很柔弱,很感性,充满对丈夫的思念,对亲人的缅怀,要软,要把听者融化。

孩子们:朴实真挚的表演对这部影片至关重要,希望你们不辱使命,超越自己的表演局限,更上一个层次。向灾区小英雄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以优异的银幕成绩向灾区人民献上你们的爱心!

以上思绪谨供拍摄者参考之。

上一篇: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法律与文学”运动 下一篇:一部关于希望的电影